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案例报道
【寻找下一个“华为”】谁是下一个“华为”?泛指其所在领域的领先者,最优管理实践的贡献者。我们坚信,在未来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一定会诞生一批“华为”!我们使命就是,不断总结提炼这类领先企业成长发展的最优实践,发掘其中国管理智慧和最优实践价值,为推动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并将他们的最优实践推向世界。“中国管理案例报道”专栏特邀彭剑锋、陈春花、吴春波、施炜、杨杜、田涛等30多位顶尖学者及华夏基石最资深咨询实战专家组成研究团队,每年挑选出10-15个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报道及后续长期跟踪研究。符合我们条件的企业,我们将派出4人左右专家组深入企业访谈调研,并创作出1-2万字的案例文章,在华夏基石e洞察新媒体及内容合作媒体上进行发布。(公众号回复“案例报道”可了解本专栏详细;TeL:15967150643)
温北英缔造的致富神话
广东省新兴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曾经隶属肇庆市,内有珠江著名的干流西江蜿蜒而过。1979年,在这条江岸向北大约60公里处,与新兴县共饮一江水的肇庆市高要县,出现了一位名叫陈志雄农户,率先承包了生产队的鱼塘,第一次体会到了家有节余的甜头,并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因为鱼塘的雇工问题,引发了承包鱼塘“姓资”还是“姓社”的全国性大讨论。1981年5月,人民日报二版头条刊发《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可以说,举国震动。高层从支持到反对,几经反转,最终因邓小平的“不反对”态度,为放开雇工限制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可能性。
在这样一种全民从上到下思想尚未完全解放的时代,新兴县簕竹镇村民温北英也正在从饱受磨难的生命旅途中寻求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温北英1930年出生于广东省簕竹镇石头冲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学生时代被封为一代才子。少年时期,他经历过土匪绑架,并因此丧父。从此他被迫中断学业,辅佐母亲为生计奔波。土改时期因出身遭受冲击,文革伊始又被打成右派,失去教师工作,转而务农。可以说,解放前各阶层冲突导致的社会与家庭的沧桑巨变,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贫困与落寞等坎坷经历,促使温北英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曾经广泛阅读了经史子集,又生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儒佛综杂的学理思想和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他希望造就一个“大同世界”,实现人人平等和财务的自由。温北英认为,唯其如此,才能让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但是,实现“大同”理想何其难也?在漫长的政治运动的碾压下,他的理想只能卑微地深藏心底,党中央拨乱反正,平息文革,他的理想才有了得以抬头的契机。
文革结束以后,温北英大胆尝试规模养鸡,希望借此脱贫致富。
但是,从一只鸡到一群鸡并不容易,鸡瘟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始终伴随着养鸡人家,在当时,可能几十只鸡病死就会为家庭带来重创。为了提高鸡的成活率,降低养鸡的风险,温北英发挥了他爱钻研的特长,通过不断了解鸡的习性,研究合适的饲养方法,并积极向养鸡能手学习,终于成为当地散养户中的养殖能手。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农业作物产量极低,急需大量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新兴县号召农民养鸡,到香港换取化肥,以促进农业生产。但是当时,大多数农户的养鸡技术水平太低,除了病死率的问题,即使养大,也很难达到香港进口肉鸡的重量要求。这时的温北英又发挥了他的“大同梦想”,通过县食品厂的支持,他走访农户,开班讲学,普遍传授养鸡知识,为新兴县的养鸡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觉得,养鸡致富不应该是自己一个人的出路,而应该是带动一方发展的主要方式。
