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省畜牧科技促进行动年,这次全省蜂业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交流全省蜂业科技推广和创新工作经验,分析当前蜂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措施。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大蜂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加快转变蜂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养蜂业在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及建设现代畜牧业经济强省中的作用,努力推进养蜂事业稳定发展。

一、2012年全省蜂业发展工作回顾

2012年,四川及西北蜜粉源地区气候异常,对我省养蜂生产冲出较大。一年来,面对不利于蜂业生产的异常气候,全省蜂业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畜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蜜蜂授粉、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蜂业新技术推广、标准化养蜂示范及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工作,稳定了我省养蜂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养蜂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据行业调查,2012年全省蜂群数量稳定发展,蜂蜜产量略有下降,蜂产品价格涨跌互现,蜂农收入有所下降。预计年底全省存栏蜜蜂130万群,其中西蜂85万群、中蜂45万群,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养蜂大省地位。生产蜂蜜3.5万吨、蜂王浆570吨和蜂花粉850吨,养蜂产值超过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蜂群增长8.3%,蜂蜜下降2.8%,蜂王浆增加16.3%,蜂花粉减产5.6%,养蜂产值增长10%以上。

今年蜂业生产遭受了二月盆地持续低温阴雨、二季度和三季度雨水较多的天气,给蜂农繁蜂和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三月中旬的盛花期间出现了持续晴好天气,春季蜂蜜生产正常,油菜蜂蜜产量同比增加一倍以上。蜂产品价格涨跌互现,蜂蜜价格有所下降,蜂王浆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蜂花粉收购价格下降较多。

(二)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在什邡、江油、崇州、华蓥等地已开始推广蜜蜂为油菜制种、设施蔬菜、草莓等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目前全省建立了什邡、江油油菜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崇州大棚有机蔬菜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利州区梨树油菜蜜蜂授粉示范基地等,示范基地的油菜授粉面积达到6500亩。江油市重华镇2000亩油菜制种基地应用蜜蜂授粉后的产量比自然昆虫授粉产量增加50%~60%,每亩增收800多元。蜂农除每箱蜂群获取蜂蜜、王浆、花粉等产品收入400元至500元外,每箱蜂群还可收取授粉费用30元至40元。华蓥市浙商畜牧专业合作社在高兴镇建立草莓基地200亩,以每箱500元的价格购买授粉中蜂群。草莓通过蜜蜂授粉后的产量增加50%以上,而且草莓畸形果率大幅下降,甜度增加,品质改善,每千克零售价高达80元。仁寿县益康蜂业专业合作社在转地放蜂中到甘肃的永昌、玉门等地开展蜜蜂授粉向日葵工作,每箱蜂群除收获21千克蜂蜜外,还收取蜜蜂授粉费用95元,可谓一举两得。

(三)阿坝中蜂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在加大。阿坝中蜂是我国一个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也是四川唯一一个编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蜜蜂志》的蜂种资源。为保护好阿坝中蜂资源,在马尔康县建立了阿坝中蜂保护区和阿坝中蜂品种资源保种场,组建保种群100箱;2012年争取农业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经费25万元和省民发办资金200万元用于阿坝中蜂的保护和保种场建设。阿坝州充分利用山多林密,蜜粉源植物丰富的优势,依托阿坝中蜂品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阿坝中蜂养殖业。近两年黑水和小金两县先后争取了国家扶贫项目--养蜂特色产业科技扶贫项目资金各300万元,用于发展阿坝中蜂特色养殖业。目前已发展阿坝中蜂2万多群,其中养蜂示范户483户,养殖阿坝中蜂5450群,户均收益6000多元。

(四)中蜂特色产品开发效果明显。我省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蜂种资源和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各地在利用现有中蜂和生态资源、开发特色中蜂蜜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小金和黑水充分利用阿坝中蜂和当地生态资源,开发了高原生态中蜂蜜;青川县利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蜜粉源植物优势,生产的“唐家河蜂蜜”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万源市利用蜂桶乡的蜜粉源植物优势生产的“蜂桶蜂蜜”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此外,我省的西昌市利用高海拔的野生蜜源植物生产野坝子蜂蜜、荥经县利用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蜜源植物生产中蜂蜜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活框养殖中蜂蜂蜜价格为50~60元/kg,传统养殖中蜂蜂蜜价格为100~120元/kg,比西蜂蜜价格高一倍以上。

(五)标准化养蜂示范进展顺利。依托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在邛崃、彭州、郫县、平武等地建立了4个标准化养蜂示范场。通过规模养殖、饲养良种、配备放蜂车和标准蜂机具以及养殖档案建立,提高了蜂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了养蜂的强度,增加了养蜂效益。彭州王孝忠蜂场自己购买并改装蜜蜂运输车,2012年饲养西蜂430群(其中定地30群)、中蜂150群,从业人员3名;转地放蜂线路为云南大姚→夹江→彭州→陕西彬县→甘肃岷县→红原→彭州,在槐花蜜和葵花蜜歉收的情况下产值仍达到43.39万元,除去饲料、蜂药等成本外收益37.69万元。

