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荣介绍鹌鹑养殖情况。

余荣介绍鹌鹑养殖情况。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余荣介绍鹌鹑养殖情况。

余荣介绍鹌鹑养殖情况。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余荣介绍鹌鹑饲料成分。

余荣介绍鹌鹑饲料成分。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技术员余林在捡鹌鹑蛋。

技术员余林在捡鹌鹑蛋。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灰里灰气”的鹌鹑和鹌鹑蛋。

“灰里灰气”的鹌鹑和鹌鹑蛋。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余荣的鹌鹑养殖场。

余荣的鹌鹑养殖场。

鹿寨县黄冕镇六脉村于杯屯青年小伙余荣多次求职无果后,便毅然决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并凭借一股闯劲和韧劲,让“灰里灰气”的鹌鹑成为了他创业增收的“新法宝”,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荣的鹌鹑养殖场,只见一个超长的蓝色厂房隐藏在山野间,走进养殖场内,一排排养殖笼里挤满了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们便欢快的发出“啾啾”声,而一旁笼架上,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整齐地摆放在待捡栏里,养殖户余荣正忙着给大家介绍他的这些“小家伙”。

余荣今年33岁,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响,原来上班的工厂倒闭,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经历多次求职被拒后,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余荣瞄准了浑身是“宝”的鹌鹑。他了解到养殖鹌鹑投资少、见效快,鹌鹑从雏苗到生蛋一般只需要养殖40到50天时间就可以,而且鹌鹑能下蛋,市场上对鹌鹑蛋的需求也较高,加上鹌鹑肉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鹌鹑粪便又是果树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观,所以他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六脉村于杯屯发展鹌鹑养殖产业。据余荣介绍,他的养殖场是去年12月正式投产养殖的,而且从喂食、饮水到鸟粪处理,全部实行自动化养殖。目前,养殖场还有7万只产蛋鹌鹑,日均产蛋700多公斤。“我这个养殖基地每天产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块钱计算,一年下来也有300多万元,加上卖鹌鹑肉、鹌鹑粪便,一年下来总产值大概有500多万元。”余荣开心地说。

余荣养殖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就业。据了解,养殖场固定请有4个工人,等到雏鸟上笼、给鸟打疫苗、卖鹌鹑蛋等用工高峰期,还要临时聘请20-30个工人。余林是养殖场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过快递也跑过运输。但自从养殖场建设以后,他就回到村里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技术员,每天给鹌鹑喂食、检查养殖场温度、湿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时工作还轻松了不少。“我是养殖场的技术员,平时主要负责捡蛋、喂食、偶尔还送货,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增加了收入。”鹌鹑养殖场技术员余林满意地说。

经过一年的实践,现在的余荣已经成了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他探索出了集鹌鹑种苗、笼具、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小小的鹌鹑成为了他致富的“大产业”,他对鹌鹑养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鹌鹑养殖行业,带动更错村民增收致富。”余荣信心满满地说。

梁秋萍、颜凯 摄影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