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与规划预处理;(2)移栽茭白幼苗;(3)鳙鱼消毒与鱼苗健壮液浸泡壮苗;(4)放养与饲料管理;(5)收获茭白与成鱼;本发明通过施用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基肥,增加了土壤及水体营养,为整个池塘体系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采用栽植生长过程中分泌杀菌消毒物质的茭白来防治鳙鱼病害,降低了鳙鱼患病概率;通过浸泡鱼苗健壮液,提高了鱼苗抗病性,有利于鳙鱼健康快速生长;随着鳙鱼成长阶段搭配饲喂不同配比成份的饲料,有益于鳙鱼增重增产;通过套养不同层次的鱼种,充分发挥鱼塘水体立体空间,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体系产出,达到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的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王纪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纪芝
技术研发日:2018.10.08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本发明涉及淡水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特有鱼类,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同鲢鱼、青鱼、草鱼一同被称为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鳙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鱼口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性温顺,行动迟缓,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食用鳙鱼,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圆吻鲴为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河川与湖泊的中、下层水域,杂食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周丛食物,包括丝状硅藻、蓝藻、绿藻等藻类,此外还食有机碎屑以及少量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泥鳅属鳅科泥鳅属,形体小而圆,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主要栖息于下层水域,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其他鱼类排泄物为食。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养殖,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鳙鱼、圆吻鲴、泥鳅三者搭配养殖,可充分发挥水体内部空间,达到立体养殖的目的。
多年养殖鳙鱼的实践发现,危害鳙鱼的病虫害主要是细菌类和寄生虫类疾病,具体主要有打印病、烂鳃病、车轮虫、中华鳋病、水霉病以及爆发性出血病等,以细菌类的危害较大,给养殖带来较大损失。鳙鱼的烂鳃病严重影响鳙鱼摄食,最终导致鳙鱼停食直至死亡。每年的气候变更季节,鳙鱼对气候变化敏感,在生理上的防疫能力减弱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差从而导致鱼病高发。当前常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消炎药剂撒施以及单体喂食等方法,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药物残留,降低鳙鱼商品性。因此,当前鳙鱼养殖的防病重点是,探索实践鳙鱼养殖时搭配栽植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有益水生植物群落,以达到鳙鱼生态养殖的目标。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即食用的茭白。茭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水生蔬菜,茭白可剔除水体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茭白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新生根茎的发育会分泌具有杀菌消炎作用黄酮类物质;鳙鱼在滤食饲料过程中穿过茭白种植区时,可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且鳙鱼排泄物对茭白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从而组成了种植、养殖一体的高效节能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鳙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利用率不高及鳙鱼病害生物防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方法。
