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
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201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改革实施工作,提升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6年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快实施进度,做好2015年项目评估总结工作
(一)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各省(区、市)要确保2016年2月底前完成2015年度项目实施工作,按期下拨项目经费,及时提交参训学员信息和评估总结报告。按时完成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的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2016年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遴选及调整的重要依据。国家将对各地培训绩效进行评估,相关结果将作为2016年度项目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认真总结项目改革实施经验。重点围绕“国培计划”项目规划设计、协同实施机制、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改进、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等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模式、形成制度。
二、突出培训重点,做好2016年项目规划设计
(一)科学制订培训规划。各省(区、市)要分类研制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规划,按照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以教师持续发展为本,将送教下乡、网络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确保为参训乡村教师提供2-3年周期性培训。同时,科学确定“国培计划”的区域绩效目标、项目绩效目标、实施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明确指向乡村教师培训,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项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要科学安排对项目区县的支持力度,实现项目区县滚动递增,新增项目区县数原则上不少于当年项目区县总数的20%。
(二)一体化系统设计项目。根据国家制定的乡村教师培训指南,进一步明确置换脱产研修等五类项目定位,实现项目有机衔接,确保对项目区县参训乡村教师进行周期性培训。置换脱产研修旨在“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和网络研修旨在“促常态”,建立专家现场指导机制、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和骨干引领全员机制;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旨在“抓重点”,突出雪中送炭。
(三)突出分层递进培训。重点对网络研修和送教下乡培训进行2-3年的分层递进式设计,持续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实力强、绩效评价好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设计分层递进式培训项目,先行先试,为培训模式创新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三、完善评审机制,择优遴选培训机构与项目区县
(一)提高遴选质量。各省(区、市)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大对专家团队资质审查力度,建立评审专家库,推行网络评审。高标准遴选培训经验丰富的高校专家、培训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建立评审专家库,增加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省外专家不少于1/3。根据项目类别随机抽取专家,采取网络评审或通讯评审方式,对申报方案进行细化评审,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要实行政府采购。落实项目协同申报机制,量化申报资质标准,扎实推进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项目。根据培训绩效,实行年度末位淘汰,培训机构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项目区县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0%。
(二)加快遴选进度。各省(区、市)要按照相关要求,抓紧遴选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及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遴选与培训的衔接,为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开展培训留足时间。针对项目经费分期下达的实际情况,各省可采取一次遴选、分期实施方式,优先实施培训时间较长的项目,及时拨付经费,保障实施进度。
四、优化培训模式与内容,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深入推进培训互联网+。有效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学习等手段,加快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努力探索教师终身学习新路径。要完善网络研修社区功能,改进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确保三者有机衔接,实现教师学用结合。
(二)提供贴近乡村学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培训机构要针对乡村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突出问题,以教学行为改进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优化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贴近乡村教育实际。组织培训者深入乡村学校和教学现场,开展诊断测评,找准教育教学突出问题,明确不同层次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建立培训需求“菜单”。根据“菜单”制定课程研发计划,分层、分类、分科建设递进式、系统化的乡村培训课程,杜绝“拼盘式”培训课程。督促指导培训者重点选择乡村教学真实案例,提出乡村教师“适用、能用、好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各地要落实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的要求,置换脱产研修突出跟岗实践与返岗实践,送教下乡培训突出诊断示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突出技能训练,工作坊研修突出课例研磨,访名校培训突出观摩体验,校园长培训突出行动学习。
(四)加强本土化培训资源建设。各地要围绕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采取定向征集、择优遴选、加工升级等方式,着力建设本土化优质资源库,进行针对性推送,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明确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质量要求,为开发高质量资源奠定基础。
五、落实管理责任,推进精细化与规范化管理
(一)强化参训学员管理。各省(区、市)要针对部分学员条件不符合要求、个别地区学员参训率不高、少数学员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完善学员遴选程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学员训前公示,公示后原则上不再调整。分地区对参训学员条件达标率和实际参训率进行排名,予以通报,根据情况对项目区县实行末位淘汰。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探索建立学时学分转换机制,体现培训级别和学员学习成效差异。建立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每名参训学员建立电子档案,记录所学课程、学时学分和学习成效等关键信息。
(二)着力做好培训过程监管。各省(区、市)要建立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流程,改进监管方法,通报监管结果,对各地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着力做好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落实、培训团队结构与水平、培训实施流程、实践性培训、学员管理与评价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过程监管。着力做好对项目区县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落实、培训团队使用、网络研修协同、送教下乡培训、校本研修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建立专家监管指导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方式,进行有效监管。通过网络监控和电话查访等手段,及时有效收集信息,进行大数据监管。对专家检查结果与大数据监管结果进行通报。
(三)扎实做好培训绩效评估。国家制定培训质量标准,各省(区、市)要依据质量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学员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培训绩效进行评估。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的专项督导。建立培训绩效通报制度,将培训绩效结果作为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遴选与调整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各省(区、市)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增强服务乡村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培训研究与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为乡村教师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的能力。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培训者团队,建立其与高等学校合作机制,为县域教师常态化培训提供有力保障。遴选一批办学水平高、校本研修成效突出的中小学幼儿园,支持建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践基地,推动高等学校与实践基地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合作研究、联合开发项目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培训能力。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各省(区、市)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确保在2016年底前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与管理、培训过程监管、绩效评估和学时学分认定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为培训机构、项目区县和中小学幼儿园便捷有效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六)强化经费使用监管。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经费拨付流程,严格执行经费开支范围,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做好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2016年1月30日前将2015年度参训学员信息报送至项目办,2月26日前将评估总结报告报送至项目办。2月26日前完成2016年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机构和项目区县遴选工作,并按相关要求报送教育部、财政部评审。
附件:
1.“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6年1月12日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
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以乡村教师培训团队打造、紧缺领域教师培训、骨干校园长培训、网络研修模式创新和推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为重点,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
一、培训团队专项研修
主要面向7500名拟承担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任务的省级培训专家库成员,包括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者、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各级教师培训管理者等,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打造高水平专兼职培训团队。