但是,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温北英一家人已经忙不过来了。而此时的中国,离陈志雄的承包鱼塘风波的发生才过去不到两年,雇工问题依然存在着有极大的政治风险。这时,他想到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股份制合作方式。于是有了“七户八股”承包簕竹鸡场,合作养鸡的关键一步。簕竹鸡场作为温氏集团的雏形,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温北英这种颇具创意和超前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七户八股”的合作养鸡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股份制合作的模式,提出同工、同酬、同食的合作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生产积极性,并为后期更多人的加盟竖立了榜样。但是,鸡场的生产并非一番风顺,他们还需要克服大量的困难。爱好读书和思考的温北英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后认识到,要通过科学的、可复制的方法来恒定、持续地降低病死率,实现产量的提高和技术的推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向有经验的散养户学习、到国营鸡场的生产线考察等方法,最终实现了产量上的突破,初步获得了经营的成功。
依然是在大同思想的引领下,温北英的簕竹鸡场吸纳了更多的股份,并于1990年开始印制内部“股票”,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员工开放购买,从而实现了全员股份制。自此,温氏走上了一条带动一方致富的道路。温北英还提出“科技兴场”,并且开创了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首次尝试以科学技术入股,从人才和技术上保障了温氏肉鸡的科学化、持续化养殖。
大规模养殖模式逐步成熟以后,温氏又把这个模式套用到生猪养殖上面,现已发展成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在如今的新兴县城,跨过连接新兴江两岸的温氏大桥,温氏大楼巍然耸立。门口的池塘小瀑微流,各类南方树种掩映着白墙灰瓦,中西式合璧的高大建筑令温氏创业者们倍感自豪。这已经不再是他们记忆中的那个简陋艰苦的簕竹鸡场,而是创造了中国农业产业全新模式的,具有400多亿产值的温氏股份公司。这场看似财富崛起的神话,究竟是如何缔造出来的呢?
温氏践行的是传统的文化智慧
如今,小小的新兴县,有很多人对温氏津津乐道。26岁的阿豪是土生土长的新兴人,他的父母是当地学校的老师。阿豪告诉我,新兴县的发展,全靠了温氏的带动。
温氏有什么魔力,让一方乡里不眼红、不嫉妒,都以温氏为荣呢?
在中国生产管理粗放式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企业甚至还不明白企业文化为何物的时候,温北英已经开始考虑公司的核心理念了。在1983年承包簕竹鸡场的时候,温北英提出要“施行仁德,以仁治场”的口号;1986年,继续提出要“造福员工、造福社会”,并制定了员工准则: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这一精神正是温北英大同思想的体现。
温氏文化馆展出的“七户八股”议事场景蜡像
温北英践行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通过由已及人、由内及外、由近及远,来实现一个集“修已及人”、“安身立志”、“治场著书”与“海阔天高”于一体的企业发展谋略,奠定了温氏股份后续发展的基础。
那么,这些理念在温氏企业中,是以什么形式去践行的呢?
1986年,农户何凤林经营砖窑生失败,找到温北英,希望免费赊一些鸡苗回去养殖。温北英考虑到他的技术不够,养鸡也存在失败风险。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早日还清债务,温北英不但免费提供鸡苗给他,而且利用自己的科学养鸡经验,为他提供优质饲料、防病方法及养殖技术,并帮助他完成肉鸡上市后的销售。这样,何凤林成为温氏的第一个合作养户。
温北英的乐于助人,不仅体现在他对何凤林的无私帮助上,还体现在他对养殖技术的毫无保留。为了推广科学养鸡,使全县的肉鸡质量普遍达到当时的市场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的投资风险,温北英在县食品厂的支持下,长期下乡调研,并开办了养殖技术学习班,把他的经验、心得,总结成为科学养鸡“36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在这36条的基础上,他还无私地培养后备力量,完全不去考虑,这部分后备人才成长起来以后,会不会另起炉灶,与自己“分庭抗礼”。
他的这种无私、利他的思想境界,不但没有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反而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农户加盟温氏,愿意成为温氏的合作伙伴。由此催生的“公司+农户”模式,成为了温氏后来在全国推广的先决条件。因为与温氏合作养殖而脱贫致富的农户占到了目前合作农户规模的95%以上,即全国至少有55000户农户摆脱了因没有技术而务农或者成为流动人口的命运。