一种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与规划预处理: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易于排灌,便于管理的池塘,塘底土质要求淤泥层深厚,保水性能良好;3月下旬,采用干塘法清塘,每亩撒施生石灰50-60kg,其后晒塘10-15天;按每4-6亩划分为一个种植单元,起宽0.8-1.2m、高1.2-1.8m的田埂,而后均匀撒施基肥,每亩基肥用量2800-3600kg/亩;基肥翻耕入土后放水5-8cm,备用;
(2)移栽茭白幼苗:4月上旬,将育好的茭白幼苗沿田埂两边移栽种植,茭白株距25-30cm、行距60cm,亩用苗量800-1000株,以确保栽植茭白面积占整个池塘面积的20-30%,随茭白生长逐渐加深水深,其后常规管理茭白;
(3)鳙鱼消毒与鱼苗健壮液浸泡壮苗:5月中旬,将育好的鳙鱼鱼苗,先用2-5%的淡盐水浸泡5-8min,之后在洒有鱼苗健壮液的育苗池中培养8-12天,鱼苗健壮液的用量为2-3l/m3;
(4)放养鱼苗与饲料管理:5月下旬放养步骤(3)中处理好的鳙鱼鱼苗并套养泥鳅、圆吻鲴鱼苗;鳙鱼鱼苗规格200-350g,尾数为200-300尾/亩;泥鳅苗规格为4-6cm、放养尾数800-1000尾/亩;圆吻鲴鱼苗规格为100-150g,尾数为80-100尾/亩;鳙鱼饲料管理按以下方案进行:5-7月份,以促生性饲料为主,辅助以矿物饲料,其中促生性饲料和矿物饲料按重量比为8-12:1;8-11月份,饲喂常规饲料,其中常规饲料成份按重量计:玉米面50-60、米饭15-20、豆渣15-20、米糠10-15、鱼粉3-5、食盐0.1-0.3;12月-次年3月份,以常规饲料为主,辅助以生物活性饲料,其中常规饲料和生物活性饲料按重量比为6-8:1;饲料用量同一般鱼塘,选择茭白种植区内作为饲料定点撒施地,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鱼塘;
(5)收获茭白与成鱼:10月中上旬挖取收获茭白;第二年3月上旬,清塘收获泥鳅、圆吻鲴及鳙鱼成鱼。
所述步骤(1)中基肥成分按重量计:猪厩肥330-370、豆粕20-30、油菜籽粕20-30、玉米秸秆30-40、葵花秆20-24、米糠18-26、稻壳20-30、酒糟8-12、葵籽壳10-14、竹屑12-16、蛭石6-12、甘蔗渣4-6、蘑菇渣3-4、蚕沙6-10、骨粉10-16。
所述步骤(1)中基肥成分按重量计:猪厩肥350、豆粕25、油菜籽粕25、玉米秸秆35、葵花秆22、米糠22、稻壳25、酒糟10、葵籽壳12、竹屑14、蛭石9、甘蔗渣5、蘑菇渣3.5、蚕沙8、骨粉13。
所述步骤(3)中鱼苗健壮液制备方法为:取大黄2-3份、陈皮4-5份、鱼腥草6-8份、紫苏6-8份、黄岑7-9份、大蒜4-6份、金银花2-3份、半边莲6-8份、生姜4-6份、甘草6-8份,将上述成分研磨粉碎后加入20倍重量的无菌水,在36-42℃下浸泡48-56h,其后用800目细纱布过滤,向其中加入二溴二甲基海因及二甲基-β-丙酸噻亭至其浓度分别为10-15ppm及25-30ppm,得鱼苗健壮液。
所述步骤(4)中促生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玉米面50-60、豆渣15-20、西瓜皮12-16、米糠10-15、鱼粉3-5、小根蒜2-3、大叶藻3-4、青皮1-3、柠檬酸钙0.2-0.3、维生素c钠粉0.1-0.2、多维葡萄糖0.2-0.3。
所述步骤(4)中促生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玉米面55、豆渣17、西瓜皮14、米糠13、鱼粉4、小根蒜2.5、大叶藻3.5、青皮2、柠檬酸钙0.25、维生素c钠粉0.15、多维葡萄糖0.25。
所述步骤(4)中矿物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骨粉8-12、蛋壳粉4-5、方解石3-4、膨润土4-5、草炭2-3、贝壳粉2-3、食盐0.1-0.3、磷酸二氢钠0.1-0.2。
所述步骤(4)中矿物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骨粉10、蛋壳粉4.5、方解石3.5、膨润土4.5、草炭2.5、贝壳粉2.5、食盐0.2、磷酸二氢钠0.15。
所述步骤(4)中生物活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金银花2-3、甘薯藤叶4-5、鱼腥草4-5、水芹8-10、干酵母0.1-0.3、芽孢杆菌0.1-0.2。
