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樟树市华林生猪养殖场,感觉这里和印象中的猪场有很大不同:一头头良种猪在铺满谷壳、锯末的猪栏里拱来拱去,个个皮毛光亮,整间猪舍几乎看不到猪粪。

“脏东西”哪去了?“这要多亏这层由谷壳、锯末铺成的‘床垫’。”养殖场场长吴桂华解释说:“这是当前最流行的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生猪的排泄物与发酵床充分混合后,微生物菌把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发酵转化,从而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去年全市外销生猪80万头,有两成是在发酵床上养出来的。”陪同采访的市畜牧水产局局长邹绍林补充道。

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养“生态猪”,这是樟树市发展生猪产业的转型之作。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该市逐年扩大养殖规模,但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洲上乡中团村,村民廖国才回忆起村里当初的景象,止不住地摇头:“猪场建在村里头,猪粪、污水不是倒在池塘里,就是倒在道路边。”村子里一年到头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吃饭都要躲在帐篷里避蚊蝇。

转变生猪养殖方式已成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打破传统分散的养殖模式,在村外开辟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立体种养模式,把猪粪、猪尿等变废为宝。”邹绍林说。目前,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已发展至58个,区内圈养生猪占总量的八成以上,50头以上的生猪大户全部建有沼气池。

除了严格控制养猪带来的污染,樟树市还把标准化理念贯穿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在该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指着墙上挂着的3本账簿说:“要说健康养殖与传统经验养殖有啥不同,答案就在这里。”翻开账簿,一本是生猪补栏、出栏、死亡、淘汰记录,一本是饲料采购使用记录,一本是生猪防疫情况记录。

“可别小看了这3本账簿,里面的文章可大了。”邹绍林解释:“我们要求每个小区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引进良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医防疫、统一档案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小区的种猪必须来自正规大型种猪场;每头猪都必须建立‘户口本’,纳入小区档案管理;小区统一使用优质全价饲料;我们还派出专门的技术员做养殖小区的技术后盾,为小区制定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养殖户只要照章操作就行了,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了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