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区域老龄化人口比例上升,东部地区出现人口“空心化”,一些学校对口入学人数下降,由此导致教师自我发展意识降低,难以匹配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人口急剧上升,新增学校资源布局亟待提升内涵品质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难以避免地催生出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冲动。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自2015年开始,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的专业指导下,普陀区开始全面探索将新优质学校成长认证与区域“适合教育”理念相融合的内涵发展路径。为此,区教育局分别成立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区教育学院、兼职督学等专业力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构建领导、指导、操作三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和实施系统,通过联席会议、共同体建设等途径,形成管理有序、实施有力、务实创新的教育内涵发展项目运行模式。同时设立专项经费,对学校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对在推进新优质学校、探索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卓有成效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
各学校在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过程中以项目研究为载体,通过专家引领、自主探索,解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寻找学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使新优质学校创建过程成为学校持续改进、提升内涵的过程。以洵阳路小学为例,这是一所旧式居民区里的普通公办学校,在不改变生源、不依靠政策倾斜、不增加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25年持续研究,聚焦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精准性和综合性,建构了“分科·综合”课程体系,让国家课程在学校得到很好落实。这一治校经验后来凝练为“从薄弱到优质:24年落实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践与研究”,在2022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洵阳路小学的变化只是普陀区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的一个缩影。普陀区现有21所市级新优质学校项目校,每一所学校都通过成长认证进一步转化新优质学校的价值理念,发现新优质学校成功经验,寻找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学校内涵发展“质的蝶变”。
事实证明,新优质学校给普陀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报告显示,普陀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学业水平达标度均处于高位水平,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在全市领先。与之相对应,学业压力较小的学生所占人数比例居前列,参加校外补习学生比例低,各学科校际差异小,学生睡眠时间达标人数比例增长快,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都较高。这些数据反映出普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得益于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
通过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对标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重新审视由课程、课堂、教师和管理组成的学校系统建构,反思研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顺应时代发展,保持自我革新动力,找到教育何为的答案。
(作者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