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 / 13 2018 年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历经三年的努力,学校已顺利完成了 2002 2005 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并于 18年 11月 16日被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 “ 依法自主,自主发展 先进学校 ” 。这一结果虽谈不上圆满,但也是对我校工作的肯定与鼓励。现将三年来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获得的一些成绩作如下介绍。 一、 “ 搏击奋进 ” 的之江高中 *市之江高级中学创办于 18 年 7 月,是由浙江之江集团全额投资、*市教育局委托教研室直接管理的 “ 民有国办 ” 全日制普通高中,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 办学伊始,全校仅有 4 个教学班2、 200 名学生、 17 名专任教师。经过短短七年的努力,至 2004 学年,之江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拥有 36 个教学班、在校生 1904 人、专任教师 125 人的初具规模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在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1.6%;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的 12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9.2%。办学以来,学校坚持 “ 依法、自主、 可持续发展 ” 的办学理念,着力探索并实践 “ 注重实践、联系实际 ” 的知识观, “ 尊重潜能、个性和主体 ” 的学生观和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的教育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18 年,我校通过了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评估验收,3、成为台州市第一所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 18 年,学校被评为 “ 浙江省首批放心满意(民办)示范学校 ” ; 18 年 6 月 7 日,学校被浙江省教2 / 13 育厅正式批准为省三级重点高中; 18 年 4 月 29 日,学校顺利晋级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 近三年里(从 2002 学年到 2004 学年),学校集体荣誉丰硕,获县(市)级以上集体荣誉 28 项;学校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县(市)级以上立项课题 18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重点课题 1 项,教师在地(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 100 多篇。

我校灵活的办学体制,良好的教育质量和优良的校风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并对周边省、市学校起4、到了辐射示范的作用。 18 年,市委组织部在我校召开了 “* 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建现场会 ” ;共青团台州市委在我校召开了 “ 台州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建现场会 ” ;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原省教委主任侯靖方、副主任李志强、省教育工会主席秦素琴、副主席王卫同志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对我校工作予以极高 的评价;我校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经验于省群体师德创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一致好评;几年来,我校多次接待了各省、市教育代表团对我校的参观考察,多次承办各级各类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和教研会。 二、 “ 与时俱进 ” 的教育理念 学校管理者站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从学校发展与宏观社会背景的相互联5、系出发,把握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研究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以超前的意识,确立正确、科学而富有前瞩性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1、 “ 依法、自主、可持续发展 ” 的办学理念。 “ 依法 ” :学校要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 规及有关政策,办学行为3 / 13 要规范,有法可依;依法制订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

“ 自主 ”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和服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前提下,积极独立、自主地发展学校。 “ 可持续发展 ” :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以及经6、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学校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的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强化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 一流双高 ” 的办学目标。 学校从创建伊始,就确立了创建 “ 一流双高 ” 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 “ 一流双高 ” 即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和教育高质、管理高效。7、 “ 一流 ” ,指的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水平、学生素质、教育设施、校园环境达到全市一流水平 ,特别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师资培训与师资水平等方面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

4 / 13 “ 教育高质 ” 是指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求一时之功利,坚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放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起作用的那些基本素质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穿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 管理高效 ” 是达到 “ 教育高质 ” 的保障,其核心是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通过构建并实施与8、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师资 “ 外引内培 ” 体系,形成一支敬业爱生、高水平、高素 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以 “ 激励、优化、高效 ” 为核心的管理改革,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三、 “ 民有国办 ” 的优势体制 我校首创的 “ 民有国办 ” 办学体制是我校在短短几年内得以崛起的奥秘,是我校潜在生命力之源泉。 1、实现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确保学校高质、高速发展之源不竭。 “ 民有国办 ” 体制的内涵魅力,在于实现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与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有机结合。我校举办者 浙江之江集团的决策者,在国家、企业和学校三方关系中,积极寻找一种较为完美的办学经济效益与教育非营利性之间的9、均衡点:他们认为办 好学校,既是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途径,也是宣传自己、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手段。