所述步骤(4)中生物活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金银花2.5、甘薯藤叶4.5、鱼腥草4.5、水芹9、干酵母0.2、芽孢杆菌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施用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基肥,增加了土壤及水体营养,为整个池塘体系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
2、采用栽植生长过程中分泌杀菌消毒物质的茭白来防治鳙鱼病害,降低了鳙鱼患病概率,从而提高鳙鱼产量;
3、通过浸泡富含多种中药成分的鱼苗健壮液,提高了鳙鱼鱼苗的抗病性及摄食能力,从而有利于鳙鱼健康快速生长;
4、早期饲喂促生性饲料为主,矿物饲料为辅,加快鳙鱼早期鱼体生长;中期饲喂常规饲料,节约成本;后期常规饲料搭配生物活性饲料,提高鳙鱼品质;随着鳙鱼成长阶段搭配饲喂不同配比成份的饲料,有益于鳙鱼增重、增产、增质;
5、通过套养不同层次的鱼种,充分发挥鱼塘水体立体空间,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体系产出,达到鳙鱼立体互作养殖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这一种生态鳙鱼立体互作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选择与规划预处理:2017年3月,研究团队在江苏白马湖农场,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易于排灌,便于管理的池塘,塘底土质要求淤泥层深厚,保水性能良好;3月下旬,采用干塘法清塘,每亩撒施生石灰55kg,其后晒塘12天;按每5亩划分为一个种植单元,起宽1.0m、高1.5m的田埂,而后均匀撒施基肥,每亩基肥用量3200kg/亩;其中基肥成分按重量计:猪厩肥350、豆粕25、油菜籽粕25、玉米秸秆35、葵花秆22、米糠22、稻壳25、酒糟10、葵籽壳12、竹屑14、蛭石9、甘蔗渣5、蘑菇渣3.5、蚕沙8、骨粉13;基肥翻耕入土后放水5-8cm,备用;
(2)移栽茭白幼苗:4月上旬,将育好的茭白幼苗沿田埂两边移栽种植,茭白株距25-30cm、行距60cm,亩用苗量900株,以确保栽植茭白面积占整个池塘面积的20-30%,随茭白生长逐渐加深水深,其后常规管理茭白;
(3)鳙鱼消毒与鱼苗健壮液浸泡壮苗:5月中旬,将育好的鳙鱼鱼苗,先用3.5%的淡盐水浸泡6min,之后在洒有鱼苗健壮液的育苗池中培养10天,鱼苗健壮液的用量为2-3l/m3;鱼苗健壮液制备方法为:取大黄2.5份、陈皮4.5份、鱼腥草7份、紫苏7份、黄岑8份、大蒜5份、金银花2.5份、半边莲7份、生姜5份、甘草7份,将上述成分研磨粉碎后加入20倍重量的无菌水,在39℃下浸泡52h,其后用800目细纱布过滤,向其中加入二溴二甲基海因及二甲基-β-丙酸噻亭至其浓度分别为12ppm及28ppm,得鱼苗健壮液;
(4)放养鱼苗与饲料管理:5月下旬放养步骤(3)中处理好的鳙鱼鱼苗并套养泥鳅、圆吻鲴鱼苗;鳙鱼鱼苗规格200-350g,尾数为250尾/亩;泥鳅苗规格为4-6cm、放养尾数900尾/亩;圆吻鲴鱼苗规格为100-150g,尾数为90尾/亩;鳙鱼饲料管理按以下方案进行:5-7月份,以促生性饲料为主,辅助以矿物饲料,其中促生性饲料和矿物饲料按重量比为10:1;促生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玉米面55、豆渣17、西瓜皮14、米糠13、鱼粉4、小根蒜2.5、大叶藻3.5、青皮2、柠檬酸钙0.25、维生素c钠粉0.15、多维葡萄糖0.25;矿物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骨粉10、蛋壳粉4.5、方解石3.5、膨润土4.5、草炭2.5、贝壳粉2.5、食盐0.2、磷酸二氢钠0.15;8-11月份,饲喂常规饲料,其成份按重量计:玉米面55、米饭18、豆渣18、米糠12、鱼粉4、食盐0.2;12月-次年3月份,以常规饲料为主,辅助以生物活性饲料,其中常规饲料和生物活性饲料按重量比为7:1;生物活性饲料成份按重量计:金银花2.5、甘薯藤叶4.5、鱼腥草4.5、水芹9、干酵母0.2、芽孢杆菌0.15;饲料用量同一般鱼塘,选择茭白种植区内作为饲料定点撒施地,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鱼塘;
(5)收获茭白与成鱼:10月中上旬挖取收获茭白;第二年3月上旬,清塘收获泥鳅、圆吻鲴及鳙鱼成鱼。收获后统计各产量,所得数据如表2、表3。
实施例2
为验证本发明路线中鱼苗健壮液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在农场鱼塘做相应的对比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本发明:取实施例1中相同规格品种的鳙鱼鱼苗180尾,每60尾为一组,重复3组,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将浸完鱼苗健壮液的鱼苗放养到鱼塘中,观察记录鱼苗成活率及其健康程度,结果如表1。
