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潭水镇山清水秀,发展种养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来是我市的种养大镇,尤其是猪苗生产已成我市响当当的品牌。对土生土长的潭水人王继坚来说,养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是他另辟蹊径,躲进英雾岭大山腰里养起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香猪。1

为探访王继坚环保养殖香猪的奥秘,近日,笔者一行走进了潭水镇。出潭水镇街沿170乡道北行十多公时里,来到水口村的鹰鹉岭(当地人又称英雾岭)脚下,在路口等候的王继坚引着我们下了车,沿一条泥土路,向山腰走去。越往山上走,两旁草木越茂盛,上行至数十米,经过一片树林。林中,十数只体型短圆矮小,皮毛黑色,嘴长尾巴细,额面部皱纹浅少,耳小而薄,颈和四肢短小的黑猪在悠闲地啃着地上散落的黄竹草,远远望去,还有点像山羊。对我们的到来,它们视而不见,待我们狠狠在地上磕了几下脚,猪群才有了一阵骚动,几只受惊稍大点的猪,轻轻嚎叫几声,一溜烟窜入树林深处,不见了踪影。

据王继坚介绍,青水地香猪养殖场的种猪是从中国香猪中心产地云贵高原引来,这种香猪品种珍贵、稀有,行里人称之为“猪界的大熊猫”。原来,中国香猪通过1000多年封闭选育,特别在选育中增加了部分等位基因的频率,逐渐淘汰不利基因,提高了基因纯合程度,香猪的基因传承2000多年不变,致使小体型的香猪繁衍至今。这种香猪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逐渐形成,因此香猪带有最原始的野性,喜欢吃青粗饲料、树叶、野草、野花野果等,不怕严寒酷暑雨淋,喜欢聚群野居山林中。养殖这种中国香猪,犹如牧羊一般。

建设在树林中、占地70多亩的青水地香猪养殖场,可用极其简易来形容。偌大的养殖场,周围没有围墙,养殖场与周围山坡融为一体,香猪可无障碍地走出养殖场,到山坡上觅食。场内三排猪栏,主要是圈养等待出栏上市的成品猪以及刚刚断奶,需要保护的仔猪,其余的香猪,放牧式散养在养殖场里和周围的山坡上,它们三五成群,或啃树叶杂草,或躲在树丛下卧睡,或在周围的山坡上蹓跶闲逛。养殖场的地面只是稍稍修整了一下,泥土地面,没有铺垫任何东西。香猪在养殖场中卧睡,很“接地气”。

令我们惊诧不已的是,走进养殖场,在香猪群中行走,却闻不到普通养猪场那股浓烈的“猪味”。我们还特地走到猪场下风处“感受”养殖场的味道,只闻到几缕淡淡的青饲料味道。其实,猪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清冼、处理好猪屎猪尿都会产生浓重的异味,污染周围的空气和水源,因而无论是散养还是集中圈养,近些年来养猪场都引发了诸多诟病。青水地养殖场有2880多头香猪,但我们却几乎闻不到猪味和异味,感觉不到是在猪养殖场里,这让我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王继坚解释道,青水地香猪吃的65%—70%是青饲料,以黄竹草、红竹草、聚合草、串叶松香草、时苗、大穗玉米杆等饲料添加米糠而成。中国香猪的消化力极强,比牛还强50%,青饲料里的蛋白质几乎被消化干净,排泄出来的是消化不了的纤维,几乎没有臭味。同时,香猪爱清洁卫生,具有吃、拉、睡三角定位的习惯。养殖场员工根据香猪这一习性,引导香猪在养殖场固定的地点排泄屎尿,及时将排泄在养殖场中的屎尿全部收集起来,发酵后,送去做基肥种植黄竹草,实现循环利用。因而,养殖中国香猪是最环保自然生态清洁卫生的,在申报环评时,青水地香猪养殖场也得以顺利通过。

12时许,到了香猪集中吃食的时候,饲养员吹响了哨子,山坡上、草丛中的香猪争先恐后跑出来,聚拢在养殖场的空地上。饲养员将粉碎后的青饲料兑水后,倒在猪槽中,香猪们争先恐后挤进去,争食饲料。中国香猪的视觉很弱,分辨颜色能力较差,但嗅觉和听觉灵敏,仔猪在出生后几个小时便能鉴别气味寻找食物,辨别性强,听觉完善,能鉴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经过训练可以听从口令。养殖场员工根据这个特性,训练吹哨子召唤香猪回养殖场进食。

地处阳春市西南的潭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山清水秀,种养条件非常优越。生于斯长于斯的王继坚深爱着这片土地,他自小时心中就有梦想,希望在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闯出一条种养之路,实现种养创业,吃饱,穿暖,致富。

