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1.行业发展背景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十一五时期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0%,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内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些反映出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急剧变化,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东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链中不可缺的环节。电子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必然要求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多余人员,另一方面又急需大量引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员,从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分析如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2.行业需求背景(1)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强省战略的需求贵州省九个市(州)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有更好的职业教育和更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培训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类别工作岗位制造类(1)电子产品装配、测试、质检(2)电子产品维修工作(3)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服务类(1)客户服务(2)供应商服务营销类(1)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如试听产品、GPS(2)电子产品调试、安装和技术服务人是贵州实施开放、融入成渝、参与泛珠、招商引资等工作软环境的必备条件。

项目涉及制造业、原材料、交通、能源、经贸、旅游、农业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提供合格的各种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贵州省与重庆市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将在遵义市打造年产千亿元的产业链。从今年起,重庆市把遵义市纳入重庆市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并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把遵义市与重庆市内各区同等对待。遵义市产业园区将重点承接重庆等地产业转移,引进电脑机箱、外壳、键盘、鼠标、线路板、播放器等配套产品加工业,以及嵌入式系统、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数字和教育媒体等软件开发项目,并将加快建设技术平台和综合服务体系,紧缺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等专业人才近一万人。在遵义市“十二五”规划也把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努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实现突破。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在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中属大力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预计在今后三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有较大递增。因此从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来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具备很好的需求市场,可以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人才市场有较大的需求量。

也为重点建设发展本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充分条件。3、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状(1)办学基础良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骨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2年。2008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贵州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本专近三年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累计达到825人,在校生550人,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我校目前已建有多个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能实训室、PLC训室和单片机实训室,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我们还准备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4)取得的成效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95%,其中有80%左右的学生取得2个专业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佳:历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各技能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通过一个阶段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为电子专业示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4.本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坚持依托制造业行业,立足遵义地区,辐射沿海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岗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促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专业技能多样化“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培养目标,毕业时双证书获得率达98%;强化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设成我校的精品专业,逐年扩大本专业的招生人数,通过二年的专业建设,将本专业的学生人数达到600人左右。2.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按照“实用、够用、基础”为原则,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以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教学项目,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建立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服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理实比为4:6,在教学中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突出做中教、做中学;重视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争取用两年时间形成系列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实习实训教材。职业岗位定位: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一线技术工人;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的管理者、工程师助理、营销人员;能在小型电子企业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设计3.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两年的建设,将原有的300个实践操作岗位,增加到500个,新建两间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本着提升质量、争创一流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方式,加大校企合作及联合办学力度,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每年增加一至二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逐年增加,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4.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选拔和培养并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特别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先进的地区学习、考察;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或技师担任特聘教师,从社会能工巧匠中聘请兼职教师。

经过两年的努力,“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打造一支本地区内一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学团队。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以国家示范 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成立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 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 工作,以机构、制度作保障,确保校企合作在机制规范下运行。 校企合作建设:一是加强与现有合作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宽与企 业的合作领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时间、条件;二是联系 电子制造企业,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三是每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1-2 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管理制度,与行业和企业联合,结 合项目建设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监控制度,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 构;二是建立健全通过校内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及时发现培养 方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相互矛盾的地方,并作出相应改进,使教学过 程动态适应社会需求,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三是完善教学 质量督导机制,制定教学督导制度,负责对本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 管理工作等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整改;四 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以素质能力为核心评价学生,以教学 效果评价教师的评价模式。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 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完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 业教学体系。 三、建设思路 按照“国家改革创新的示范学校建设规划”总体要求,本专业建 设以专业改革创新为重点,通过市场调研、开展职业分析,对职业岗 位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并转化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制定并完善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 课程、岗位课程、拓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 点,推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特色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的建设;以改革教学模式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专业教学和生产服务为 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校内外培训、企业实践、生产服务和聘请专 家指导等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及方案建设 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 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进一步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大力开 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力推进项目教 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实现职业经历提升“认知—熟练—发展” 阶段,循序递进地实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如图2-1 所示。 图2-1 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 (1)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 培养。 (2)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学生 职业能力训练的目标,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 (3)建立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 价机制,制订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确定考核方法和标准,定期测评 运行效果,确保“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运行。 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度与经费表 2.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 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构建“以职 业能力为核心”结合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以工作任务和项目 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构建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体现“厚基础,活模 块、强实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综 合训练能力拓展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 如图2-2 所示 序号 建设项目 资金投入(万元) 责任人 2012-20 13年 2013-20 14年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及方案论证、制定与运行 11图2-2 课程体系结构 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相关老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聘 请集团学校知名专家和企业骨干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课程 体系改革小组,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通过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分析,确立学生职业生涯的核 心培养目标。 (3)构建新型课程体系。适时调整专业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技能 课的比例,使实践技能课的比例达60%以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进度与经费表 序号 项目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责任人 2012-2013年 2013-2014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