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 生 态 水 产 养 殖——新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王 海 华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2007.8.30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意义、目的) 二、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论思考 三、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 四、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实践进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意义、目的)水产品作为人类优质食物蛋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世界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水产养殖系统的生态复杂性及人们关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足,使得水产养殖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严峻问题: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病害、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渔业经济损失剧增;水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品流通消费(特别是国际贸易)受阻。这些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也给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活动敲响了警钟。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产量)大国,也是传统养殖模式弊端的最大受害国。由于长期以来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世界贸易壁垒的打破并未迅速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春天,相反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水产养殖的急剧膨胀,大量产品良莠不齐涌上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遭遇绿色屏障;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避孕药养鱼、激素滥用、色素添加投喂、药残”等风波或传闻,让国人对许多养殖产品望而却步,不惜高价消费野生生物。

给业已“过剩”的养殖产品市场雪上加霜(普通淡水产品一度跌破青菜价位),水产养殖业、野生资源的保护一并面临严峻危机。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性疾病冲击波唤醒了国人的健康养殖意识,那么,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市场危机、诚信危机无异于当头棒喝,使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是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的最佳模式,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出低谷的唯一出路,是实现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促进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二、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论思考 1、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概念 2、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念的起源与演变 3、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基本原理 4、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思考4.1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论与传统精养、混养理论的联系与区别4.2近期我国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应解决的问题1、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概念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包括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两种模式。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可知:健康生态养殖生产的水产品首先必须为社会接受,是质量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水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其次,健康生态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再次,健康生态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健康生态养殖体现了现代渔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即三大效益并重。 2、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念的起源与演变 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即1972年由联合国有关会议提出的“水产品健康与生态养殖”的概念起。 到了20世纪80年代,海水养殖业较发达的日本国因受到养殖环境问题的困扰,开始重视并加强了有关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网箱养殖的残饵、粪便等堆积物的处理方法,特定区域(海湾)内的养殖容量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初,在亚太水产养殖网组织的推动下,以“主要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内容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上了日程,随后十余年,亚洲、澳洲、欧美都在该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在养殖环境监测、养殖系统内部水质调控、微生物生态防病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推动了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健康养殖”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海水养殖界。 当时“健康养殖”概念基本局限于强调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达到养殖品种健康生长的目的。 徐启家(2000)对健康养殖的定义是:对于可进行养殖的生物种,在较长的养殖时间内,不患病害的产业化。他认为健康养殖的种类不应仅仅只限于某一种,而应包括可进行产业化养殖的所有各种水产动物;生产过程的病害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病害如某种病毒病,而应该包括影响产业化生产的多种病害;对于是否发生病害的养殖生产时间,不应只看一年二年或三年五年,而应该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范畴。他认为健康养殖的概念应该具有整体性(指整个海淡水养殖行业)、宏观性和生态性的内涵。 石文雷(2000)认为:“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 1995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8届大会审议通过了《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其中的“负责任水产养殖”内容对国家管辖区内发展水产养殖、涉跨境水生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利用水生遗传资源、基层水产生产行为与产品质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大体上体现了健康养殖的基本框架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现行养殖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效益却明显下降”,“化学药品滥用及残饵、排泄物污染水体”,“养殖产品质量降低”,“海域水质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的认识日渐广泛和加深,随着人类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及生产、贸易全球化的推进,人们把养殖产品的健康安全性问题如药物残留、转基因水产品的安全性、引进物种的生态安全性等自然地同健康养殖联系在一起,也就赋予健康养殖概念新的内涵。 因而,新的健康养殖概念实际上涵盖了生态养殖的概念,是“负责任水产养殖”的发展与延伸,我们一般统称为健康生态水产养殖。 3、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水产养殖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的生物连续培养谱,是一项系统性强、风险性高的生物培养工程,也是一条由质量监控体系、环境监控体系和过程管理体系等构成的综合的技术、管理系统链。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是在继承传统精养、混养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精养、混养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和提炼升华,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装备来武装水产养殖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是以现代管理理论、系统控制论为指导,吸取传统水产精养、混养养殖观精华,具体应用生理、生态、营养学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水产养殖模式,即将传统精养、混养技术的“八字精养法”、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链条效应”原理、系统控制论指导下的HACCP、GAP等监控规则以及水域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数学模型化养殖理论、营养动力学理论等,有机集成并综合应用于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

“八字精养法”理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经是我国传统科学养鱼的高度概括,也是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论的立论依据,在健康生态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贯彻运用。“水”为养殖之基础;“种”是养殖之根本;“饵”为养殖之保障;“管”是养殖之关键;“密”为养殖之内涵;“混、轮、防”是养殖之外延的思想。 “木桶效应“和“链条效应”理论水产养殖由养殖环境、养殖生物种质、饵料与营养、病害控制、养殖技术和管理等链结而成的一项环环相扣的整体性工程,养殖操作和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任何缺陷故障和失误,都往往会殃及整个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体系效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导致整个养殖过程丧失其原有的安全性能,出现“木桶效应“和“链条效应”。因此,开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必须保证操作和管理中每一环节的“零缺陷”、“零故障”和“零失误”。 系统控制论理论水产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最终实现环境要素和产品质量安全双达标之目的,就必须运用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对养殖危害关键控制点的分析与全程性监控,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维持在养殖全过程中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质量的安全性。 生态学原理水产品健康与生态养殖,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水体的物质转化和食物链结构,利用自然生态水环境(如大型湖泊和水库)的自身净化能力,进行合理的养殖。

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管理、组合因子的结合管理、加强对能引起养殖生物“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的监控、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营养的管理和有效的疫病防控等。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水平与组成,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以减轻水域养殖环境压力;通过人工模拟构建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学要求的养殖生态环境,严格监控养殖投入品(饵、肥、药物等),生产出健康的水产养殖产品,以保证人类食品安全;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放养密度较高的水体(如室内养殖、育苗池、室外养殖池)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来净化水质,使水体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在洁净含氧丰富的水体中养殖水产品,保证养殖的水生动物(鱼、虾、蟹、贝)健康生长,使之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由于养殖水体不受污染或微受污染,故不再因排放而污染或破坏周围水环境,使健康养殖得以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4、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思考 4.1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理论与传统精养、混养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养殖观层面:方法论层面: 4.2近期我国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应解决的问题养殖生产行为是人类利用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产品的过程。

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使养殖行为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那么,近期我国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应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概念认识与观念上的缺陷 2.缺乏科学的评价办法 3.养殖设施基础与理论基础薄弱 三、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 1、什么是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什么是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渔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渔业产业本身是一项众多门类科学技术集成的后发产业,只有不断将当代最先进的高、新技术进行嫁接和应用,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当代与水产养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已经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所需的物质基础,如材料科学的进步、电子技术的进步、水处理技术的进步、饲料工业的发展等,我国现在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具体而言,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物化技术创新如机械设备、优良种质、配合饲料、鱼药及添加剂等。

(2)、生产技能、技巧、经验改进如水处理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 (3)、软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方法、措施、制度等。 2、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研究进展国际上,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研究主要涉及现行不同养殖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养殖系统内的水质调控技术(包括微生物生态调控);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水生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水产养殖中的优质饲料、绿色渔药研发等领域。90年代初,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亚太水产养殖网(NACA)组织实施了亚洲现行主要养殖方式的环境评估项目,对亚洲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了建议。澳大利亚著名微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