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脱贫,不等不靠。在我市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脱贫的道路上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特色养殖摘掉“穷帽”。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贫困户,了解他们的故事。

姓名:王春雷

项目:泥鳅养殖

地点:邻水县冷家乡偏桥沟村

12月8日下午,邻水县冷家乡偏桥沟村的贫困户王春雷刚到县城送完泥鳅,又来到自家的泥鳅饲养基地给泥鳅喂食。看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泥鳅,王春雷欣慰地笑了。

由于父母常年患病,妻子身体也不好,王春雷成了一家的顶梁柱,他立志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2014年,王春雷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泥鳅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于是,他开始摸索养殖台湾泥鳅。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就上网、看书,学习养殖技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起初的效益并不理想。通过一步步摸索,王春雷的泥鳅养殖终于走上正轨。

“现在好了,经验有了,市场销路也打开了。”王春雷高兴地说道,“前不久我还申请到5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王春雷算了一笔账,目前他承包了4亩田,所养殖的台湾泥鳅亩产可达500斤,一年可饲养两季,按照目前的批发价每斤13元计算,一年可实现5万元的毛收入,约两万元的净利润。

王春雷说,目前泥鳅非常好销。如今,他正着手扩大规模,届时,泥鳅将销往重庆市场,他的收入就更可观了。“我相信,很快,就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过上富裕的日子。”王春雷信心满满。

姓名:李芳

项目:黑鸡养殖

地点:岳池县普安镇新庙子村

12月9日上午,岳池县普安镇新庙子村的贫困户李芳正在给黑鸡喂食时,又接到了预定黑鸡的电话。

“现在每斤卖25元,临近过年时,还会涨价。”看着面前的一只只黑鸡,李芳满脸喜悦。

今年5月底,李芳买回80只黑鸡。“每天用玉米粉加少量饲料喂鸡,一天三顿。两天清洗一次水槽、料盆,清扫圈舍粪便。”李芳告诉记者,在养殖黑鸡的过程中,她不仅在村委会阅览室翻阅了大量与养殖有关的书籍,还会主动向镇上的农技人员咨询饲

养方式,其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看着一只只长势良好的黑鸡,李芳喜在心头,“现在,我家的黑鸡最轻的都有3斤,当场天我会带几只到镇上去卖,有时候还会接到订购黑鸡的电话,相信这批黑鸡一定会畅销。”

“这批黑鸡卖完,可以赚1万多元,加上其他的收入,我家今年已经脱贫了。”现在的李芳,对未来充满信心,“贫穷并不可怕,靠着自己的双手也能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

姓名:唐福建

项目:山羊养殖

地点: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

“咩、咩、咩……”在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羊倌”唐福建正赶着自家的50多头羊在山坡上吃草。

唐福建家有5口人,因为缺乏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如何带领全家摆脱贫困?成了唐福建经常思考的问题。

“去年,我在外面务工,结果老板拖欠工资,没有挣到钱。”唐福建告诉记者,回到村里,他看到同村的黄崇斌养羊效益不错,就萌生了养羊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5年底,唐福建买回30只羊。为了将羊养好,他常常到黄崇斌家“学艺”。

“这些羊是我的宝贝,我得好好照顾它们。”看着面前的一只只山羊,唐福建向记者说起了他的养羊心得,“细心观察很重要,通过羊的食欲、大小便可以判断羊的状态:它是不是生病了?生的什么病?要不要请兽医?这里面学问大着了。”

“目前,我只卖了两只羊,每只卖1000多元。”养殖山羊有了收入,让唐福建对未来充满信心,“等到这一批羊卖完挣够了钱,我还会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我的致富梦,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