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办园经验分享_幼儿园优质办学经验_幼儿园办园条件优质

“五个一”过程性评价框架图

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评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手段。《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评价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要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过程性。

秉持这样的理念,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幼儿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精神明亮 乐于创新’的未来小公民”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促进儿童“自生长”的“五个一”过程性评价的创新实践,以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唤醒儿童的生活力、点燃儿童的自动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实现儿童自由、自信、自主、自为、自新的“自生长”。

聚焦

推进儿童全过程教育评价改革“迭代升级”

随着《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相继颁布,学前教育评价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

如何发挥好评价这一教育“指挥棒”的作用?新华幼儿园在评价改革历程中,一直秉持“评价促进课程改革,课程撬动园所整体变革”的思想,经历了启动、调整和优化三轮迭代。

启动初期,团队致力于学习多元智能理论,重点研究关注儿童经验整合的主题式课程,强调采取围绕课程进行观察记录、书写学习故事等评价方式。在关注儿童品德、行为的同时初步探索关注儿童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从关注整体到关注个体的转变,逐步构建了“数字公文包”。

在实践中,新华幼儿园发现,以评价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以评价催生课程,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高效手段。于是,幼儿园的评价改革进入了调整期,正式以“自然教育”为路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聚焦“捕捉课程生长点,不断生成课程”的研究,让时时、处处、人人参与的评价催生课程,一棵倡导“边学习边评价”的“课程生长树”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儿童“成长档案袋”,为改善幼儿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随着“日日新”课程体系的日臻完善,教育评价也随着新华幼儿园的教育主张进入优化期。进一步探索捕捉儿童在生活中的“WOW”时刻,并以“时光照片书”的评价形式呈现;改进基于儿童生长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和工具,形成打破园区、班级的“快乐展示汇”。至此,幼儿园促进儿童“自生长”、关注儿童发展全过程的教育评价模式基本形成。

这种理念和体系的全面改革,强调动态化与开放性,贯穿儿童生长的全过程;指向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回应其成长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诉求;指向教师应秉持“非控制、非侵入、非干扰的观察”的评价观,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内在冲动和能力。同时,聚焦多方、多元、多样化的立体评价架构,强调多方主体,涵盖促进儿童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发展等评价内容。

创新

实施过程性评价助力儿童“自生长”“五大策略”

基于“自然而然地成长,自为自在地绽放”的办园理念,新华幼儿园将“过程本位”评价观和“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观融入评价全过程,创新实施“五个一”过程性评价,提升了儿童的自我建构能力,增强了儿童的综合生活能力,激活了儿童心智倾向的创新能力。

“五个一”过程性评价,即:每次活动中发现生长点不断滋生的一棵“课程生长树”,每天记录生活的一个“数字公文包”,每周呈现“WOW”时刻的一本“时光照片书”,每月记录成长变化的一个“成长档案袋”,每期形式多样的一组“快乐展示汇”。“五个一”既相互独立,又交叉融合。

1.“课程生长树”——“评价即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以师幼互动、即时评价为主,实施策略包括建构《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建构一个评价模式、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规、关注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开展不同主体的课程审议五个方面。该评价通过凝练各门课程彰显的核心素养,细化各课程群落评价指标,设置了主题课程与项目式课程中的儿童评价标准,其中主题课程评价包含28个评估关切点,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

为促进课程科学生长,幼儿园常态化开展不同主体的课程审议。建立课程审议制度,园内依据同质原则建立园级、组级、班级三级审议小组,园外依托“家园社督导工作室”中的课程督导组,开展课程准入前、轮值中、课程开展后三轮审议。

2.“数字公文包”——“让儿童的发展看得见”的表现性评价

以跟踪式师评、互助性家评及个性化自评为主,实施策略包括研发“数字公文包”评价系统平台、构建“数字公文包”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体系。

