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项目_脱贫攻坚种植致富_脱贫致富

俯瞰闽宁镇全景。

进入夏日,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行走在宁夏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房子有了,产业有了,收入增加了,一户户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回顾宁夏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写满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绘就美好和希望。

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

摆脱贫困,是宁夏尤其是南部山区千百年来难以破解的一道难题。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历来就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六盘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是宁夏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面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持久仗,宁夏精准施策,发出最强“动员令”,兜牢脱贫保障、增强发展动能等件件举措落实落地。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农业建设,宁夏的西海固作为“三西”地区之一,拉开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起点。40年来,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将扶贫开发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不懈、持续发力,历经“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整村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个阶段,推动实现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书写了中国扶贫开发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尤其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每年与各个市、县(区)签订责任书,向26个厅局下达任务清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脱贫攻坚机制,省级、厅级、处级干部一对一包抓贫困县(区)、贫困乡镇、贫困村;扎实开展国有企业帮扶贫困村、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行动,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协同的大扶贫格局和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以来,福建省30多个县(市、区)分别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深化结对帮扶,85个乡镇、134个村(社区)与宁夏105个乡镇、129个村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67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共建闽宁示范村110个,60万贫困群众受益。

5月23日,记者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马正清家。门前栽种着各种果树和蔬菜,小院地面全部用砖块进行了硬化;屋内,有了独立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瓷砖铺地、石膏吊顶、壁纸贴墙、布艺沙发,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70岁的马老汉正坐在小院内,一边品着盖碗茶,一边逗弄着小重孙。

说起自己曾经在老家时的生活,马正清直笑:“过去在老家时靠天吃饭,地里只有土豆和玉米;水窖中,积的是从五里地外拉来的生活用水;院子里堆放着冬季烧炕取暖用的牛粪。如今可不同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活在了蜜窝窝里。”指着如今家中装修一新的房屋,马正清向记者介绍,他们老两口喂了46只羊、2头牛,儿子儿媳在村里建设的设施温棚内打工,手里有了余钱,不仅买了小轿车,还在去年年底扩建了新房,“家里不仅用上了太阳能,安装了净水器,儿子、儿媳也开着小车去打工。”

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肉牛养殖、劳务输出、庭院经济……为了让村民增强“造血”功能,红川村积极谋创新、求突破,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方向,以产业保量增质为重点,以产业带富为主线,走出一条致富路。

“如今咱们村一半的村民对曾经刚搬迁来时政府统一给建起的54平方米的住房进行了改扩建,90%的家里买了小轿车,孩子就近上了幼儿园,不用出村就能上小学。”红川村党支部书记海成军说,“从人畜饮水难到自来水入户,从种杂粮糊口到多元产业渐起,从远离家人四处打工到洗脚上田家门口就业,咱这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时间的刻度,标注着宁夏脱贫攻坚不断迈进的脚步,也见证着宁夏干群勠力同心战贫困结出的累累硕果:2020年底,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宁夏,正式宣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用一组组数据交出一份脱贫答卷:全区9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0.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接过“接力棒”描绘“幸福景”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脱贫摘帽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年流行于老一辈西海固人“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俗语,已经永远成了历史,再也没有人会提起。西海固地区群众的生活变迁,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坚定执着,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磅礴伟力。

“这几年,我们都盖起了新房买了小车,收入翻番了。走上乡村振兴路,我们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5月22日9时,记者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的蔬菜种植大棚里见到已干了2个半小时农活的马发奎,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他对目前生活感到十分满足。

马发奎告诉记者,以前在老家时就是种些土豆、冬麦、小杂粮,一年苦下来,刚能填饱肚子,到年底还得借钱,那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了。

易地搬迁彻底让马发奎告别了那些往事和深山沟,住进了配套设施完善、舒适宜居的搬迁安置房,成为“城里人”:“种地不再靠天、打工不用四处漂泊、孩子上学不需翻山越岭、公交车通到家门口、水冲式厕所替代了脏乱差的旱厕……”

