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李红,1米75的个子,穿梭在田间地头,长发飘飘的她看上去就像是来农村郊游的公司白领。不过,她到麦田里可不是来玩儿的,她的身份是一名大学生村官。麦收已经开始,李红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个任务往大了说,可以说是麦收的第一大难事--禁烧秸秆。这不,记者一进村子就感受到不同的气氛:禁烧宣传车不停巡逻,禁烧标语随处可见,每个村都有禁烧小分队,有的村干部甚至还把床安到了麦地边,严防死守。

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社区居委会委员叶广金:所有的干部就讲的,谁包谁的点,如果哪个地点出问题,就是谁负责。

阜阳市颍上县蒋王村 村主任助理朱晓伟:禁烧工作是目前压倒一切性的政治性工作。目前禁烧的确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焚烧秸秆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为了保护环境,全国各地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可是,大学生村官李红刚到地里一提到禁烧,就有农户跟她对呛了起来。

村民:头几年准烧的话,这麦茬烧得地里光溜溜的。草也死了,麦苗也死了,啥都死了。

村民:谁不愿意烧(秸秆),烧了麦茬,种地还好,种玉米还好种,(不烧秸秆),你种玉米都不好种。

政府严防死守不让烧秸秆,农民总是偷偷地想要烧,围绕秸秆产生的矛盾谁都头疼。没地搁的秸秆怎么处理?这是全国性的大难题。禁烧的压力越来越大,李红觉得如果只是禁烧秸秆,其实治标不治本。

村民:(秸秆)房前屋后朝哪儿搁,能有多大的地,没有空闲地点。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村民:老百姓平常就讲,既然你不让我们烧,我们可以不烧,但是你这个问题,你能给我们解决掉,是吧。

李红已经是第三年参与禁烧工作了,前两年她都绞尽脑汁,疲于奔命,总是和村民像玩“捉迷藏”一样。但是,今年李红对完成禁烧秸秆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麦收前,她和一家秸秆回收企业签订了4000吨的秸秆收购合同,相当于1万亩麦田秸秆的出产量。李红处理秸秆的新办法,不靠禁烧来“堵”,而要“疏导”,把秸秆回收利用。这么大胆的尝试在当地还是头一回。

秸秆加工企业负责人彭贵生:大学生村官这种勇气,就是李红这种胆识,因为这个行业很多人都不敢做。那李红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们为何不扶持她呢?

李红,一个初出茅庐的弱女子,为什么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回收这么多秸秆,李红和秸秆加工企业到底打算怎么变废为宝呢?回收秸秆和收小麦一样,都需要抢时间。抢收的迟了,农户还是有可能烧掉秸秆。时间如此紧迫,李红能不能迅速聚集4000吨的秸秆呢?

主持人:就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要收4000吨的秸秆,你想想这事有多难。咱们来看看河南的张振平,他也碰到这么一件麻烦事,有人就居然在他接管的地里,冒死拦机器。您问来,这到底是何许人也?他要干什么呢?

这天下午,村东头的一块普通的地头上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特意赶过来看热闹,就是想看看张振平要怎么解决眼下的这个大麻烦。连张振平合作社的股东也看不过去了,也憋了一肚子的怨气。

合作社的股东张德星:就这二亩来地,一个坟,两个坟,三个坟,四个坟。一亩地四个坟啥概念。大型机械进不了,你看这坟。你坚决不能碰到人家的坟,人家来了都能喝血,拼命。农村人注重的传统,封建迷信,你不能碰人家的坟,来了他真跟咱急。

合作社的股东 张振强:这遍地都是坟。你看收割机工作也不好工作,坟不能碰,上面种的东西,有树有啥也不能碰。

这一块地里就有几个坟头,收起麦来很费劲。张振平合作社有7000多亩地,小麦已经开始抢收,三天就得收完,一刻都不能耽误,地多机器少,就在这抢收时的节骨眼上,张振平却把合作社仅有的这辆农机调到了这片地上。坟头旁边总有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收割机,寸步不离。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村民:我看坟,怕拖拉机碰到坟,怕收割机碰到坟不好。老话说碰到坟不好。

记者:怕碰到土?

村民:对了,碰到土。树都不能碰。

村民:树都不能碰。

记者:树都不能碰!