温北英性格温和,乐于与子女沟通,善于用哲理启发教育子女。在同样性格温婉、勤劳的妻子的共同培育下,温家的子女也都具备勤劳、善良的人格特点。温北英深得惠能大师的思想影响,推崇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也会有过人的智慧,地位尊贵的人也会有心智迷失的时候。他说,“企业家要敢于进行各种尝试选择,合理地投入人力物力,在新的领域中创新,并使之实现。”可以说,这是温北英一家擅长学习的结果,是温氏创新文化的源头,更是温氏长期坚持价值和理念创新的思想动力。
温北英提倡“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即会学习的人,能把事物的道理了解透彻,会实践的人,能探究清楚事物的疑难。温北英不仅仅鼓励自己的子女学习,而且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学习。当时,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在簕竹鸡场干了两年以后,觉得自己可以另起炉灶了,于是辞职出去,在附近开办了另一家养鸡场。后来经历了重创,他感到后悔,向温北英提出回到温氏。温北英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从自动化养鸡场带回来的鸡苗培育上,温北英放手让他去亲自试验,经过了三个多月的隔离饲养,他与鸡同吃同住,终于掌握了肉鸡的大规模养殖关键技术。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温氏,到今天已经成为温氏的管理干部。
今天的温氏团队,很多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打拼上来的,他们在温氏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从不因诱惑而离开团队。同时,他们敢想、敢作为,熟知市场情况,非常务实、接地气,这种敢于培养“能人”,敢于包容“能人”和敢于提拔“能人”的达观态度与魄力,使温氏团队始终具备了凝聚的力量。
“温氏人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形成自己的市场、人才、养户、股东、客户等各方面的综合思考和独特理解,形成了处理各类事务的一套行为准则,使合作各方都能够遵循温氏的办事原则,秉承温氏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合作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今天与明天的辉煌”
——温鹏程(温氏名誉董事长)
民间有谚: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直接证明了养殖业的风险之大。由于大规模的养殖,畜禽对饲养环境的要求相当之高,一旦发生大规模病死,养户的损失难以估量。如何让养户安心生产,形成合作共赢?
1997年-1998年的香港禽流感、2003年的非典、2004年-2006年两度H5N5的大规模流行,畜禽养殖业遭受重创,秉持着“大同理想”、和“与社会有点贡献”的第二代温氏人,为了扶持养户渡过难关,分两次拿出近40亿,直接补贴给农户,让农户在行整个行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仍然保证了一定的收益。可以说,对温氏未来的合作伙伴的激励、对中国禽肉市场的有序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小觊的作用。
80年代工初,温北英即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他聘请华南农业大学的岑德光老师为养鸡技术顾问,并逐渐与华农形成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如今,大量来自华农的科技人员,包括各类软件开发人员,都在温氏任职。由于温氏的带动发展,过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去学习“农牧业”相关的专业,但是现在除了温氏员工的子女,还有当地很多家庭,都自愿把孩子送去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温氏也为华农提供了大量毕业实习的岗位,并从中培养、发展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带动了农业科学化发展。这一举措,也为全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借鉴案例。
除了从创业初期就奠定的“全员持股”的机制,温氏首席温志芬先生在2008年解读时期温氏文化的新表现时,提出了五个“更”的原则:
曾经有从温氏跳槽出去的年轻人回来说,以前没有注意体会,总觉得那山总比这山高。出去以后才知道温氏文化的魅力,希望有机会再回到温氏。同时,他们也告诫现在的团队,要且行且珍惜。
温氏不但为自己的员工提供股份,还为社会提供教学相长的实习环境,为合作者提供发展的平台。
发展养猪业:目前,温氏同时大力发展养猪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跳出30公里半径发展家庭农场主,发挥服务作用,开启二环辐射,发展家庭农场数量。
