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以前种小麦、玉米,辛辛苦苦一年这10亩地每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光土地流转费就1万元,俺老两口不出村还能挣工资,年收入2万多元哩!”近日,在临南镇王楼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引水灌溉皂角树的临邑大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王孟田高兴地对笔者说。

皂角“铺出”创业路

王楼村有138户,588人,1240.71亩耕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村民以种地和打零工为生,土地规模效益不明显,产业结构没有特色,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也造成了土地、机械、人力、资金等的严重浪费,农业种植效益低,村民积极性严重受挫。看到这一情况,远在济南从事建材、五金和机械设备销售的本村村民周吉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1999年去济南打拼,颇有经济头脑的周吉友也算小有成就,成了该村和全镇有名的在外成功创业人士。他每逢节假日回乡探家,看到村民还没有过上富裕的日子心里就难过。2013年春节期间,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王者新借本村在外工作、经商等人员返乡之际,邀请他们与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共谋发展大计。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经群众代表同意,最终与熟悉皂角行业的同乡周吉友商定皂角产业项目,选定项目后,周吉友聘请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来项目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论证,编制了《皂角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皂角带动村民致富的蓝图在王楼村初具雏形。

合作社“化身”定心丸

“刚开始,村里告诉我们种植皂角树要流转土地300亩,这在我们王楼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我们心里直打鼓。”村民周吉平回忆道。

了解到村民的种种想法和意见后,周吉友和王者新一起商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打消村民顾虑的解决之道。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办社宗旨、运营模式及入社农户的权利、义务,让群众切实放下思想包袱,积极自愿入社,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合作经营之路。及时与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成立了临邑大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镇政府明确经管站一名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帮助合作社建立登记前各项准备工作,对负责创办的专门人员、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合作社的良性发展。以一流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合作社与村民共同商定土地租赁价格,向村民签订项目中优先用工协议,并承诺村民入社后,若自行种植合作社将提供统一种苗、统一销售和各项技术帮助,到2013年9月全村138户有92户入了社。

科技撑起百姓梦

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打消了顾虑,原有阻力化为动力,土地流转进程得以加快。在土地承包价格上,三方约定以每亩1000元为准,并随小麦价格变动每3年调整一次,土地流转与发放承包金同步进行。仅短短几天时间,王楼村就完成土地流转300余亩。在完成初步工作后,周吉友多次到山东省农科院咨询发展项目,根据项目计划,一期工程于2013年底种植皂角6.6万株,形成500亩连片基地。今年春天,合作社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由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套种了丹参、半夏等中药材300亩,建设了山东省农科院中药材种植科研基地。按照周吉友的规划,2014年底二期工程将扩大到1000亩,周边地界有意向流转土地的村民将有优先租赁权;2015年底三期工程完成2000亩规模后,将投资1000万元建设益民皂角加工厂,届时王楼村将成为山东省皂角之乡。

据了解,目前项目区日固定用工百余人,小时工、钟点工累计用工达12600余人次,为农闲时节的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增收渠道。年前,项目区进行了土地平整、挖沟渠、刨树坑、栽植幼苗等园区建设;如今,项目区处处可见剪枝、施肥、挖渠、灌溉的身影…… 王楼村村民,现在不仅可以在合作社劳动挣取工资,而且在自行经营的土地上种植皂角,可以依靠合作社获得统一产销、统一育苗和统一技术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下一步我打算借助本村高端蔬菜示范园、皂角林和中药材基地,发展休闲采摘、生态旅游等农家乐项目,拓宽乡亲们的致富路。”说起今后的发展规划,周吉友信心满满。 (马忠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