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平顶山讯:(孙苗苗 通讯员 张艳杰 吕浩 焦萌)4月15日,走进叶县邓李乡孙寨村,该村村民孙江甫的大棚在绿油油的麦田里格外显眼,身穿蓝色短袖的孙江甫在大棚外迎了上来。
虽然已是四月中旬,但早晚的天气还是有些凉。笔者疑问道:“这天穿短袖不冷啊?”孙江甫笑了笑说:“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来,请进。”孙江甫把大棚薄膜拉开了一角,顿时热浪涌出。
孙江甫一个猫腰就钻了进去。跟着孙江甫进入温室大棚内,笔者看到,地上种着一排排十几厘米高的黄豆幼苗,豆虫的虫卵则在一个保温箱里存放着,挂在棚内的温度计,刻度线定格在43摄氏度。
孙江甫介绍:“这个季节种植的黄豆是反季节农作物,必须在大棚内培育,而且温度湿度都要把握好,只有黄豆长势好了,豆虫才能吃得好。”
讲起来头头是道的孙江甫,养豆虫其实并不是他的老本行。今年48岁的孙江甫之前在邓李乡从事电动车销售行业,由于近年来电动车市场趋于饱和,生意也是不温不火。想转行的他,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了解到江苏连云港那边的人有吃豆虫的饮食习惯,而且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很有发展前景,这让头脑灵光的他迸发出了养豆虫的想法。和亲戚朋友商量后,都觉得项目不错,家里人也十分支持。
孙江甫先后到漯河、安徽、江苏连云港等地实地考察,用了半年的时间,逐渐学会了豆虫养殖技术。通过学习,孙江甫发现“小豆虫”简直就是个宝——豆虫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对身体有益的氨基酸等,属于完全蛋白质,比肉类、鱼类、植物类的蛋白质更适合人们的身体需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不少城市人追求的高营养绿色食品。
去年,信心十足的孙江甫收完小麦后就流转了十几亩土地,种大豆、铺防虫网、挂粘蝇纸……孙江甫精心照料着十几亩黄豆地,跟别人家种的豆地比着,孙江甫家地里的设备显得格外高级。
孙江甫给笔者算了一笔养殖豆虫的经济账:大棚一亩地前期投资10000元,可用5年。豆虫每年可养殖两到三茬,每茬35天至40天的养殖时间,可收豆虫100斤以上,按每斤保底收购价48元至60元计算,每亩大棚豆虫一年的毛收入就可达1万多元。另外,豆虫不仅可以当商品,还可以用来育卵,当作下一茬的虫苗,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成本。
“豆虫大量啃食豆叶,会不会对大豆产生影响?”笔者疑问道,孙江甫说:“不会的!因为豆虫对农药敏感,大棚黄豆都不打农药,是争相抢购的绿色无公害黄豆,有几家磨豆腐的都抢着预订!”去年秋季,孙江甫大棚里生产的黄豆也都卖出去了。
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孙江甫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种植、养殖技术。下一步,孙江甫打算把养殖规模扩大到30亩,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免费向乡亲们传授养殖技术,大家一起合力把豆虫养殖扩大成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