正因为如此,才使我校的发展更具活力、更有自主权。 2、遵循现代学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形成学校自主、持续发展合力。 5 / 13 我校实行校管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管会由之江集团最高决策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及校长三方组成,审议通过学校发展方向、经费预算、决算等重大事项。校长真正拥有教育和教学的指挥权、教职工人事任免权和学校经费总额包干支配权。学校能相对独立于拥有财产所有权的企业、拥有办学经营权的校管会,从而能够使管理者遵循现代学 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兼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10、长而去二者之短,按照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两者并行不悖的方式,实现民办学校的灵活性与公办学校的规范性的有机结合,确保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地发展。 3、准确把握企业办学目的,促成 “ 民有 ” 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设施,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准确把握企业回报社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办学目的,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创建一流的办学硬件,营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近年来,之江集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总投资 7000 多万元,快速完成了全市堪称一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各种教学、生活设施 一应俱全,同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学校还投 250 多万元,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和教育信息平台,并与北大附中、 101 11、网校等共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及时、准确捕获教改最前沿信息的阵地,使学校成为学子读书成材的理想乐园。

四、 “ 双基三结合 ” 的德育模式 以德治校是我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坚持以德为本、以德为先。几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构建了 “ 双基三结合 ” 的德6 / 13 育模式。 “ 双基三结合 ” 即一是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点的教育,二是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训练和心理培养的教育;做到 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为了切切实实地践行 “ 双基三结合 ” 的德育模式,我校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更新德育观念,强化队伍建设。 几年来,12、我们先后有目的、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德育业务培训,经过实践 理论 实践的不断循环,提高德育水平,使我校德育干部的观念、理论、业务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从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三大转变: 德育观念由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变; 德育内容由无序、重复教育向有序渐进教育的转变; 德育方法由管束、压制学生向引导、启发学生转变。 2、明确德育目标,注重 内容序列化,形成德育体系。 没有努力方向的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德育当然是如此。近几年来,我校不断根据社会变迁的形势和学生变化的情况提出我们德育的努力方向,明确德育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我校学生基本上都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13、作为学生,则主要是学习、生活、工作道德修养,即 “ 学德 ” )和家庭伦理道德修养,从而成为一个符合 “ 三个面向 ” 和 “ 三个代表 ” 要求的信息化、现代化的 “ 四有 ” 新人。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增加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序性,我校制订了之江高级中学德育序列化方案,通过抓好五个 时机、侧重三个7 / 13 阶段和突出五项重点内容,初步形成了校本德育体系。 3、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组活动、自主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单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寓教于能力培训中,使受教育者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培训14、自我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把校园广播、文学社、校级黑板报、文娱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比赛、图书室管理、卫生执勤、寝室自治等工作的开展,按学生年龄、能力的大小分配给他们,使每个岗位工作都成为培养他们能 力的场所,成为检验他们行为习惯的考场。同时,我们在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寝室自治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班级学生轮职制度,年级学生助理制度和校务学生代表参与制,扩大学生管理岗位的设置,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成为强化行为规范、实践道德学习和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4、营造隐性德育氛围,构建立体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它既有教育形式活动本身内含的隐15、性影响,又有学科非课程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具有情景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在对学生的 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隐性的教育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 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网络文化、活动文化等 )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力争站在 “ 艺术 ” 这个角度上,营造高品位、高蕴含、高度和谐8 / 13 的德育氛围。 5、构建大德育网络体系,努力实现 “ 四线育人 ” 。 2003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在践行 “ 双基三结合 ” 德育模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构建了 “ 四线育人 ” 的大德育体系16、。所谓“ 四线育人 ” 即: (1)教学育人线,即校长 业务校长 教务处 教研组 老师 学 生。这条线的主要职责是动员全体任课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实现德育目标的主渠道,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这条线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找准结合点,教育学生,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2)管理育人线,即校长 政教副校长 政教处 年级段 班主任 学生。这条线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爱护、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因材施教、管理育人。

(3)服务育人线,即校长 总务处 职能科室 工作人员 学生。 后勤为学校的17、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后勤工作中,同样需要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真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 (4)家庭育人线,即学校 家庭 社会 学生。构建家长委员会和社教委员会,充分利用一切德育因子,形成德育全力。经常性地加强三方联系和沟通,共同施教,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9 / 13 五、 “ 诱思探究 ” 的教学模式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为此 我们努力探索、构建并实践了以诱导思维、探索研究为主体的 “ 诱思探究 ” 教学模式18、。 “ 诱思探究 ” 教学模式是陕西师大教授张熊飞先生在学科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创立的。探讨在课堂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目的。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把人类创造文明的成果内化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生理、个性结构。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塑造新人的素质教育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做了较多的前期工作。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 诱思探 究 ” 教学模式的理论,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探求、不断创新。各学科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实施教学,努力实现 “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 的 19、“ 三维教学 ” 目标。第二,请专家辅导报告,制订实施研究计划。我校请了特级教师郑青岳来校作课程改革与探究性学习讲座,然后由教科处制订实施研究计划。第三,教科处成立了 “ 诱思 探究 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研究 ” 课题组,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 、理化、政史地等五个实验小组,教务处统一组织各实验小组教师每周一次轮流开一节研究性公开课 两年来,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我们 积累了一定的经10 / 13 验,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1、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情感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以情激情,解20、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启发性启动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以诱达思,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促进性调动学生主体地位的创造性,跳起摘桃,解决学生学习的创新问题;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反馈性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性,实现同化,解决目标的实现问题。

