家庭农场,来源于欧美,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首提发展“家庭农场”,以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低效、土地利用率不高、生产方式相对传统传统、规模化生产困难等难题。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农场主们已经牛刀小试,在家庭农场的试验田里收获了金子,实现了致富愿望。
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致富
样本一:养鸡+种菜+摘草莓
农场面积:200亩地
经营品种:3万只鸡+草莓
年收益:上百万元
经营思路:用有机化肥,种养综合
在武汉新洲区阳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后面,36岁的陶国民创办的家庭农场一年收入上百万。
2000年,陶国民退伍回到家乡武湖村,花2000元试着养了500只鸡。经过9年发展,他养的鸡达到3万只。养鸡场里每天只需要两小时就能完成鸡群养护和蛋品销售,其他时间闲着没事,附近的农民常到养鸡场拖鸡粪做肥料,象征性给点儿钱。时间一长,陶国民盯上了生物工程学院后面一大片撂荒的土地,慢慢地流转了一些荒地。2009年,他开始自种草莓,第二年就开始赚钱。
陶国民种的蔬菜和草莓,施的是现成的有机肥——每天,3万只鸡排出大量粪便与烂菜叶混合,在沼气池里发酵成沼液,可以让190亩地吃个够,还有多余的鸡粪出售。
如果光施复合肥,190亩地一年至少要花肥料成本二十万。而陶国民有鸡粪做主肥,每年只用买三四万块钱复合肥搭配一下,不仅节约十六七万成本,还是正宗农家有机肥,让菜和草莓长得好。附近学校师生和单位员工都愿意上他这儿摘草莓,学校食堂和二级批发商也愿意买农场的菜。
近两年,陶国民的家庭农场年收入都在70万至100万元之间。
样本二:种粮+养猪
农场面积:200亩农田、3亩猪场
年收益:全年种、养总收入20万元
经营思路:“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
在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李春风和父母一起承包了200亩农田,还管理着占地3亩的猪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
在李春风的农场,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猪场,里面养着大约500头猪,并配有现代化的通风、降温、粪尿收集利用设施。
据李春风介绍,猪场的建设都由政府方面投资,饲养管理方式采用全进全出,每批次500头,每年饲养2. 5批次,年出栏生猪在1300头至1400头。“我们管理的这个猪场,每头猪的年收益平均在50元,一年养猪的收益就达到6万元至7万元。”
这种“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不仅给李春风一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而且通过推行养猪粪尿还田利用,还让一部分购买肥料的费用节省了下来,种田的成本也减少了。农田的每亩收益在700元左右,全年种、养的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
种植业家庭农场致富
样本一:果树种植
农场面积:25亩
经营品种:果树(血橙等)
年收益:五十万
经营思路:种植特色果树
贡井白庙镇,因塔罗科血橙闻名,这一品种的引进,与一名叫李必祥的农场主密不可分。早在1985年,自学果树种植的李必祥就通过承包土地的方式,种植柑橘起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如今近30年过去了,李必祥在白庙镇的果园已经有了25亩,其中10亩血橙、5亩不知火、10亩丰脐。
现在都是半机械化作业,对人力的需求很少,一年到头,基本上都是家庭成员在干。由于技术过硬,硬件有保障,扶持力度大,李必祥农场的果子产量一直很稳定,每亩至少都能达到7000斤,平均亩产约2万元,除一半多的投入外,其他都是纯收入。”
引种是关键
按照李必祥的经验,种植果树需要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2012年他引进了15个新品种,光引种费就是75000元,加上苗子的费用和杂费,差不多要投入10万。引种的成功率,往往不到10%。如果不投入引种,品种又容易被市场淘汰。
循环农业家庭农场致富
样本一:鱼猪共生
农场面积:70亩
经营品种:鱼、猪
经营思路:“鱼猪共生”,循环利用
“鸿翔种猪繁殖养殖场”位于江西上饶鹅湖镇。养殖场推行“饲料喂猪,猪粪养鱼”的猪鱼配套科学“立体”养殖,“鱼猪共生”。
鱼猪共生,就是将水产养殖和生猪养殖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生猪的大量排泄物,排入水中后会产生微生物,鲢鱼、鳙鱼又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立体”养殖从而让猪、鱼、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这也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养殖。
农场主朱鸿翔是退伍军人。2004年退伍回乡,他放弃了父亲的珍珠、鳗鱼养殖,投进十万尾鱼,在水边建了十几间猪舍,引进三元杂交良种母猪,从安徽高薪请来两个技师,实施科学立体养殖。他还自购饲料机加工饲料,自置生猪病虫预防治疗器械,给猪防虫治病。整个养殖场的排污设施请专家专门设计过,全部采取地下排污,再加上工人打扫得勤,所以猪场卫生极佳。
虽然70亩山林使用率还不到一半,但朱鸿翔没采纳亲朋好友养家禽的建议,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朱鸿翔拒绝混养。2008年,朱鸿翔的立体养殖得到了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国家环保改建项目,建好了3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为小猪取暖提供了不竭的能源。
通过十多年“滚雪团”式的发展,朱鸿翔的养殖场发展到如今有良种母猪300余头、年出栏3000多头的规模,鱼池产鱼也由刚开始年产1000余斤增长到150000余斤。近几年,朱鸿翔养的猪和鱼外销率达到70%以上。如今,靠“立体”养殖大显身手的朱鸿翔,不仅让自己家人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还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
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致富
样本一:种菜+养猪+养鱼 两年还清60万外债
农场面积:30亩
经营品种:种菜+养猪+养鱼
年收益:50万元
经营思路:生态循环种植和养殖
2010年,江夏区五里界村民张大海在镇村领导和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借来60万元资金,用于筹备家庭农场。他将自己家的10亩地以及租来的20亩地,全部做成大棚种蔬菜。前两年的收入加起来有50多万元,大部分外债已还清。
他的家庭农场主要是生态循环种植和养殖类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种菜、养猪和养鱼。用村里打豆腐的豆渣来喂猪,猪粪在池里发酵,做成农家肥种菜,蔬菜的残叶投入鱼塘养鱼。
蔬菜大棚对面有一个约30多亩的鱼塘,这是张大海去年开春才租下的,已下了2万多元的鱼苗,准备今年改建成精养鱼池专养鳜鱼,建成投产后,今年年底预计增收15万元。
总结家庭农场致富之道
特色决定竞争力,找准特色定位。针对当地的农业资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种植业或者畜牧业。例如,野生动物养殖就是打造特色野味餐馆的良好方式。
专业决定成败,管理者要找“内行”。建农庄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程度决定你的成败,投资越大,专业要求越高,可产生的经济损失和效益区别也越大。无论是家庭成员自己处理,还是请人帮工,都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事,对农业一窍不通的人是不可能管好农场每个方面的。
熟悉市场运作。事先就要搭建好销售渠道,避免“菜贱伤农”。
舍得投入基础设施。事先要有谋划,对于水利、电力、沟渠等设施要有规划,最好做一份计划书。
充分利用好农业政策但不过分依赖补贴。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称,要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有补贴可领的,要极力争取,但同时必须提前规划好农场未来长期盈利模式,不可过分依赖国家。
屋前养鱼、屋后养鸡、屋侧养猪,家庭农场致富的手段太多,成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办农场,农民有天然的优势,土地流转、用工都比外来人员要方便。家庭农场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务农”的难题,还能让坚守土地、扎根农村的一部分人走上富裕之路,可谓是现代农业的一剂良药。
本文文字由农场主+创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