割麦时动了坟地,哪怕是上面的一块石头,一根草,农户都得跟你急。麦收的紧要关头,哪个机手都不愿意割这块地的麦子,可张振平始终一个态度,一点都不含糊:“继续收”。

张振平:他们来这干活也都带着情绪,因为都是赔钱,确实不赚钱,一亩多地。亏钱也要把这个事做下去,为了赢得更多农户的信任。

农机一开动,就没有回头路,怎么也得把麦收完。可这会儿,在接近坟地边的地方,农机刚要开动,农户直接就叫停了,说什么也不让农机往前开了。

担心收割机碰到坟头旁边的土,农户不让收割机再靠近了,这麦可怎么收?那边还有几千亩的地等着,机手也不高兴,调头走了。僵持之下,张振平想到了办法,自己花钱顾来了两个工人,像这样用镰刀手工割麦。

村民 张秋增:慢点慢点割,别割那么快,招呼着点。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村民 张秋增:得小心点,恐怕你碰到了,或者是碾到,人家都不愿意,要是新坟还好点,这个老坟才不能碰呢。

记者:那你用手割多费劲啊?

村民 张秋增:那费劲也不行,都托给振平合作社来,他得负责,他找人(解决)。他答应的,他不答应不行,俺这儿都有这个老规矩。

主持人:张振平本来打算要“拉大旗、敲大鼓”好好干一场,没想到刚一开始就碰上这么个麻烦事。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最怕的就是这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地,活干得太零散,何况碰到的还是坟头,大家都知道很多农村的朋友讲究特别多,所以这件事张振平不仅多花了钱不说,而且弄得自己还挺天闹心,您说他这到底是图个啥呢?

手工割麦慢,收完这块有坟头的地,至少耽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眼巴巴望着的农机不来,村那头已经有农户等得不耐烦了,把张振平拉倒了一边。

村民:有小孩要高考,我们这几个大人不得去,是不是得跟着去。

记者:去县城吗?

村民:对,地里的麦还等着收,到时候我就顾不了,是不是,我的麦都焦到地里了。

村民:小孩高考,还等着做饭给他,还得赶紧走。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这两位大姐的小孩明天要参加高考,急着去100多公里外的市里照顾孩子,她们想赶在中午前收完麦子,而这位老人担心下雨,也想现在马上收麦,没等张振平开口解释清楚,又有人来了。

合作社托管的农户:振平,快点吧,我的麦子焦了,你看看麦都要焦地里了,我的麦都焦来,都干了,他没有车。

都是合作社托管的地,就一辆车,先收谁的,后收谁的,成了张振平眼前棘手的问题,谁都没了主意,等着张振平想办法。

合作社托管的农户:等着走呢,你快点。

张振平:一会儿那个收割机就过来了。

农户:能不能过来?

张振平:能能。

虽然心里比农户还着急,张振平却从不表现出来,有了两年的托管经验,这些事在他看来,都不算事。

张振平:先收家有考生的地,这几天预报也没有雨,我们也在各方面调收割机,马上就过来几台,今天这几户的基本上都能收割完,到晚上七点之前都能收割完。

一看张振平发话了,大伙决定听他的,按轻重缓急排号等收割机。毕竟,他们的地平时都是托管给张振平,张振平多帮他们产出一斤粮食,他们就多赚一斤的钱。但张振平自己都没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

这些天,河南省由于南部连续几天的降雨,导致省内南北麦子几乎一起熟,说好的农机被迫留在河南南部收麦,今天不能按时来了,张振平负债的7000多亩地,就这一台农机在收,这让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这四家人干脆直接在地里抢起了收割机。

农户男:想干啥?走!

农户女:不能走,不能走。

原本是乡里乡亲的四家人,吵得不可开交, 谁都不肯让步。这位大爷更是瞅准机会,直接一把抓住收割机,说啥都肯不撒手。

农户:不能收你的,排着号也要收我的。

农户:得上南地先收我们那一块。

农户:收我的。

农户:它这个我排着号呢,我先去的早。

农户:不行

张振平:都别争了,先给那三家的先收完。

农户:我们两个要去打工呢。

张振平:我知道。

这天,滑县当地的气温最高达到37摄氏度,麦子已经熟透,再不收就会爆裂到地上,影响产量。

大伙都听不进去劝,说好的排号收麦也不算数了。

农户:我们的地已经熟了,我们着急。

记者:已经熟了?