(六)蜂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积极开展蜂业科技培训和优良蜂种引进工作,促进全省养蜂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2012年省站在崇州、邛崃、青川、平武、马尔康等地举办蜂业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各级主管部门技术人员100多人次和蜂农1200多人次,并邀请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绍禹、梁勤两位教授到青川、平武、九寨沟、马尔康等县现场指导蜂农科学饲养蜜蜂。今年根据养蜂生产实际情况,省站从吉林养蜂研究所引进了高癸烯酸王浆种王57只,投放到彭州、米易、平武、什邡、郫县、双流等地,每群每批次生产王浆300克,其癸烯酸含量比一般浆蜂王高;引进喀尔巴阡高产蜂蜜种王60只,投放到邛崃、江油、双流、彭州、郫县等地;在郫县、彭州等地推广的中药防治中囊病技术,防治效果达到65%-85%。

(七)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强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从生产源头上保障蜂产品的质量安全,省站制定了《2012年度全省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对重点养蜂场和养蜂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油菜、柑橘、山花、槐花、枇杷等蜂蜜进行抽样检测。今年1至11月,对宣汉、万源、仁寿、江油等地的330个蜂蜜样品进行了检测,除水分指标外,其它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指标合格率达到100%,我省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二、当前蜂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开始关注养蜂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09年11月29日在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呈报的《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亟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上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为此,农业部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号),印发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12月又发布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第1692号公告)。现代养蜂也提上省政府议事日程,省政府于2012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川府发[2012]32号)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蜂业,为我省现代蜂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目前,我省蜂业生产正从传统的养蜂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转变,在蜂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发展养蜂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养蜂事业对于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及提高品质的作用没有被地方政府部门领导所认识,对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及事业发展不重视,缺乏必要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非常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低。

二是养蜂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我省养蜂大都是小规模生产,蜂场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落后,良种化、标准化尤其是机械化生产水平非常低,抵御灾害性气候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我省现有蜂场主要以生产蜂产品为主,缺乏良种繁育场,所需种王大都从省外购买。养蜂人员尤其是中蜂养殖人员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技术能力较差,生产水平不高,养蜂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三是养蜂组织化程度低。我省绝大部分市县畜牧部门处于无专门蜂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状况,蜂业发展无人管,蜂群有病无治。养蜂行业组织发展滞后,大部份养蜂专合组织运行不规范,在对成员的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方面做得不够,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四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蜂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的成熟蜂蜜比例过低。主要是加工企业没有实行优质优价,蜂农为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收入,花蜜未经充分酿造成熟就忙于收取,生产的蜂蜜水分含量较高。第二,部份蜂场(农)在取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贮存容器和贮存温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第三,部分蜂农不注重养殖档案的建立,使用蜂药不规范,蜂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产业化经营程度差。省内蜂产品加工企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在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创造方面竞争力不强。养蜂专合组织实力较弱,经营的包装简陋,销量较小。在比较边远的养蜂地区,蜂蜜主要在当地零售,没有企业介入,缺乏品牌和统一包装,产品的价格与价值没有得到真实体现;部份地方的蜂蜜还存在销售难的问题。

三、加强蜂业科技推广力度,稳定发展我省养蜂事业

2013年全省蜂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畜牧业强省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加快转变蜂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蜂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建设,不断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充分发挥养蜂业在促进农业增产提质、保护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努力实现养蜂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认真贯彻有关蜂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近年来,农业部相继出台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各地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实施。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力发展养蜂事业。

(二)加快推进蜂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蜂业生产由小规模向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实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 蜂农 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养蜂生产要突出“三化”内容:一是蜂种良种化。因地制宜,选择高产、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和采集力强的蜂种。二是养蜂设施机械化。规模养蜂场要配备专用放蜂车和标准的蜂机具,从脱蜂、运输、取蜜、蜂蜜过滤到产品包装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规范化。实施科学规范的蜜蜂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蜂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三)大力发展蜜蜂授粉事业。改变养蜂只为追花夺蜜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充分发挥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和保护生态方面的作用,大力构建由蜜蜂参与授粉的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以授粉为主的专业授粉蜂场,建立健全授粉中介服务机构,为种植业主提供授粉信息和技术服务。各地可结合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建设,配套推广和普及蜜蜂授粉技术,选择油菜、苹果、草莓、柑橘等蜜蜂授粉增产提质作用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

(四)加大蜂业科技推广力度。各地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积极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加强对养蜂基地、蜂农合作社和规模养蜂场的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蜂农养蜂技术与职业技能水平,引导蜂农规范生产,提高蜂产品质量。坚持推广成熟蜂蜜生产、高癸烯酸王浆生产、强群饲养、中蜂活框饲养、蜜蜂授粉和中草药防病等主导技术,提高蜂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蜂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中蜂的保护和利用。加强阿坝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建立健全阿坝中蜂生产良繁体系,充分利用阿坝中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阿坝蜜蜂特色产业。各地要按照《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不同生态类型中蜂资源的调查和认定申报工作,建立省、市、县各级中蜂保护区和保种场,加大中蜂的保护力度,禁止西蜂进入保护区。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大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和生产质优价高的生态中蜂蜜。

(六)加大蜂产品生产的质量监管。坚持从生产源头上抓起,重点监管生产环节。加强蜂农的职业教育,提高蜂农的蜂产品安全意识。建立养蜂档案及养蜂日志,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规范使用巢础、摇蜜机等养蜂机具设备,禁止使用对蜂群有害和污染蜂产品的材料。正确使用兽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执行休药期制度。积极推行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保障蜂产品质量安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