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改革怎么改?新动能从哪里来?也许,从仁兆镇“买全国、卖世界”的胡萝卜产业发展模式,能寻找到一些答案。
地处大沽河畔的仁兆镇是青岛市优质蔬菜生产大镇和蔬菜出口创汇第一镇,是山东省保健蔬菜生产加工销售聚集区,被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该镇胡萝卜种植、加工、销售达到4.2万吨,贸易额1.2亿元,为种植户增收近亿元。
小小的胡萝卜,是如何做成如此大规模产值的?这些,都要从两个“小菜贩”说起。
菜贩悟到“生意经”
仁兆镇的高风江和王璟玉今年都50多岁,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就依托该镇蔬菜种植合伙做起贩菜生意。1999年,两人到寿光贩菜时,发现胡萝卜生意非常好,北京、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需求量非常大,价格比较稳定,利润也比较高,于是就开始专门经营胡萝卜生意。经过几年的观察,两人发现外地农民通过种植胡萝卜都发家致富了,但是本地农民种植的胡萝卜却产量低、品质差,根本挤不进外地市场。他们想,与其贩卖外地的胡萝卜,为何不回去让家乡的农民种呢?这样自己既方便收购,又能带动家乡人致富。于是,两人就悄悄到寿光学习胡萝卜的种植技术,探索寿光的胡萝卜是怎么种出来的。
经过考察,他们发现寿光的胡萝卜种植区土质、水肥条件和仁兆差不多,之所以长得好,主要是品种好。于是,在2002年春节过后,他们准备引进日本、韩国品种,到仁兆镇土质条件适合的地方发展种植。一开始,当地农民根本不认可胡萝卜种植,因为当地胡萝卜没有大面积种植,并且消费量也很低,没有什么效益。于是,两人首先从詹家屯村的亲戚和朋友家开始推广,最初发展6户,种植40多亩,他们免费给提供种子和技术,并签订销售合同和最低价,解除了亲戚朋友的后顾之忧。
从种植到收获短短4个多月,每亩胡萝卜产量8000多斤,收入5000多元,并且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一下就激发了周边村民的种植热情。第二年,带动了周边窦戈庄、大刘戈庄、李家屯等几个村庄种植胡萝卜1500多亩,胡萝卜种植在当地渐渐推广开来,种植面积逐季增加,也为当地农民开设了一条致富门路。
销售敲开“国际门”
仁兆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当地农民具有爱钻研、善经营、重商道的特点,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靠勤劳、诚信和智慧打开通往外界的窗户。
随着胡萝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靠单纯的贩菜已经销售不了大量出产的胡萝卜。2004年,仁兆的几个菜商在当地合作成立了青岛顺旺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始学习胡萝卜加工技术,专门从事胡萝卜的冲洗、分拣、包装,从地里出产的胡萝卜经过加工后卖给贸易公司,提高了产品档次,迎合了市场需求,贸易量大大增加,利润也提高了不少。由于仁兆出产的胡萝卜颜色好、口感好、形状好、无农药残留,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也带动了当地胡萝卜购销产业的发展,又成立了几家公司开始经营胡萝卜生意,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通过与贸易公司的长期接触,当地的蔬菜公司开始探寻生意门路,渐渐地掌握了贸易公司的销售渠道,于是,他们开始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处考察市场,推广仁兆胡萝卜,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摆脱了贸易公司的中间环节,需求量又进一步增加。到2006年,仁兆镇的胡萝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万多亩。由于当地农民的土地面积有限,于是公司安排人员就到周边的张戈庄、蓼兰、郭庄等镇承包土地开始种植胡萝卜,并且带动了当地农民开始种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市场信息大量增加,公司看到了国际贸易的商机,于是开始通过网络寻找客户,并且出国开展业务洽谈。从2010年开始,公司通过自己联系的客户发展国际贸易,根据不同国家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国家等十几个国家,大大提高了贸易量,并且很快占领了这些国家的市场。2013年,开始在国外十几个国家租赁商铺,开设直营店,派员工出国经营,当年的贸易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仁兆的胡萝卜开始了“卖世界”。
需求催生“买全国”
市场有了,需求有了,但是胡萝卜生产遇到了瓶颈——平度的胡萝卜一年两季,收获期集中在6月和10月,其他时间没有供应。市场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但是供给却出了问题。
一开始,公司在胡萝卜收获期大量收购,先存放到蔬菜保鲜库,后面慢慢加工销售。但后来发现,一是库存量有限,存储的量仅够一个多月的加工量,二是储存久了胡萝卜容易出现变色、腐烂、变形等现象,影响了产品销售,三是存放成本太高,企业利润大大降低。为了解决这个原材料问题,公司联系外地的贸易公司,从全国各地购胡萝卜生产区收购,拉回来再进行加工。同时,也不断走出去考察,看到外地的土地、人工和胡萝卜价格都比仁兆当地便宜,于是安排自己的员工和亲朋好友走出去种植,分散到不同地区,按照加工出口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
现在,仁兆胡萝卜种植基地发展到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微、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发展胡萝卜种植面积3万多亩,由于各地的纬度、气候、时节不同,收获时间也不同,这样全年都有新鲜胡萝卜出产,全年都可以加工销售,保证了产品供给的连续性。为降低运输成本,又在种植当地建起了胡萝卜加工厂,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严格质量标准,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贴上“顺旺牌”商标,直接装柜出口到日本、韩国、泰国、沙特等十几个国家。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诚信的经营,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胡萝卜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合作走上“共赢路”
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共赢。如何进行合作?仁兆的多种合作模式,给出了明确答案。
农民与农民合作——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2007年,支持、引导和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嗅觉敏锐的仁兆农民,立即自发组织成立了青岛同心德、仁兴达等二十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事胡萝卜种植。合作社通过为社员统一购买种子和农资,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并且统一销售,不仅价格有保障,而且还能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合作社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和改进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胡萝卜的产量,亩产达到了1.2万斤。合作社将种植的先进经验,通过“庄户学院”培训传授给种植户,种植户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技术一步一步复制,不用再走弯路,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企业与企业合作——成立胡萝卜协会。青岛顺旺农产品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镇上其他蔬菜商户开始走上经营胡萝卜的道路。由于都是当地人,本身又是老相识,合作成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互利共赢,2017年,仁兆镇十几家胡萝卜加工企业为抵御市场和国际风险,组织成立了仁兆镇胡萝卜协会,企业抱团发展,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市场信息共享,改变“小、弱、散”现状,有力地支撑了胡萝卜产业发展。
农民与企业合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现在,该镇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已达到二十多家,社员2600多户,发展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有了合作社,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分工更加明确:农民只负责种,到了收获的季节,合作社联系企业到地头收购,农民不用自己动手,由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到地里收获并直接用车拉走,农民在地头就可以直接拿到钱,不用再为收获和销售发愁了,就算种植面积再多也不用担心了。
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实施产业扶贫。自2015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该镇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两年来,该镇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资金的150多户贫困家庭,由合作社担保,企业提前向合作社垫付贫困户的土地、农资和种子费用,贫困户只负责种植,到收获时由合作社销售,扣除企业垫付的费用外,剩下的钱都给贫困户,每亩平均净赚5000多元,一年两季,四口之家种两亩胡萝卜就可以脱贫。对身体条件较差,不能种地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到公司车间打工,每天挑选、包装胡萝卜也能挣到一二百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企业组织爱心捐助,筹资10万多元救助了20多户贫困家庭。
胡萝卜虽小,但却反映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经营智慧,体现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也正是这个小小的胡萝卜,带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带给了贫困家庭致富的希望,铺设了一条探索、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 (钟杰 崔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