家庭农场发展工作:通过调高合作家庭农场毛利水平,采取项目补贴、无息贷款、贷款贴息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可以说,在温氏“大同思想”和“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之上,温氏从发展之初,就深受“文化”浸润,这种文化,根植于温氏的两代领路人的头脑中,落实在温氏所有股东和合作者的行动中,与一般企业“口号响亮、挂在墙上”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才有了今天不但员工,而且一方乡邻交口称赞、真心佩服的良好口碑。温氏从簕竹鸡场即开始的文化建设,开始于无形,润物细无声,并且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温氏。
齐创共享:真正视合作养户如家人
2016年3月28日,广州机场一如既往地繁忙。在这些到达的旅客中,有一些人在过往白领和商贾中尤为明显。他们衣着朴素、表情怯生,却有专车前来迎接。他们就是来自江苏、安徽的优秀农户。
在温氏的企业文化中,“齐创共享”从来都不是仅仅针对员工。所有的客户、股东和农户,都被温氏视为合作伙伴。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公司于2015年11月2日在深交所上市。作为对合作伙伴的回报,温氏为合作农场主,在既定收益的基础上,额外补贴了一笔钱,这是将近上亿元的支出。财务部很有意见,资金压力太大,但是这是“齐创共享”的理念的感召,是温氏致富不忘社会责任的体现。
然而温氏却非常低调,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非常少见各类媒体的报道。跟随温氏一起成长的黎沃灿董事说,温氏的发展,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是靠一只只鸡、一头头猪的积累成长起来的。没有养户,就没有温氏,所以,我们要请你们来,看看温氏,也在长年的劳作中休息享受一下、享受一下,放下工作,来看看我们六祖惠能的国恩寺,来看看我们广东的清山秀水。
优秀养户代表在温氏总部大堂合影留念
于是就有了近50位优秀养户代表乘坐飞机来到广东的一幕。在几天的行程中,他们参观了温氏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温氏大华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温氏信息中心、温氏文化馆和总部大楼。在参观过程中,温氏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全程陪同,各厂、办资深技术经理亲自讲解,图文并茂地为养殖户讲解物联网在生态养殖中的作用、养殖环保解决方案,介绍最先进的养鸡场、养鸡场的钢构厂房和科学养殖设备,比如农机购置补贴产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环控设备、风机等等,极大地吸引了养户的兴趣。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产品,有些为他们所熟知,有些还存在因成本问题而不能全面使用,但是,种种现代化装备,为养户扩大再生产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琢磨、讨论,甚至对普通的养猪“大栏”爱不释手。
在大华农动物保健品公司和中大生物安全实验室,养户们通过中控系统,观察散剂车间的生产状况,了解各类生物制剂对畜禽的预防、保健作用,无尘车间的生产紧凑有序,参观养户人人屏气聆听。这种亲身经历,加深了养户对科学养殖的自信。人力资源部吴夙强总经理说,不要以为我们只是“养鸡的”、“养猪的”,我们是人民生活保障的提供者,更是人类健康服务护航人。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农民的社会地位必然会得到提高,而我们是先行者。
在温氏股份的计算机数据中心,养户们坐进了现代化的会议室,计算机专家为大家详尽地介绍了温氏的信息化发展历史、主要的业务系统和物联网系统,以实际的界面为大家演示了物联网系统在科学化、标准化、精益化养殖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式,虽然农民未见得理解“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概念,但是看得出来,这样的平台令人振奋,同时也加深了公司与养户之间的“联结”关系,养户不仅仅是温氏公司的“合作者”,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理解为“温氏人”,恰如华夏基石的彭剑锋老师所言,互联网技术,使全世界变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库,只要你有知识,有技术,人人都可以为我所用,而平台的作用,也恰恰使散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零散的群体,变成了一个形成巨大合力的整体,使“规模化、分布式”养殖成为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
在优秀养户走进温氏的几天里,我曾经随机采访过几位养户代表和一线管理人员。养户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
学历低、没技能,到了一定年龄,还面临失业风险;