农户:当然熟了我的麦子,不熟能着急吗。

记者:你再等会儿呗。

农户:不行。

记者:一会儿都等不了了。这都有顺序的,大家一个一个来的。

农户:他们现在都回不来了。

记者:谁回不来。

农户:车都回不来,车在那边收,回不来了。

得知联系好的收割机,因为还在南边收麦来不了了,大伙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张振平:你这一会儿都影响收多少地啊,12点之前如果去不了你的地里,你这个车可以开走,现在不行,你马上下来,叫人家赶紧收,你下来吧,12点之前到南地。

农户:12点你能不能准时去那边收?

张振平:能,去不了你马上把这个车开走。

现场乱成一团,只有张振平才能搞定。张振平撂下话,晚上12点前一定想办法联系到收割机。可他到村里转了一圈后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整个村都没有几台收割机。

形势严峻,张振平做出了一个决定,到高速路口拦车。刚一下车,听到的消息就让他的心又凉了半截。

村民:从昨天晚上等到现在,连个车都没有。

村民:等不到,老家麦子等着收呢。

村民:乡里面都人都在这里看着,一辆车都没有。

记者:不等了,为啥不等了?

村民:不等了,没车,昨天12点等到现在等不到,我们去新乡。

记者:你说什么?

村民:上新乡,下午去新乡。

记者:去别的城市啊?

村民:对对。

主持人:张振平行动不是很方便,揽下来7000亩的土地,应该说碰到的麻烦事是一个接一个。回过头来咱再来说李红,小姑娘长得漂漂亮亮的,条件还好。以她的条件,随随便便在哪个城市找一个白领的工作,应该说都不在话下,为什么偏偏来到偏僻的村子里去给自己找这么多的麻烦呢?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每年麦收时是李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禁烧巡查要从早上九点一直到晚上12点钟。下午4点多钟,李红感觉身体快承受不住了,这才想起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也正在这时,她的男友张朋带来了她最需要的东西。

李红的男友张朋:她血糖低,血糖低有这个毛病,早上不吃饭的话,天气稍微热一点,就容易晕,所以我知道她早上肯定没吃饭,给她送点糖,送点牛奶。

李红今年27岁,在福建读大学时,就曾凭借时尚靓丽的外形常参加一些礼仪活动,在校园里小有名气。作为家中唯一的大学生,父母希望她毕业后留沿海发达地区发展。但李红选择回到男友张朋家所在的乡镇做了一名村官,想和男友一起做一番事业。

李红:谈到创业,谈到去做一件事情,算是志同道合,我一直也在鼓励他,我就说,我们一定要做出一点成绩来,让我的家人就是说能够支持我们两个。

男朋友的到来,让李红浑身都是力气。6月4日,天空放晴了,村里农户开始大面积收割小麦,李红在每个村包下了10亩土地作为秸秆回收点,方便农户把秸秆拉到回收点集中,不过,李红第一步就遇到了阻力。

村民:两人一天三亩地搞不了,要出去打工,两人最少也能搞个一二百块,也不用累这么狠。对不?

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里铺乡蒋王村主任助理朱晓伟:现在村庄的空巢化,很多老年人就没有那个体力,或者精力把地里的秸秆拉到统一堆放点。

农户不愿把秸秆运到聚集点,随意堆放在地头水沟里,会导致地下水污染。为尽快运走秸秆,避免焚烧的隐患,李红决定让她男朋友张朋调用抓机和转运车,把堆在地头的秸秆转运到聚集点。可男朋友张朋刚转运一车秸秆,就叫住了李红,因为他遇到了一件不知怎么解决的难事。李红怕耽误进度,让男朋友先运走秸秆,自己留下来解决。原来李红的机车刚下地,农户就不干了,说机车压了他们的田地。

李红:旋能旋过来。

村民:旋过来不长。

李红:你看小四轮车也没有很重。

村民:你们没种过地,你们不懂。

农户担心机车把地压实了之后,再种玉米不容易生发。看到劝服这位农户不容易,李红不再强求,以免浪费太多时间,为了保证进度,她赶快去找旁边地块相熟的农户商量。

李红:我们从这边走过的路,压过的你们地头,我们都给你们旋好。

村民:你今天能旋着不,旋不着,耽误种玉米。

李红:我们这边拉走,明天就给你旋好。保证不会耽误你种玉米。

村民:那就不耽误事。

好不容易说服了农户,李红又回来再三叮嘱开抓机的司机,一定要按说好的路线走。身为村官,李红知道要做好回收秸秆的事,太需要农户的支持了。几个小时后,李红又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一车车的转运秸秆,聚集的速度太慢了。