幼儿园收集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三大场域、十二大场景”中的“素养积分评价”素材,形成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从入园起儿童三年生长发展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幼儿园制定“五能”评价量表,包括“文明礼貌、人际交往、诚信友爱、学习品质、运动素养、心理健康、音乐素养、美术素养、劳动能力、社会体验”10个类别19项关键指标和43个小项素质观察点,每个小项素质观察点再分学龄段拟定学期达标要件和具体的考评细目量化标准。

3.“时光照片书”——“让儿童的声音听得见”的反馈性评价

以儿童反馈式评价为主,通过制作《WOW时光》周刊,以及让幼儿周末在家围绕在园的生活绘制一本自己的“照片书”,让幼儿与家长、教师、小伙伴共读,评述幼儿园学习、生活等。通过这样一种双向评价的方式,不断地向幼儿呈现数据,成为交流媒介,引导幼儿完成从“我听”到“我说”的转换,让儿童的声音“听得见”。同时,儿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从而有助于实现家长、教师和儿童之间有价值的交流和倾听。

4.“成长档案袋”——“构建多方对话”的可视性评价

以质性评价、量化评价、跟踪式评价为主,实施策略包括确立“成长档案袋”评价维度、构建“成长档案袋”评价模块、建立“成长档案袋”实施流程三个方面。

记录翔实的《幼儿健康手册》和《嗨!成长》成长手册,让评价过程清晰可见。其中,《嗨!成长》成长手册由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参与记录分析,每月进行跟踪式质性评价,涵盖当月课程核心经验、典型故事评价、区域游戏描述性记录、儿童作品集、幼儿逸事记录、家庭生活等方面。每月末,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回顾成长手册里的内容,对记录的幼儿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社会性参与、儿童的声音进行评价和反思,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发展。

5.“快乐展示汇”——“焕发儿童生长力”的真实性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相对评价、内差异评价等为主,载体项目包括绘本剧巡演、STEM游戏节、成长展示汇等。实施策略包括确定评价内容,决定评价的方式方法、明确相应任务,确定儿童完成任务表现的评价指标,儿童完成任务并展示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与儿童、家长等一起评估儿童的表现,提出新的任务六个方面。

每学期都有展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项目,创设相应情境,并根据不同的任务明确评价方式。如绘本剧巡演采用相对评价,STEM游戏节采用内差异评价,期末展示汇则在若干的情境中完成相应任务,最后形成形成性评价。

“五个一”过程性评价让“人人都是评估者,时时处处有评估”成为教学常态。同时,幼儿园将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既注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又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科学。

成效

深化改革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

评价改革的实施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成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据统计,新华幼儿园提炼项目式课程精品案例200余个,彰显了项目持续研究的成果,为其他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成为本地区课程改革的示范校;通过“成长档案袋”“数字公文包”“时光照片书”和情境体验等活动方式,儿童互促成长,呈现出自由、自信、自主、自为、自新的成长状态;教师更关注幼儿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变革,不断探索完善建构评价模式和科学手段;家长以“教育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其中,协同育人。

新华幼儿园以评价助推园所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管理变革,积极尝试推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C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形”的组织架构。成立“家园社督导工作室”,让专家、家长在办园文化、行为、课程等方面参与园所督导评价;助推课程变革,树立“世界才是我们的教材”的课程理念,整合园所、家庭、社会资源,不断丰富“日日新”课程体系;助推儿童学习方式变革,运用和发展“DMP”学习法,构建“自为发现—自在探索—自由创造”三段体学习模式,指向儿童的深度学习,形成专著《老戏新玩——幼儿园民间体能游戏探索》和《对话·演绎·绽放——基于DMP学习法的儿童绘本剧实践初探》。在合川区每年的年度综合目标和质量“双考核”中,新华幼儿园均名列前茅。

在自我革新的基础上,幼儿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协同市区内外30多所幼儿园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影子研修”、讲座论坛、课题研讨等方式,常态开放管理、课程、评价等,共享评价产生的教育实践改革成果,赋能区域评价改革,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过程性评价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和改进,才能使评价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成长,真正让教育理念、儿童发展与资源积累“看得见”。(杨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