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焦作讯 钟庄村位于博爱县金城乡中部,过去以鞭炮制作为主,由此衍生的污染、信访问题突出。近年来,钟庄村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探索新型种养殖模式,走出一条“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优秀村规民约村”“省级优秀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
理念更新,让“小块地”化身“大金田”
“咱们村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耕地面积还不如隔壁村的一个生产小队,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现如今鞭炮也不让生产了,以后村里还能干啥?”在接到钟庄村所有鞭炮生产企业要停产拆除的通知后,钟庄村已退休的老干部们苦恼地说道。
90年代,鞭炮生产一直都是钟庄村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被迫关停,村集体经济收入陷入困境。
穷则变,变则通。钟庄村党支部不甘现状,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并积极引导在外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能人”,利用在春节、中秋等回家探亲的时间,召开“能人”座谈会共同协商议事,为钟庄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投资大,见效慢;林果业种植我们没有太多的种植面积,形不成规模;家禽、牲畜类养殖,风险又太大。我们整村只有400余亩的土地资源,传统的农业种养发展模式不适合我村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转变思想,创新模式,这样我们才有新的机遇。”在能人座谈会上,长期在外经商的经济能人门红军建议到。
2016年,钟庄村党支部书记钟寨在安徽蚌埠考察蚯蚓立体养殖项目时眼前一亮。外出考察一结束,他就召集村民一起讨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蚯蚓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无污染,周边村有大量牛粪可作为肥料,而且养殖场地占地面积小,正好弥补无地可用的短板。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蚯蚓养殖切合本村实际,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理念,是最好不过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支部引领,让“小蚯蚓”变成“大财富”
有了“好点子”没有“真金子”,怎么办?2016年9月,博爱县通过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评审,成为河南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首批试点县。作为全县第一批集体经济试点项目,钟庄村争取到了15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博爱县兴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供、销、加工一条龙体系。这样一来,土地流转成为绕不过去的门槛。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钟寨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山东学习,实地调研土地流转的效果。随后,他和村“两委”干部开始拿着小账本,挨家挨户帮忙算起了账。蚯蚓苗种属于一次性投资,只需日常提供肥料管护就可长期收益。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每亩蚯蚓收益可比传统的农产品种植高出5000元收入,通过和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还可以解决销售难的风险,一下子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养殖蚯蚓的第一年,蚯蚓产量达到了6万余斤,销售额达到了35万余元。在为周边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0多个的同时,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的目标。
“村里流转了我家的土地,我不用再下地劳作,现在还能在蚯蚓养殖基地上班,每月可以有300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还能赚这么多钱,我知足了!”钟庄村的村民郭秋霞高兴地说道。
“真没想到,咱村养蚯蚓还能赚这么多钱。村集体有收入了,不仅每月给我们老年人发30元的生活保障金,年底还给群众发福利,我们群众的收入也高了!”已74岁高龄的老支部书记钟玉喜在领导生活保障金后,脸上露出笑容,幸福的说到。
多种经营,让“小村庄”焕发“大生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蚯蚓特色养殖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按照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每年拿出利润的20%用于分红,拿出利润的30%用于扩大再生产,养殖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钟庄村在现有70亩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了200万元,流转30余亩土地用于贮存发酵牛粪、建设办公用房,扩大养殖面积50余亩,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150余亩。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钟庄村引来种植药材、无公害瓜果蔬菜的专业种植大户,在蚯蚓养殖的行间种植经济林、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全程绿色化可持续经营发展。建立深加工体系,通过建设或租用冷库,对成熟产品进行冷藏,扩大销量,择机销售,增加经济收入。与此同时,钟庄村“两委”不断扩宽致富思路,共落地招商引资企业7家,年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提供了200余个的就业岗位,使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如今的钟庄村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举和 通讯员 吴昆 刘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