如今,马发奎村承包了2栋大棚,种植小吊瓜、西红柿和黄瓜:“一年下来我们两口子收入不错,现今家里现代化家电、天然气、壁挂炉、太阳能、互联网、小轿车一样都不少。我最大的希望是把孩子都培养考上大学走出这里,走到更远的地方,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努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宁夏以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牵引,全力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好防止返贫“安全带”,打好有效衔接“组合拳”。

自治区对标国家各项衔接政策,推动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配套完善15个方面60个政策文件,构建了符合宁夏实际的“1+N”衔接政策体系;紧盯检测对象,细化监测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精准开展帮扶,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建立台账、精准施策、逐一销号;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聚焦12个重点县、261个千人以上移民村(社区),重点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实施“9+1”专项提升;推动闽宁协作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整合设立15亿元乡村振兴基金,重点对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给予融资支持。

脱贫致富_脱贫致富项目_脱贫攻坚种植致富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宁夏恒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吸纳200多名新民社区劳务移民在这里长期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2021年,宁夏脱贫人口年度人均纯收入11587元、增长15.4%。去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在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让脱贫群众在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5月23日,记者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采访时看到,昔日的荒滩地如今已成为绿树环抱,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幢幢民居小院排列整齐,一排排绿化树生机盎然,一幅幅墙画栩栩如生,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水泥路从村口通到每家每户,沿村路灯一应俱全,文化广场地面平整,配有标准的篮球场和舞台,休闲运动设施配套齐全,有的村民坐在树下石凳上聊天,全村从内到外都在演绎着幸福蝶变。

“这几年全村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消除,人均收入稳定增长,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园子村党支部副书记汪洋说,虽然村里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但是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今年园子村积极协调项目资金,依托宁夏铁道干校旧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民间传统小作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希望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种植致富_脱贫致富_脱贫致富项目

盐池县青山乡发展以“芝麻香瓜”为主的瓜果蔬菜类设施农业,带动瓜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一笔笔收入鼓足农民腰包,一个个喜讯频频相传,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如今的宁夏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居住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文明和谐新风尚氛围更加浓厚,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书写着奋进新时代、携手奔小康的宁夏答卷,开启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宁夏未来。(记者 张 瑛 /文 王 洋 /图)

脱贫攻坚种植致富_脱贫致富项目_脱贫致富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蔬菜质量,拓宽销售市场,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短评

感恩奋进 趁势而上

虎 权

每每打开脱贫攻坚中国奇迹的“宁夏答卷”,最让人心动、最让人踏实的无疑是一张张脱贫群众露出的真诚笑脸。

露出真诚笑脸,是因为“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不断向贫困宣战,如期交出了“全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成绩单。实践证明,这份用一个个困难群众走上致富路、一个个贫困家庭改变命运、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个个富民产业蒸蒸日上的鲜活事例汇聚、积淀而成的成绩单,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群众评判。

露出真诚笑脸,是因为“看清了党的样子、读懂了党的心”。为了“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我们看到: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发出最强“动员令”,无数党员干部在最前线战天斗地、饮风咽沙、不畏艰难,有的同志甚至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兑现承诺的路上……看到这一幕幕,老百姓常常发自肺腑地说,“共产党好,黄河水甜”“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活在了蜜窝窝里”“党的恩情不能忘”。因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露出真诚笑脸,是因为“好日子还在后头”。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群众不仅从物质贫困中“走了出来”,也在精神贫困中“站了起来”,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政策好,只要够勤劳,就没有富不了的。”这种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弥足珍贵,这种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已蔚然成风。更让群众坚信的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坚定地跟着党走,美丽新宁夏、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必将一一实现,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回望过去,历史已经铸就;眺望前路,历史正在创造。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万里长征中迈出的坚实一步,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的精神,全力以赴打好更多的攻坚战,定能不负新时代,不负人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