李红:聚集的量很少,效率很低的时候,然后我那个时候就很着急,就感觉跟我预想的差距有点大。再急你还要在心里面压着,你要再想办法解决。

李红果断决定增加人手和车辆,她马上打电话叫来了弟弟。他就是李红的弟弟李亚运,平时在城里开出租车,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操作抓机上阵了。弟弟是李红内心一直放不下的牵挂,初中毕业就辍学的他,用辛苦打工赚来的钱,支持李红读完了大学。李红执意回到农村想做一番事业,也与心里那份对家人的愧疚有关。

李红:挺感激我弟,他又吃了很多苦,因为有时候想想的话,感觉挺对不住他。我弟的学历没有那么高,我爸爸妈妈会跟我讲,以后要多关照我弟一点,就是说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其实这些我父母不用讲,我也会做的。

李红很想把秸秆回收事业尽快做大,自己也能尽早为弟弟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心意。不过,现在她还需要弟弟的帮助。弟弟的加入,加快了秸秆集中的速度。但李红还是感觉着急上火,3天后河南的秸秆收购商就要来查验4000吨秸秆的收购情况,可照这个速度下去,到时候连合同量的四分之一也完不成,这显然会让收购商怀疑李红的实力。

李红:只是我一个人在做,我们家人在做这个事情,全村没有动起来,那个时候真的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

主持人:李红自从干上了这个活之后,不仅把自己给搭上了,把家里人也给捎上了,她这个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咱们先按下不表。但是张振平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他可是门儿清,他这葫芦里装得还真就不是普通的药,而是一枚参丹。为什么这么说,为了明年他能够收到更多的土地,张振平使出了妙招。

功夫不费有心人,在高速公路出口苦苦等待收割机的张振平,没能找到外地农机帮忙,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惊喜:合作社在外地机收的5台农机提前回来了,这下张振平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其实麦子一割下来,就意味着张振平合作社对农户土地托管的完成,至于粮食放到哪就不是托管的事了,大多数农户就把收的粮食堆在自家的空地上。

村民:放在院子里面,用油布盖着。放在家里面容易受潮有老鼠。

发现大家没有地方存放粮食的困难,张振平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花钱租下一个了粮库,免费让村民存放粮食,只要事先给粮食定个级,想取的时候,凭一张粮食存折就能取走相同级别的粮食,和银行存取现金一样。

村民:啥时候想取的时候,直接拿着合作社的存折直接就可以领了。

记者:方便。

记者:方便,以前有人弄过存粮食的地方吗?

村民:没,以前都是存院子里面。

免费让农户存粮食,张振平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村民把地托管给他。

经过几天的连夜作业,8号这天的晚上,合作社托管的麦地终于快收完了。虽然身体不方便,麦收这几天,张振平都是从早晨5点一直忙到凌晨,还是突发状况不断。

张振平:到手的粮食你还让它撒一地,开得慢点,天黑注意安全。

每年,张振平都会让收割机先收合作社托管的地,自己家的地留到最后一天才收。

主持人:张振平的故事讲到这儿,其实我相信大家的脑海中也会有这么一句话出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张振平他连站立起来都成问题,但是却练就了一个本事,什么本事呢,那就是一呼百应。所以照这么干下去,你想明年得管理多少土地啊!咱们再来看看李红这边,李红为了赶时间,把家里所有的人都给发动起来了,但还是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而这个时候,李红想起了一群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李红聚集秸秆第一天出师不利,她想到了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3天后,收购商就要第一次来这实地考察她的秸秆聚集情况,更要命的是,天气预报3天后有雨,这意味着秸秆回收的时间更加紧迫了。

