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颗粒归仓,秸秆处理又成了冰城田野的大事。过去,大量秸秆被一烧了之,既是一种浪费,更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如今,秸秆已成为“抢手货”。2020年,哈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科技创新赋予魔力,秸秆这个过去“放错地方的资源”,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不但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还串联起了一条条生态环保、增值增效、取之农业又反哺农业的绿色产业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开拓了新渠道。
变身绿色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往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今年全乡3.5万亩地的秸秆全部离田。”方正县宝兴乡党委副书记鞠放兴奋地说。初冬,秋收落下帷幕,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正在田间紧张作业。
为了加速秸秆离田,宝兴乡组织了多支专业服务队,动员30余台套农机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玉米收割后留在田里的秸秆,被打包机后端的收集装置装入机箱,压缩成型后,一个个秸秆卷滚出。村民打趣地称之为:“老母鸡下蛋,隔一段下一个蛋。”
秸秆打成卷,下一步就变成了绿色能源。12月1日,在方正县辰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门前,运送秸秆进厂的车辆排起了队,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水稻秸秆当前收购价260元/吨、玉米秸秆245元/吨。“企业年可消化秸秆27万吨,达产后年可发电2.04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5亿元。”方正辰能工程部部长籍克峰告诉记者,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收储瓶颈,“秸秆经纪人”应运而生。目前,方正县内有30余位“秸秆经纪人”,他们在农户和企业间架起桥梁,发挥巨大作用,助力秸秆综合利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哈市共启动16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规模50.5万千瓦,项目总投资56.2亿元。包括“方正辰能”在内,还有“阿城辰能”“宾县长青”“木兰龙能”多个新项目建成投产,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
实现过腹增值,形成循环产业链
初冬时节的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旁,成群结队的牛走出建在山中的牛舍,沿着通道缓步前行。这是延寿县润和专业养殖场的“林间散步”时间,500余头西门塔尔牛分批上山觅食、遛弯儿。
就在牛“散步”的同时,在养殖场的饲料加工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粉碎机和打包机,机声隆隆中一包包秸秆饲料包下线。“把秸秆混着玉米、豆饼,一起粉碎打包,在包里发酵40天后喂牛,特催膘、特下奶。”养殖场负责人张金贵告诉记者。
2017年,张金贵投资2000余万元牵头建起了润和专业养殖场,500头结实健硕的西门塔尔牛在村边的大山里安了家。它们承载起周边村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不少原本计划外出打工的村民,就近走进养殖场纷纷变身“牛厨师”“牛月嫂”。
“想要提高肉价、奶价,那就得让牛吃好。秸秆是牛的主要饲料之一,给牛喂秸秆,也使秸秆变废为宝。”保证饲料的安全和高品质是张金贵最初的想法。从养殖场建成那年起,场里每年春季给周边乡村的农户免费送牛粪沤制的农家肥,秋季收购乡亲们手中的秸秆、玉米加工成饲料喂牛。
随着养殖场发展步入正轨,张金贵有了更深感触:“小富即安肯定没有大发展,把产业链多套上几环、拉得更长些,才可以抢占市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产业‘一条龙’调动起来,才是真正的循环产业,才是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2019年秋天,张金贵又承包了延寿县寿山乡三星村的笨榨豆油厂。“榨油厂主打的是笨榨大豆油,5升装零售价90元。”张金贵说,有机牛粪肥滋养黑土地种出来的大豆,再加上传统笨榨工艺,这豆油炒菜特别香。订单已经接到手软,加工都忙不过来。
不光油好,用秸秆和豆饼喂牛,牛肉和牛奶的品质也好。养殖场注册的“鲜牛林间”品牌牛肉、牛奶已经走上了市场。
“在这条循环产业链条里,我们实现了秸秆的植物蛋白向动物蛋白的转化链条搭建,在转化中,我们的农产品提高了品质,也抬高了‘身价’。”张金贵说。
给养“耕地中的大熊猫”,为黑土地注入新活力
在宾县金峰现代农机合作社,昔日被一烧了之的玉米秸秆“逆袭”变身有机肥,“养肥”了黑土地,为春耕播种做足准备。
该合作社位于宾县胜利镇,场地面积15万平方米,已经连续3年开展玉米秸秆堆沤造肥,年堆沤有机肥2万多吨。实施秸秆造肥把秸秆变成了“宝”,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合作社理事长王伟说,“实施秸秆造肥给我们带来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连续3年施用秸秆肥,土壤有机质提升0.03-0.05个百分点,使化肥施用量减少20%。”
走进宾县永和乡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智能温室,所有的寒冷都被关在了门外,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草莓、紫玉兰、杨桃、香蕉、木瓜、黑钻苹果都长势正好,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与别处的温室不同,这里的温室用的全是秸秆发酵的有机肥,种的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南方果蔬。
这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由宾县和裕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公司总经理王国庆是宾县人,多年在外经商。他回乡看到“无处安放的秸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东北农大研发中心。
2017年,王国庆投资1000万元引进了两套国际先进的智能膜发酵装置,可以实现周边地区秸秆资源再利用。两套装置每年可将3万立方米粪污和1万立方米秸秆“变”成1.5万吨有机肥。智能膜处理技术引自德国,只需7天就可以完成350立方米粪污和秸秆的无害化处理。
除了有机肥,该公司还生产蚯蚓肥,1吨蚯蚓每天可处理产生1吨有机肥,目前该公司已引进了近5吨蚯蚓。生产出的肥料每吨销售价格在400元至1200元,除了自己园区使用外,主要供给农垦水稻育苗和吉林白城土壤改良使用。
该公司依托有机肥项目,在流转的500亩土地上建起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目前建有冷棚100栋、温室10栋、智能温室1个。王国庆说,原本园区内的土地并不肥沃,可是用上有机肥后,很多果蔬都长蹿了!园区内主要种植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落叶果树、浆果和坚果,仅水果就有120余种,一年四季皆可收获。在这个生态园里,能看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果蔬,比如红宝石土豆、黑金刚土豆、黑钻苹果、黑梨等。
“未来,我们将把园区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哈尔滨东郊花园!”王国庆指着园区入口处的一大片土地对记者说,秸秆还田为黑土地注入了活力,“新农人”将在焕发生机的黑土地上书写更美好的“三农”篇章。(记者 郝欣/文 韩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