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胡清平,现年72岁,大家都称他为“老胡”。2014年因病致贫,老胡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来 ,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2017年光荣脱贫,在村里村外被传为佳话。

说起曾经的老胡,硬是清贫,他患支气管炎,妻子患胃病,家里长期没有离过药罐子,走进厨房闻到的全是药味,儿子1人打工养活全家6口,家里年年是入不敷出。别人问,老胡今年收入怎样,他总是唉声叹气,辛辛苦苦攒的钱又吃药了。祸不单行,福不双至。2005年,媳妇生了小孙女后,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必须长期依靠药物维持治疗。渐渐地,两个孙女都上学了,这个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老胡虽然穷,但人并不“糊涂”。这次评为贫困户后不到两个月,村上连续开了几个会,有政策宣讲会、产业发展动员会、 农业技术培训会等。会后,村支部谭锦书记的一句话始终萦绕在他耳边:贫困户的帽子是暂时的,你们得依靠自己的双手,依靠政策发展产业,确保增收有门路,谁达到标准谁就先光荣地脱贫摘帽,同大家一起致富奔康。

晚上老胡一家人就围坐在灶屋柴火堆前召开家庭会,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产业发展大计,发展生猪市场不稳定,发展粮油田地不成规模。经过反复商量,还是当家的老胡拿定了主意:我们虽然条件偏僻,但是也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田地位于溪沟两侧,溪水常年不断,我们适合搞水产养殖。

发展水产养殖钱从何来,这是最大的难题。就在这个时候, 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政策也来了,既可以申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又可以申请小额信贷。在第一书记的协调下,为老胡申请了产业扶持资金3000元,在白山乡农商银行贴息贷款4万元。有了资金支持,老胡带领家人说干就干,流转土地、请机械、挖田地、 建池子……吃饭在田边,晚上住在田角,不到两个月,4亩农田改 建成了水产养殖园。为支持老胡产业发展,市县帮扶单位帮助他硬化了水产养殖园道路,免费投放了鱼苗,有草鱼、鲢鱼、鲫鱼等。还请来了市水产渔政专家张明建现场传经送宝,驻村农技员也是三天两头的上门技术服务。

有了大家的支持,老胡养鱼更是上心了。上午和妻子割几背篓草喂鱼,下午喂鱼一些粮食,晚上还要看几转。一份付出,一份收获。2016年老胡养的鱼在家门口被抢售一空,认真盘点,除去成本收入12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老胡高兴啊,都说勤劳能致富,再加上赶上好政策,七旬老人也能搞出大产业。

在老胡的带动下,周围贫困户吴开朗、王其华、贾德成都跟着发展水产养殖,老胡理所当然成了大家公认的土专家。

在2017年飞凤村贫困户退出评议大会上,老胡第一个群众发言: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我发展产业,今年养鱼净收入12000元,各项收入算起来,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稳定超过脱贫线3600元,我可以脱贫了。我还要和周围群众继续发展好水产养殖,共同脱贫致富。

经过严格验收,老胡家达到了“一超六有”标准。自此,清贫的老胡甩掉了“穷帽子”。(出处:苍溪县扶贫开发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