打过工、经过商,收益很小,以前基本没有存款;
家庭压力大,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的学业问题,包括现在流行的娶媳妇在要县城买房的社会现状,让他们倍感生存艰难;
很多人以前并没有饲养畜禽的经验,甚至是第一次养。因为温氏提供了养殖技术、科学配方的饲料和供应链的保障,所以他们才敢于尝试这一陌生的行业;
与温氏合作以来,基本上都在从300头猪、500头猪向1000-2000头的阶段发展,很多人正在兴建新的猪舍,一两年回本、三四年有节余,五年以上,如果坚持勤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他们毫无疑问,会成为农村小康人家的代表。
在温氏参观和在肇庆地区旅游的几天,养户们不但体会到“科技兴场”的魅力,感受到勤劳致富、共同致富的自豪,而且受到了温氏管理层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尊重。集团董事黎沃灿推掉重要会议,来到温氏学院亲自讲授集团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温氏股份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吴夙强用大量数据为养户展示了集团几十年发展的脉络,以及未来强大的竞争优势;新兴县教育系统的老校长、老局长顾天赞先生,结合了几十年对温北英先生的了解和理解,为大家解读温北英哲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温氏文化的传承关系,三场讲座强烈吸引了在场学员。
在温氏学院的培训中心,一人一间的学员宿舍是按三星级酒店的标准建设的,里面充满温馨的住宿引导说明和高档洗浴用品的配备,让这些甚至连飞机都没坐过的农户感到幸福和满足。在随后几天的游览中,温氏股份人力资源部为大家预订了四星级酒店,吴总说,我们就是想让这些人好好享受一下,每一个温氏的合作伙伴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要让他们觉得,来到了新兴县,就好像回家了一样。
何止是回家,这种超高规格的待遇,一方面自然是温氏强劲的发展势头带来的福利能力,但另一方面,依然是温氏深植于骨子里的“齐创共享”理念在发挥作用。几天的“温氏行”自然短暂,一些养户在临别时都眼含热泪,他们热烈地和每一个接待过他们的人加微信,互留联系方式,并且通过公开发言和短信、微信的方式,向温氏表达了他们由衷的感激与感动。
江苏徐州的宋利说:这两天在温氏总部的学习,真的感觉到温氏的强大、人性化的管理。领导们和蔼可亲、热情款待,真的感激,觉得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所有养户的坚强后盾……
来自江苏的一位女养户说:养猪养鸡,每年节余二三十万,生活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比我们外出打工强太多了。
赤峰元宝山区合作养户代表:我深感荣耀,2014年冬,成为温氏的一个家庭农场主,借用荷兰驻北京大使馆农业部顾问Martin先生:“温氏是一个比我想象中不觉要强大的企业”,来表达我的同感。
两湖监利公司合作农场主姚朝金:我坚信与温氏精诚合作,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吴夙强总经理说,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一步,温氏集团会一直持续把这种对优秀养户的激励活动办下去。
我想,优秀的、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如果把这种优良的文化基因完整灌注于每一位员工、每一们合作伙伴的内心,不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向心力、执行力和未来发展,甚至对我们的人民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温氏“齐创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正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诉求。所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固然要推广,但是,深厚的文化传承是比较难复制的。如何把温氏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全社会推广,这可能是温氏下一步需要面对的命题。
荐书:《黑天鹅在咖啡杯中飞起
——2016影响中国管理的54篇杰作》
代表中国管理高水平的管理杰作!《黑天鹅在咖啡杯中飞起——2016影响中国管理的54篇杰作(2016“华夏基石e洞察”管理大师文选)》(彭剑锋、陈春花、黄卫伟、吴春波、杨杜、施炜、田涛、孙健敏等著;大32K异型开本精装,44.6万字),电子版京东电子书城已正式上线,欢迎登陆京东搜索此书电子版下载;尚有少量为华夏基石客户备存的纸质版,需要者请点文末“阅读原文”预约!电话咨询:15011525812
尚有少量为华夏基石客户备存的纸质版,需者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