常规处理:取实施例1中相同规格品种的鳙鱼鱼苗180尾,每60尾为一组,重复3组,用3%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0min后,放养到鱼塘中,观察记录鱼苗成活率及其健壮程度,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本发明路线中鱼苗健壮液处理过的鱼苗在成活率上较常规处理有所提高,且鱼苗体表颜色深,有光泽,活泼好动,摄食能力强;这可能是鱼苗健壮液中富含的多种中药生物活性成分及二甲基-β-丙酸噻亭等对鱼苗健壮程度和鱼苗转运过程物理损伤后恢复健康的有益影响。
实施例3
为验证本发明路线中施用的基肥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除将基肥替换为猪厩肥外,采用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在同一农场养殖120m2的鳙鱼,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为验证本发明路线中搭配生长时期的饲料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除将各阶段饲料均替换成常规饲料外,采用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在同一农场养殖120m2的鳙鱼,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研究团队在同一农场,采用发明专利cn105875446a《一种淡水鳙鱼养殖方法》中公开的方法步骤,养殖120m2的鳙鱼,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3,我们可以看出,施用的基肥对鳙鱼均重及产量均有较大提升,这是由于基肥中富含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增加了水体营养,提高了水中藻类及浮游生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让鳙鱼得以滤食更多的藻类及浮游生物,最终达到增重增产的效果;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4,我们发现,通过饲喂符合鳙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对鳙鱼的均重及产量均有较大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前期促生性饲料及矿物饲料促进了鱼体成形生长,中期常规饲料降低成本,后期常规饲料及生物活性饲料增加鳙鱼品质;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5,我们发现,相比于常规养殖鳙鱼,本发明在鳙鱼均重及产量上分别提高了22.6%和33.7%,而且增加了圆吻鲴、泥鳅和茭白的副产出,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殖收益。
实施例6
为验证本发明技术路线中种植的茭白及套养圆吻鲴、泥鳅的有益效果,研究团队在同一农场做相关对比试验,具体方法如下,所得结果如表3。
对比例1:除不再栽植茭白外,采用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养殖120m2的鳙鱼,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3。
对比例2:除不再套养圆吻鲴、泥鳅外,采用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养殖120m2的鳙鱼,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3。
对比例3:采用常规方法栽植茭白,茭白品种规格同实施例1,栽植一亩茭白,茭白收获后测产,结果如表3。
从表3我们发现:不再栽植茭白的对比例1相比于实施例1,在鳙鱼、圆吻鲴及泥鳅的产量上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不再栽植茭白后,一方面鱼群少了部分食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茭白本身具有净化水质,清洁水体的作用,且茭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黄酮类、多酚类物质,不再栽植茭白后,导致水体污染程度有所增加,鳙鱼及其他鱼种不再能通过滤食饲料时穿梭茭白田来获取天然杀菌物质,因此产生了部分病鱼,最终导致了产量总体呈现降低。
不再套养圆吻鲴和泥鳅的对比例2相比于实施例1,茭白产量略微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减少了泥鳅对下层土壤的疏松通气作用和圆吻鲴、泥鳅的粪便养分,使茭白根系发育较差,影响了茭白产量,最终鳙鱼的产量也略微降低。
采用常规方法单独栽植同等规模的茭白后,我们发现茭白的产量与本发明相比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本发明套养的多种鱼种在池塘体系中活动,产生的排泄物具有天然肥料的效果,且本发明的空间搭配更加合理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