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度过可能出现的心理难关,能够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就如何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谈谈我区的具体做法。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湖滨区教体局建立了湖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并开通 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区属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到100%;湖滨区教研室配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研员1名,每所中小学校均配备有专业背景、方法和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名,开齐开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各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

2.各学校每学期开学及法定长假前一周都会举行线上主题班会,进行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等教育。

3.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区属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到100%,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4.湖滨区教研室配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研员1名,每所中小学校均配备有专业背景、方法和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名,建成全面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对确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二)做好心理健康测评

1.湖滨区教体局依托心理健康专业机构,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一校一案”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使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2.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完成对四至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并建立了“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

3.关注重点群体,建立重点学生“三个清单”,对筛查出的学生进行谈话并填写谈话记录。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评估,并据此建立“一生一册”心理健康档案,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线上课期间也安排教师进行线上谈心。

4.个体辅导除了在咨询室面对面进行之外,还有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心理信件等方式。

(三)成立危机干预工作机制

1.湖滨区教体局依托相关心理专业机构,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负责对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2.联合妇联、区团委、关工委等建立危机处置机制,配备心理学或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专家团队,结合学校共同进行危机干预。

3.学校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同学”心理健康四级预警机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疏导、快速控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

建立同学一级预警。充分发挥同学间密切相处的优势,同班同学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心理危机。

建立班级二级预警。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班干部、学生团员的骨干作用,形成同学互助、互相关心的氛围,及时发现周围同学的异常情况,及时向上汇报。

建立年级三级预警。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立即找学生本人及其周围同学谈话了解相关情况,并立即向学校汇报。

建立学校四级预警。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牢牢树立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意识,及时发现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果断采取干预措施,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四)加强心理危机医校协作共建

湖滨区教体局主动与湖滨区卫健委、湖滨区医院沟通联系,与心理诊治机构合作进行“校医共建”,聘请有关专家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医疗支持。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上级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五)壮大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1.完善心理健康教师的排查工作。了解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情况,有针对性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师。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常规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研活动,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心育水平。

3.组织全区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例展示活动,通过学习兄弟县市同行的经典课例,指导好我区心理健康教学工作。

(六)构建家校协同危机干预机制

1.各学校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制度全面落实,疫情期间采取线上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指导家长在合理安排学生居家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适当运动、家务劳动、听音乐等方式,进行自我放松。依托网上家长学校、线上家长会等途径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强化家校联动协作共育,落实好家庭教育管理责任,有针对性地加强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教育,形成家校携手的教育合力。

2.联合区妇联、区团委、区关工委以及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公益组织等各方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力量,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家教实践等活动,加强工作交流,壮大工作队伍。

3.开展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湖滨区各学校共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20余次。

(七)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处置

各学校结合实际,成立学校应急处置小组。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小组,明确职责,关注重要节点、重点对象,确实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心理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2.通过“河南省中小学心理网”等多个心理公众号,推广心理课堂精品案例、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经典好文和心理短片。

3.组织全区心理教师开展线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交流展示活动。

(九)构建心理健康教研共同体

1.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配足心理教师,各学校设立首席心理教师,要求各学校规模在200人以上的,原则上每校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议各学校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岗位,引进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具备上岗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按照教研室教研协作区整合,我们成立东部心理教研协作区、西部心理教研协作区和初中心理教研协作区三个区,围绕各学校首席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常规化,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教师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研活动,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心育水平。

3.组织开展心理教学集中展示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心理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旨在促进心理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学习提高。

4.鼓励各学校挖掘资源,创作心理剧本,制作高水平的校园心理情景剧,进行推广展示,丰富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式。

5.整合区域内专业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优质、实用、系统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材。鼓励师资力量足够充分的学校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积极推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本土特色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十)强化社会舆论宣传引导

1.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必须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为重中之重。

2.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生命”主题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钉钉等平台传播健康理念。(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教育体育局供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