二、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对2000名学前教育、500名特殊教育、500名法治教育、2000名体育美育、1000名班主任和1000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示范引领各地加强紧缺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三、骨干校园长培训
对2000名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园长、150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采取“集中培训+返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参训学员更新办学观念,提高解决办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对1280名优秀中小学校园长,采取“集中培训+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参训学员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凝练办学思想,创新教育实践,培养一批优秀校园长。
四、网络研修创新
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在各省遴选项目区县,完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进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对60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实施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打造示范性教师工作坊,培养300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引领30000名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五、跨年度递进式培训
实施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培训,分别面向1500名优秀骨干教师和3000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帮助优秀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培训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引领者和培训专家。
附件2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要着力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改进培训课程内容,完善协同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培训监管评估,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在加强统筹管理力度的同时,要强化区县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的组织实施责任,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确保项目落地,推进乡村教师培训常态化。
一、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置换脱产研修要根据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的目标定位,重点提升参训学员的培训能力,使其胜任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的培训任务。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学员遴选管理。遴选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参训,并将学员研修成效与培训团队动态调整相结合。
(二)强化培训类课程设计。将提高基础培训能力和专项培训能力有机结合,培训类课程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基础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诊断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和培训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专项培训能力主要包括送教下乡培训、教师工作坊主持和校本研修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三)加强培训专家团队建设。省级要建立研究指导团队,负责方案研制、课程设置、培训实施的指导以及监管评价工作;培训机构要实行培训导师制,分组为学员配备由高校培训专家、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三人行”导师,全程指导学员研修。
(四)完善协同培训机制。高等学校牵头实施培训,做好项目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远程培训机构负责提供网络研修平台和课程资源支持,配合高等学校做好网络研修。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配合高等学校做好返岗培训实践指导。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影子教师”跟岗实践培训,配合高等学校对学员返岗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五)突出跟岗实践与返岗实践培训。跟岗实践分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跟岗实践和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跟岗实践,组织学员通过观摩学习、对照反思、实践体验,找到问题解决方法,制定返岗实践方案。返岗实践培训要组织参训学员返回区县,落实实践方案,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形成培训案例和课程资源。
二、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规划设计。省级统筹指导,区县制定送教下乡培训周期计划与年度计划,明确培训重点,实施递进式培训,实现对乡村教师的持续培训。
(二)完善协同培训机制。省级指导,区县组织,引进高等学校资源,整合本地优质资源,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协同的送教下乡培训服务体系。
(三)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分年度按“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实施培训。要根据每个环节的重点任务,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突出现场诊断、课例运用、实践指导、成果评价等,确保培训实效。
(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送教下乡培训的设计与实施,应与乡村学校的特色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乡村学校应将项目纳入校本研修规划,制定本校项目实施方案,实现送教下乡培训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五)强化过程性资源加工与利用。区县要将送培课程及代表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乡村学校要将区县培训资源和本校生成性成果有效转化为校本研修课程。
三、乡村教师网络研修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重在形成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提升校本研修质量。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细化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指导区县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项目实施细化方案。区县要督促指导各项目学校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明晰责任,操作性强,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要加大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力度。
2.强化研修支持体系建设。区县要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完善“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健全“县域-片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依托县级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建立网络研修培训者队伍。加强乡村学校校长培训,重点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能力。督促指导乡村学校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
3.重点开发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优质资源。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做好预设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提供覆盖全学科(领域)、满足乡村教师跨年度、长周期研修需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为每个参训学员提供充足的选学课程。要重点建设乡村教师急需的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区县及学校要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加工培训过程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建立区域与学校资源库。
4.扎实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学校及区县要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有效开展常规研修和专题研修。常规研修要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专家与培训者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专题研修主要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研修活动,着力帮助乡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突出问题。网络研修要为常规研修和专题研修提供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专家与培训者指导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等。
(二)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重在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的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机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统筹开展两级工作坊研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为项目区县培养工作坊主持人,原则上每学段每学科(领域)不少于1人,可纳入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统筹实施。支持项目区县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分学段分学科(领域)组织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要将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
2.切实推行混合式培训。要将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网络研修重在支持主题研修的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营造研修氛围,巩固研修成效;现场实践重在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建立工作坊研修激励约束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工作坊主持人提供必要支持,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要重点采取大数据评估方式,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的监管评价工作,对成效突出的工作坊及主持人予以鼓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动态调整。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访名校培训重在为参训机会较少的乡村教师提供高水平培训,突出雪中送炭。加大省外培训力度,原则上村小和教学点教师赴省外培训比例不少于二分之一。加大特岗教师培训力度,提升跟岗研修实效。兼顾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乡村校园长培训着重提升校园长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凝练培训主题,优化培训课程设置,选好用好典型案例,将集中培训、跟岗实践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校园长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