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辖区内,何家寨与大土村隔山谷而望。山塬上,该村的高山生猪代养项目正抓紧建设养殖大棚。连接项目点的产业路上,整齐摆放着15辆摩托车,表示当天有30名工人从村里过来务工。
“这片地和村里还隔了一个村,走过来有点远,我们就统筹了摩托车带过来。”陈洪吉为大土村村主任,也是该项目的4个合伙人之一。“工程即将竣工,6月18日投放第一批2000头猪苗的计划,会如期落实。”
寄望养猪新模式
早些年,大土村村民杀了大肥猪,通常不是就近背到乡里,而是走远路到谯家集镇,那边肉价要高一点。而脚程远近,不过是相对概念,远的确实远,有20多公里;近的却不近,也有15公里。“翻山头、抄小路,下一坡、上一坡,摸黑去、摸黑回,挣钱少,还很劳心劳力。”
大土村辖4个村民组,有152户471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14亩,还分散在平均海拔625米的山坡上,整体坡度超过25度。劳动力不足、田土产出少等因素,再加上山区闭塞交通条件差等客观条件,造成建档立卡之初的2014年,该村贫困发生率达40.8%。
进入新世纪,村里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年年见长的零散喂猪投入让留守村民左右为难,养猪的家庭越来越少。那时走出大山做建筑的陈洪杰,以为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跟养猪这个事情打交道了。
去年,村里面组织人外出考察项目,3次看了铁骑力士生猪代养项目,一行人都兴趣浓厚。“生猪代养赚钱模式跟家庭散养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立志要把‘致富猪’养出来!”不少村民想法一致。
代养增收有保障
日益完善的乡村路网,备下必要条件,在建的沿印松高速公路将继续提质通行。项目得到村脱贫指挥部、村支监三委和村民的支持。但坡度窘境,一如当年——“村里全是坡地,没有符合要求的场地!”
陈洪吉说,破解这个窘境的,正是远悬对门山的何家寨山塬。“这里地方开阔、可接来稳定水源、产业路通达。”
该生猪代养项目成为晓景乡产业扶贫全覆盖项目之一。初步预计投入资金262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的股份分红采取"721"利益联结方式分配,70%覆盖全乡1000多名贫困群众、20%维持管理运营、10%注入村集体经济;地方财政则每年收取配套资金约7%的利息另行利益联结。
项目占地10亩,建设2个宽20米、长80米的养殖大棚,每棚建64个代养栏,每栏投放猪苗33头。配套全自动供食、给水、通风保暖系统和干湿分离粪污10格处理系统。
猪苗供应与生猪回收,以及相应的饲料供应、养殖技术、防疫用药和运输费用均由公司负责。若出现猪苗损失,低于5%的,代养方负责;反之则由公司方负责。
“从投放猪苗到生猪出栏,需5个月时间,一年可养两批。每批次最低也有40万元的毛收入。”陈洪吉对项目发展满怀信心,“全自动养殖,可稳定解决4个村民就业;后续将向村民流转这一片更多的林地,利用处理后的养殖残渣发展经果林,循环利用资源。”
接收猪苗的时间,眼看着就到了。通用养殖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丰富完善并开始执行,按照标准严格消毒、调试全自动养殖系统、试运转粪污处理系统等等从面到点上的事宜,均在紧张有序进行。
2019年底,大土村贫困发生率为6.7%,今年即将脱贫摘帽。村里项目兴起实现发展,必然会在脱贫巩固期发挥产业支撑作用,提速乡村振兴步伐。(铜仁网任恩多 田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