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他手机不离身,随时都要喂喂喂?要问这么多电话找他是干啥?抢货!为了拿到他的货,甚至有人在他这一住就是半个月,寸步不离。靠着这种被疯抢的东西,他让曾经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家家户户盖洋楼、开小车。看村支书王文克,如何把小地瓜做到年产值4个亿。

致富经

大家看,这就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王文克,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他拿着两个手机,一只手在打电话,另一只手还在不停翻看短消息。采访时我们记者就发现,每天王文克这两个手机轮着番的充电,就是因为他电话不断,而这些电话都是经销商打来抢货的!到底他卖的什么东西这么抢手呢?

记者和王文克刚见面,没想到他接了个电话,就急匆匆地要赶去一个地方。这个人就是给王文克打电话的人,他叫贾小鹭,今天他已经给王文克打了不下5个电话。两人一见面,他就情绪激动的拉着王文克说了起来。

经销商:现在我客户4月5日的东西,现在还没收到,急得不行,每天打电话催我们,因为比较久了。

王文克:说实话也是非常为难,说实话就是从挖到打包,三道工序在那里,每天也压了2000箱给我,我都没办法完成。

记者: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贾小鹭:问题就是货供不上,我需要二十万斤,现在只给我供了十万斤多一点。

贾小鹭是一个大型购物平台的采购商,他给王文克打电话就是要逼着他赶快给自己发货,为了拿到这批货他已经在这住了半个月了。

致富经

贾小鹭:是非常抢手的,你要人不在这儿,就被别人拿走了,每天我就住在这儿,守着这批地瓜,今天必须给我拿走,你看我车都在这了,就等着随时有货随时拉。

记者:不敢走吗?

贾小鹭:不走。

记者:你呆了几天了?

贾小鹭:半个月了。

记者:每天守在这啊,有这么抢手吗?

贾小鹭:这是我们的货,这种箱子都是我们的货,这种是其他渠道的货,就是供不应求。

贾小鹭跟火烧眉毛似的,在这眼巴巴地守着,王文克却非常淡定,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贾小鹭:你要不在这,他就给别人拿走了,他就给别人打包了。

王文克:都在抢单。

贾小鹭:现在相当于我一个星期之前的货还没发完,就得守着,因为产量确实有限,你看我每天一早就把顾客的订单先做出来,他不给我发也不行。

记者:这都是今天还没发出去的啊?

贾小鹭:对,没发的,我先打出来了。

记者:这些都是啊,都是今天要发走的?

贾小鹭:我一早就把单打出来了。

记者:发的了吗?

贾小鹭:发不了也得发,客户逼我,我就逼王总,王总,这个产量是个问题啊。

王文克有两个手机,时时刻刻在充电,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不停的接电话,全都是来抢货的。

王文克:有时候觉得脑子要爆炸了。

贾小鹭:王总有时候电话打不通,一直打不通,估计人是崩溃状态。

王文克:这是4月13日的,这个是4个加急,这个是3个加急。

光是这一天的订单,就超过50万元,完成的话至少净赚10万元。到底王文克卖的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这么抢手呢?其实他卖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甚至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东西。

王文克赚钱快远近闻名,采访时记者就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考察团:来学习。听说很有名,来看看。

他们坐了3个多小时汽车,专门来找王文克学赚钱秘诀。

考察团:不是整个海南有名,是全国都有名。

让人们佩服的是,王文克不仅自己赚钱快,还有本事让别人也赚钱,村里跟着他一块做的人,也都盖了楼买了车。王文克出生在这个靠近海边的小村子,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王文克:我们村里的地往下挖两米都是贝壳,整个村都是海边这种沙地,你看这种沙地,海边这种沙地。

记者:你们村里都是这种地吗?

王文克:就比这稍细一点,这个稍粗一点。然后种一些高效的瓜果菜,都种不了,远近闻名,大家都说这个沙土村很穷,有女儿千万别嫁到那里去。

致富经

王文克却是个例外,大学毕业后他在海口开起了网吧,买房买车,还娶了媳妇。可2007年的一天,他回老家探亲,无意中吃到一种东西的边角废料,这种边角废料不仅改写了王文克的人生,也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

王文克:经过他们家,他们几个就在那里,就是当时也是这种电饭煲,一锅,在那里吃的津津有味,好吃好吃,他说你一定要吃这个,或者就说你在外面肯定吃不到这种东西,外面肯定没有,就这么肯定的跟我说在一起吃东西,说非常好吃,我说有什么好吃的我没见过

这是澄迈当地的传统小吃——煮地瓜,切块的生地瓜下锅,煮半个小时左右出锅,既美味又顶饱。大家非要拉着王文克吃的就是这种东西。可让王文克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吃的地瓜跟他小时候吃到的,完全不一样。

王文克:我给你盛一块你尝尝什么味道。

记者:好甜,怎么没有纤维。

王文克:其实它的膳食纤维很丰富,但是你却感受不到一丝一丝的。像豆沙一样,有栗子的味道。

他对当地的地瓜再熟悉不过,可这个地瓜从没吃过,它到底是哪来的呢?