李红:农户他抢收抢种,我们是抢收抢转运,一旦天气有变,下雨了淋到我们这个聚集的秸秆上面,就会引起秸秆的霉变,我们的合作方他们也不会收这个秸秆。

3天之内要完成4000吨的秸秆收购量?怎么办?李红一看光靠自己和家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赶紧想办法。这时,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成了她最有力的臂膀。傍晚李红找到附近村子的大学生村官,希望他们给农户多做宣传,主动把秸秆拉到聚集点。大家答应和她一起再试试。

邹宝宝:希望李红把这个项目能够做好,做大一点,尽快把这个秸秆真的利用起来,这样老百姓就会觉得他这个秸秆是真的被处理了,被解决了,要不然他们总会认为,我们只是嘴上说说,只是在宣传,根本不起实质的作用。

第二天,更多的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了宣传的队伍中,原先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到李红秸秆聚集点的秸秆越堆越高,也认可她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开始主动运送秸秆。

李红:人多力量大,各个村都动起来的话,我们这个量的话今天就会突飞猛进一下。

李红不仅把临近村的村官都动员了起来,距离远的乡镇李红也有办法。他叫房龙,是颍上县杨湖镇的一个90后村官,房龙所在的乡镇距离李红的秸秆聚集点有3个小时车程,一车车转运成本太高。李红决定帮房龙联系一台打捆机,把秸秆就地打捆。

李红:我就跟他讲,我们可以在你们这边租个一两亩地,就是把这些都给它堆在那边,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尽快给他拉走。

李红和房龙年纪相仿,同是大学生村官,面临着同样来自家庭,来自环境各方面的压力,李红希望自己能用实际行动支持房龙,鼓励房龙。

房龙: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有益的,是有好处的,是能够带来很多正面的一些能量的。

李红:你看现在我们常流行的话是世界那么大,我想看一看,我们村官的队伍就说农村那么广,我想闯一闯。

李红在外面风风火火的,回家后一大帮农机手都在她家门口歇着。她主动打招呼,得知农机手们忙碌得顾不上吃饭,她还经常和男友的家人准备饭菜给这些农机手。

李红:大家都辛苦了,慢慢吃,等一下锅里面还有。我们也是为了想留住他们,我们肯定要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吃,住,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忙,我们都会尽力满足他们。

李红和家人对农机手的照顾,让农机手们很受感动。当他们得知李红为回收秸秆发愁的时候,主动推迟回老家,帮助村里割麦。在3天内,终于让李红收集到了4000吨的秸秆。他叫彭贵生,是一家用秸秆加工生态板材企业的负责人,6月7日他到李红的秸秆聚集点考察,对李红秸秆收购成果很满意。

秸秆加工企业负责人彭贵生:要农民阶级兄弟都去跟着你走,是很困难的,她组织这么多队伍是很不容易的。我其实来了以后,看到她的整个周围的这个政府,包括她下面的群众发动得很好。

2015麦收故事会(二)“轮椅哥”和女村干部麦田掘金

了解到这家企业用秸秆加工成的生态板材,生产出家具产品销路很好,李红有了更大的梦想,希望引入这家企业在阜阳开分公司,就地收购秸秆,降低运输成本。李红希望到那时候,秸秆就不再是农户的负担,而成为农户增收的新途径。今年七月,李红村官的三年任期已经到了,但是她告诉记者,她还将续约三年,继续在这片她热爱的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

李红:我已经把我最美好的三年的青春奉献在这片土地上,既然这三年我都已经奉献了,我不介意我以后我在这片土地上做出更多的梦想。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李红和其他村官却选择把他们的青春留在了农村,他们的青春因梦想而精彩。而连续奔波了半个多月的张振平托管和自家地里的麦子很快就会全部收完,等播下玉米种子,到了秋天,他将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这些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受到任何阻挡。

张振平:我觉得你只要敢想敢做,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事你都可以去实现,你都会发现它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自己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就放弃梦想。

主持人:看到这儿,今年的《麦收故事会》到这里也就接近尾声了。我们看到李红她既是年轻的村官,也是年轻的创客,她用自己的智慧把两种身份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而我们看到张振平这边,虽然身体不便,坐着轮椅,但是依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聪明才智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你看这不,刚刚张振平还给我打电话,说就在今天有200户农户要加入他的“土地托儿所”,把土地托管给他。这应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我们说了,麦收时节故事多,今年的《麦收故事会》到这儿就圆满结束了,栋栋感谢各位的陪伴,我们来年麦收故事会不见不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