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花项目_致富经茶花树_致富经油茶树

婺星名片:钱瑞华,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1969年应征入伍,在部队锤炼丹心。1975年退伍回乡,并于次年担任竹马乡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这一生勤勤恳恳,一心为民谋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下张家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下张家的村民们也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婺城区竹马乡有这么一个村。它是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小型行政村,初探茶花种植业,就建成了堪称“茶花基因库”的国际茶花物种园。它不过975人,却早在五、六年前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它的耕地不过800余亩,却主导了附近数十万亩的茶花经济,直接影响着中国茶花的市场价……这个村就是下张家村。这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钱瑞华。

致富经油茶树_致富经茶花树_茶树花项目

钱瑞华与“茶花村”的缘分,要从1976年说起。1975年,钱瑞华已在部队当了6年兵,入了党。因为表现优秀,组织有意将他提干。这个对别人来说大好的机会,而钱瑞华却选择了放弃:他决定回到家乡,回到更需要他的人民中去,到祖国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去。于是次年,他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走马上任,成为了当时金华地区最年轻的村支书,这一干就干了43年。

茶树花项目_致富经油茶树_致富经茶花树

1976年的下张家村负债累累,村集体欠债3.6万元,而且,不仅集体经济差,交通也极为不便。“当时的竹马全是砂石路,到下张家甚至都没有路。那时候,独轮车都推不过,说到来竹马,都说是‘流放’。”钱瑞华坦言。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钱瑞华想出了“妙招”——拿土地去换路。带着“说干就干”的军人作风,他与其他村干部白天丈量土地,夜里前往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最终用3.6亩土地和村民们的集资款,换来了一条通往湖头村的“致富路”。

“路有了,接下来该如何让村民们尽快富起来呢?”当时,这成为了钱瑞华日思夜想的问题。1982年,山茶花大热,一片茶花叶子卖到了5元左右,由此引起农民蜂拥种植。然而,仅过了一年多时间,这股热潮就“凉”了:茶花价格大幅下滑。面对这一“变化”,钱瑞华反而嗅出了商机:“茶花有市场需求,前景肯定好。如果能形成规模、产业,那一定能顶住市场波动。”

致富经油茶树_茶树花项目_致富经茶花树

经过一个阶段的酝酿,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钱瑞华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作为发展方向,走上了“特色强村”之路。作为下张家的村支书,钱瑞华在村里推行“两田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他带队前往广东、山东、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二十多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下张家村粮农变身花农,在一年时间内破解了下张家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的茶花产业发展瓶颈。

与此同时,坚持党员带头,竹马乡第一批茶花种植户走出下张家村,在临近村庄及婺城区白龙桥镇、乾西乡等乡镇承包田产,试水茶花经济,很快风生水起。

此后数年,下张家村党支部以“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党群帮扶模式,引领竹马茶花产业蓬勃发展。由此,“一棵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栋楼”成为竹马花农的真实写照,而下张家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亿元村”。

致富经茶花树_茶树花项目_致富经油茶树

前些日子,记者见到钱瑞华的时候,他正在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解决难题。只见他一身白衬衫整洁笔挺,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走起路来腰板笔直,脚底生风。谁也想不到,1948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71岁了。回想起自己这一生,他沙哑的嗓音里满怀深情:“我是穷人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我的这一生,无怨无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