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的 全面发展,以和谐的教学职能,保证教学价值的完美实现,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一代具有主体性的人。 2、以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落实学生的自我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会 “ 渔 ” 。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把 “ 学会 21、” 转化为 “ 会学 ” ,由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为此,我们的对策是:学科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学科化。加强学生在课堂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活动,加强探索和研究活动。通过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等训练形式和 “ 释文 成像 悟道 ” 的教学思维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多种器官协调运用和多向信息顺利转化的过程,使得学生有充分地自我表现和获得成功的环境和机会。 3、 “ 探索 研究 运用 ” ,创设教学过程的真、善、美。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身份去11 / 13 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师生按照 “ 探索 研究 22、运用 ” 、 “ 观察 思维 迁移 ” 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让学生在探索情境中观察事物,在研究过程中思维加工,在实际运用中迁移开拓,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得发展。

六、 “ 外引内培 ” 的师资建设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学校坚持 “ 外引内培 ” 的方针,在外部引进教师的同时,致力为每一名教师提供发展和成才的条件与机会,走自培的道路,充分信任和依靠全体老师并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 “ 高薪引进 ” 名师,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本着 “ 聚一流人才,办一流学校 ” 的理念,凭借体制优势,以高薪招聘全国各23、地的优秀教师、管理者来校工作。几年来,我校引进了以国家级特聘教师钟礼平为代表的 7 名优秀教师来校任教。这样,不但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而且汇聚了 全国各地名校的先进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为学校的高速、高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以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吸引市内名师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来校工作,不断增添学校的新鲜血液。 2、强化以培养 “ 研究型 ” 教师为目标的校本培训工作。 “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 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科研先导、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要求教师针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问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学校建立 “ 校本12 / 24、13 培训学分卡制度 ” ,以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写作、备课、 说课、上课和评课为主要内容。学校通过在统领性课题下有计划地确定若干课题,然后再派生出子课题,要求教师人人都参加至少一项的课题研究,并将此项工作与职称、考核挂钩。这样,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既培养了教师的科学精神,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办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3、加强 “ 名师工程 ” 建设。 “ 名师工程 ” 的实施主要是让学科知识有水平,教育教学有能力,为人师表有典范,教书育人有成绩的教师早成名、多成名,使更多的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名师的行列。学校通过经验交流会、观摩研究课等25、形式,让有能力的教师不仅 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教学风采,而且使新教师学有榜样,同时对确认为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予以重奖。通过 “ 名师工程 ” 建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的和市骨干教师的不断涌现 。这些教师的推出在教工中产生了强烈的正向辐射和示范作用。 4、建立 “ 年轻教师培养手册 ” 制度,加强 “ 青蓝工程 ” 建设。 为了加强对年轻教师的 “ 传、帮、带 ” ,切实推进学校 “ 青蓝工程 ”的实施,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能担当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重任的骨干教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学校建立了 “ 年轻教师培养手册 ” 制度。

指导老师要在教 学常规、教学研26、究、教学思想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掌握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13 / 13 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指导老师要经常给予年轻教师具体的教学指导,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得少于 10 节,并及时给予分析、评述和指导。 年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获取指导老师的帮助,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认真落实;年轻教师每学期听指导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0 节,并认真写好听课笔记和听课感受,每学期写出一篇学艺心得,每学期完成一篇教学论文。 该制度实施两年多来,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我校的年轻老师不但在教学、科研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绝大部分年轻教师经过自身的努力,已在三尺讲台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今天,大步跨入新世纪的之江高中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 “ 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改革为动力,科研为先导,管理为抓手 ” 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园软、硬件建设,为把我校建成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而努力奋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