致富经

在离王文克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工厂十分神秘。从不让外人进入,村民们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据说这是一家日本工厂,那种非同寻常的地瓜就来自这里。这家日本工厂偶尔会丢掉一些个头小的,或者挖断的边角废料,村民们就把这些捡回来煮了吃。王文克第一次吃到这种地瓜,让他勐然意识到一个商机,他们曾经嫌弃的沙土地,其实是个聚宝盆。

王文克:我们这的土地就是这样,不会板结,风一吹就能随风飞。这种地保土保肥能力很差,种什么都不行。但是地瓜就需要这种土才长得好。

沙土地最适合地瓜生长,王文克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不让人接近的神秘公司,就是专门在他的老家,找了一片沙地来种这种地瓜。

王文克:人家用我们的地赚钱,那为什么这个生意我们不能做呢?而这门生意成功的关键,就是这个日本工厂带来的地瓜品种,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味道。

王文克动起了要和这家日本工厂合作的主意。可人家已经有了稳定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凭什么和他合作呢?王文克开始不停在日本工厂附近熘达,有机会就找员工聊天套近乎,终于他找到了突破口。

他叫王若鹏,曾经是那家日本工厂的中方负责人,王文克当时找他谈判,只一句话,他就答应了和王文克合作。王文克究竟说了什么呢?

王厂长:对我们也有利,对村民也有好处。

原来王文克通过调查,抓住了日本公司的软肋。他让这家公司心甘情愿和他合作,因为他可以让对方节省一大笔成本。

王文克:我去他们的工厂,发现有很多小个地瓜被放在角落,烂了都没人管。

王若鹏:因为我们是要地瓜来加工的,小个地瓜不方便削皮,很费人工。

日本公司要拿这些地瓜来加工,第一个步骤就是削皮,可对小个地瓜来说,削皮非常不划算。王文克就提出来,只要日本公司提供地瓜苗,他来组织农户种,日本公司只需回收半斤以上的大地瓜,小个地瓜可以一个不收。他的想法一下就打动了对方。

王文克:这些他们都是不收的,他们要这么大,最好七八两的。像这些一削皮就没有了,太小了,削到手都不一定。我们只给他们提供这种,不需要全部都收。

致富经

那对王文克来说,日本公司不要的小个地瓜他又用来做什么呢?

2008年地瓜成熟的季节,王文克就是这样带着地瓜,在小区门口、超市里做试吃。而他的卖点,除了这种地瓜甜而不噎的口感外,就是它的个头,都是一水儿的三四两。

消费者:喜欢小地瓜刚刚好。

日本公司因为要削皮加工,所以才为小地瓜头疼,而卖鲜地瓜却没有这个烦恼,反而小个的还更方便食用。2008年,王文克一共采收了60万斤地瓜,除了卖给日本公司30万斤以外,剩下的30万斤小地瓜,都以每斤2块5毛钱的价格直接卖给消费者,还供不应求。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村民们看着眼热,都想跟着赚钱。当年村里选举,大家就把王文克选成了村支书。

原村支书:我们也没把握,抱着希望,也怀疑,希望他带着我们走出一条路。

这村支书一当,王文克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他想把种植规模从原来的200亩扩大到1000多亩,带着更多乡亲一起赚钱,可日本公司却拒绝了,不给他提供这么多的地瓜苗。

王若鹏:只提供自己公司需要产量的种苗,因为不靠卖苗。

这种地瓜的种苗来自日本,可这家日本公司却按需定量,他要多少地瓜,就只给多少地瓜苗,多余的一株不给。这就像掐住了王文克的脖子一样,产量受限,根本没有扩大种植的希望。

致富经

可谁都没想到,正是这件卡脖子的事,反倒让王文克彻底摆脱限制,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端。采访时,王文克带着记者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他很少带人进来。

王文克:带你看看我的宝贝。

记者:在哪儿啊?这不都是土吗?