王继坚的家在潭水镇郊坡仔村,那时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庭又穷,他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本来,回村务农可实现自己种养创业的梦想,应该是高兴的事,然而,王继坚却高兴不起来。自己眼下一无技艺经验,二无生产资金,如何种养创业?他一下子没了头绪,只好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在种养业里“见子打子”,摸爬滚打。从1990年起,他养过鱼、养过鸡、种过花卉、也经过商,经历种种波折,饱尝了艰苦创业的酸、甜、苦、辣。创业之初,王继坚到相邻镇的河口承包40亩塘养鱼,1992年遭遇罕见寒潮,鱼被冻死不少;同一年又遇上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鱼塘过水,经济损失惨重。2000年发展养鸡,2005年又遇禽流感,差点又赔了本。养鱼养鸡接连失败,他心有不甘。经商一段时间后,2008年又转而发展花卉种植,终于尝到了种养的甜头。

王继坚是一个既不容易服输、也不容易满足的人。他坚信,自己种花卉能成功,养殖也一定能成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中央媒体报道黔东南地区生态养殖稀有动物滚石小山羊的信息,兴趣大发,立即抽身前往黔东南地区,走访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养殖推广部门和苗民,考察滚石小山羊的养殖,最终却无功而返。他没有气馁,不久后再次走进贵州,翻山越岭走访苗民寻访小山羊。

第二次进入贵州,虽然依然没寻到滚石小山羊,但意外了解到与小山羊相似的中国香猪也是生态养殖稀有动物。但是,当时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依据佐证,他心存疑虑。2012年,通过农业信息推广站提供的信息,他确信中国香猪是生态养殖稀有动物。他大为兴奋,认定养殖中国香猪就是他苦苦追寻多年的养殖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他马不停蹄,上北京、山西,下海南,过福建,穿云南、贵州、四川,调研考察了香猪的养殖情况。

经过不断比对,他认为,香猪的种类很多,如今生活在云贵川交界十万大山地区的、基因传承2000多年不变的中国香猪最为珍贵。但中国香猪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要求比较高,养殖场必须要建在远离村寨的大山中。为了选择适合的养殖场,王继坚迈开双脚,半年时间里走遍了潭水镇的山山水水,最后他选中在远离村寨、自然生态好、山泉水清洁充足的水口村英雾岭山腰建设阳春市青水地中国香猪养殖场。

2013年5月,王继坚投入150多万,从贵州黔东南地区引进了160头香猪,正式启用阳春市青水地香猪养殖场。

王继坚的底气,缘于对香猪品质的信心。中国香猪养殖早有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种介乎于野猪与普通家养猪之间的一个品种。1993年,中国香猪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名录,1999年曾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特优产品奖。2000年农业部130号公告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4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记证书。

然而,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3年开场之初,因气候环境的变化,加上长途运输,第一批引进的160头种猪出现问题,其中一些种猪先后出现厌食、发呆的现象。王继坚非常焦急,马上把厌食发呆的种猪隔离,并按照养殖书上介绍的方法对香猪进行防治,还跑到当地兽医部门请兽医专家诊治,但都不见效果。那些日子,王继坚仿佛丢了魂,吃不下,坐不稳,有时在猪舍里对着香猪一坐就是半天。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引进地的贵州苗民求助,经过多次交流,他了解清楚,香猪出现这个状况不是病,是水土不服的应激反应(亦称低原反应)。他按照苗民介绍的方法进行护理,给它们喂食加进了维生素的米汤,数天后,厌食发呆的香猪逐渐恢复了状态,他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但依然损失了40头种猪。

养殖场办起来了,饲料是一个问题,单靠养殖场山坡上的灌木杂草,是不可能满足香猪进食的。为解决香猪饲料,王继坚调研了中国香猪喜好的青饲料植物,发现蛋白高达18%的皇竹草,用于喂养香猪最好。于是,王继坚到离养殖场5公里远的村里,租下100多亩水田,有机种植黄竹草。黄竹草成熟,收割回来,粉碎,再拌适量米糠,兑水,做成香猪喜好的环保饲料。

王继坚对青水地养殖场倾注了全部心血,2014年,他又对养殖场进行了场地扩建,至今在养殖场已累计投资了400多万元。三年来,他以养殖场为家,与香猪为伴,当起“山大王”,吃住都在山上,养殖场也越办越红火,香猪繁殖越来越多,养殖场存栏香猪2880多头。今年2月,养殖场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养殖的香猪开始上市,皮脆、肉嫩、清甜、脂肪少、没有杂味,并富含谷氨酸的青水地香猪一上市就征服了食客,获得广泛的好评。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的酒店、农庄、私房菜馆等,价格是常规猪的5倍以上。眼下,养殖场每月可上市香猪90多头,月收入40多万元。

2015年,青水地养殖场送去参评的香猪样品,获得中国国际美味方舟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获奖的猪科食材。同年,中央电视台的《健康大本营》栏目组通过对青水地养殖场的香猪进行严格的考察、审核,予以认证和肯定,颁发权威的《健康大本营》受访企业牌匾与健康使者证书,养殖场因此成为cctv·发现之旅《健康大本营》栏目战略合作伙伴。今年9月,2016国际慢食美味方舟博览大会在意大利都灵开展,中国代表团携60种食材参展,其中青水地香猪作为中国唯一的猪科食材参展,再获国际美味方舟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