王文克:就在那个角落里。

记者:这么大一片地,宝贝就那么一点。

为了确保这些宝贝万无一失,王文克做足了安全措施,生怕他们有一点危险,因为他整个产业的核心秘密都在这里。

王文克:我们有两层安全防护网,一层防有外人进来,第二层防蚊虫,我们整个产业的核心机密都在这里。

这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贝呢?

传统方法种地瓜,就是把老苗掐下来接着埋进土里,日本公司拒绝提供更多种苗后,王文克本来想通过这种老办法扩大规模,可没想到,这种办法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王文克:传统的老苗是要衰败的,每年产量递减20%,产品和品质都降低。

王文克意识到,产量和品质都下降,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只有自己培育新苗,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2009年开始,他增加投入,四处奔走,寻找专家团队,用2年的时间,专门研究这个地瓜品种的脱毒种苗,从根本上解决育苗问题。而这个被他层层保护起来的大棚里,种的正是刚从实验室里移栽出来的200株地瓜母苗。

王文克:别看这里只有200株小苗,但是11月之后就可以提供4000亩地的苗,价值就是4000万元。

从此之后,给日本公司种地瓜,王文克用的都是自己培育出来的新苗。而王文克也开始把眼光从这家日本公司上移开,他要占领更大的市场。而仅用了六年时间,他就带领村民,把当地地瓜产业做到上亿元的规模。

采访时,记者遇到这样一群人。

游客:搞个视频,等下传给我们。桥头地瓜顶哌哌。

致富经

他们顶着当天35度的高温,专程赶来挖地瓜,还特意要拍视频记录下这特别的时刻。

记者:第一次来吗?感受怎么样?

游客:第一次,感受非常好,非常棒。

记者:动手挖了吗?

游客:都是动手,你看

记者:你挖了多少?

游客:那些都是成果。

记者:这一片地是被你们挖完的是吗?

游客:对呀。

记者:怎么这么大热天还要来挖地瓜,觉得热不热?

游客:不热,热情比天气还热。

致富经

在超市一斤10块左右的地瓜,来地里买只要五六块,王文克几乎不指望着这些游客赚钱,可他们却有着比赚钱更大的价值。在离这群人不到500米的地方,另外一群人刚从旅游大巴车上下来,准备挖地瓜。

游客:我们都是听别人说很好,就来看一看。

近两年海南旅游大热,这些来体验挖地瓜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王文克抓住这个时机,不走出海南,就把经销商遍布了全国。

王文克:经销商都曾经是来买地瓜的客户。

可凭什么王文克的地瓜,能快速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甚至愿意和他合作呢?这都是因为王文克的地瓜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他颠覆大众对地瓜是一种廉价农产品的刻板印象,与高档水果一样,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地瓜进行了严格的分级。

王文克:根据市场需求,这种4两左右果型均匀的地瓜卖的最贵,一斤要26元。

每一颗地瓜从大小到表皮,都经过严格筛选,保证了每一箱产品的品质。为了强化自己的品牌,王文克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它。

王文克:这有上百年历史了。

这就是地瓜酒。用新鲜地瓜洗净去皮,蒸熟后放入坛子发酵,经过三个月甚至更久,将发酵好的地瓜取出,放入蒸锅,经过蒸馏,带有浓郁地瓜香味的地瓜酒就做好了。

王文克:独特的紫色,是我们的标志。

致富经

现在,王文克不仅通过各地经销商卖货,他的地瓜也成了各大生鲜电商平台的抢手货。每天下午都是地瓜集中出货的时间,挑选、套袋、打包,仓库里忙得热火朝天。

记者:今天发了第几车了?

王文克:第五车第六车,每天出货40吨,价值50万,高峰期可以达到每天120万。

曾经贫的小村庄,在王文克的带领下,家家盖起了小二楼,他们把这些楼叫做地瓜楼。

村民: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日子。

村民:从早上6点忙到中午十二点,可是根本不觉得累,因为赚钱啊。

村民:说是种地瓜的,感觉脸上有光。

致富经

现在,王文克依然给那家日本公司提供地瓜,但只占自己产量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带动周围10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种植规模超过7万亩,打造年产值超4亿元的产业,王文克也被评为海南省劳动模范。

王文克:我们这里种了80种地瓜,名字都是保密的,为的就是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掌握先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说到这些年的创业心得,王文克就说了4个字,品牌与科技。品牌是途径,而科技是打造品牌的基石。就连这不起眼的地瓜,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也可以创造出惊人的财富。科技兴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让腰包变鼓的办法。

致富经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致富经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