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山清水秀这是人们对南方典型的印象,但是在我身边流淌的却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提到在这条河上发生的战役,熟悉历史的人无不津津乐道,猜出来了吗?这是赤水。但是咱们今天不谈四渡赤水,而是要为大家介绍一种生长在这里的鱼!

在赤水河中生长的上百种鱼类中,这种体型侧扁的鱼也许过于寻常。它,头小略尖,体背青黑,模样略显温婉,但就是这种鱼却有一个吓人的名字--中华倒刺鲃。

遵义市农委水产站副站长 田景全:中华倒刺鲃,也叫清波,它体型细长,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背鳍前段皮下长有一根倒刺。

别的没看见,但脾气不大好是肯定的。它们生长速度快,最大个体可以达到25公斤。

记者:看了半天,这鱼有点像草鱼,又有点像鲤鱼,难道是混血,您可不能乱猜,中华倒刺鲃,那倒刺在哪呢?瞧,专家给我介绍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可是抵御天敌的武器,现在虽然退化了,这也算是人家的一种低调方式吧!

身背利器,却不露锋芒其实完全是进化的结果。不过中华倒刺鲃这种底栖性鱼类,平时确实很少在水面露头,除非被钓上来。它们更喜欢水下湍急的所在,水流能够刺激它们的性腺分泌,对繁殖很有帮助。

贵州赤水市农牧局 王局长:在赤水市境内有两条主干流,还有370多条小溪流,水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丰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华倒刺鲃的生长。在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的数量占整个鱼类数量的37%左右。

尽管现在是捕捞季节,然而捕捞野生中华倒刺鲃却非常辛苦,收获也十分有限,所幸好的卖价是个不错的安慰。

渔民:我们凌晨三点就出发,上午九点才回来,也就是三四十斤,四五十斤,卖50元一斤。

中华倒刺鲃作为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价格高些无可厚非,可如果说这种鱼和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都能扯上关系,是不是有点太不寻常了。

村民:我听我舅娘讲,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她救了两名红军伤员,把他们藏在山上的窑洞里,没吃的,就只能从河里打鱼,又一次捕了一条十七八斤重的清波,弄鱼汤给伤员吃,结果很快就复原了,它对红军还是有功的呢!

2005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赤水做了重新划定。为了保护中华倒刺鲃,遵义市水产繁殖场目前年生产鱼苗300万尾。 每年放流80万尾。

记者:中华倒刺鲃加上中华这两个字就了不得了,就像中华鲟和中华白暨豚一样,那是中国独有的。所以好的资源就得好好保护,可是光保护也不行啊,市场有需求,需求量一大,这不就产生矛盾了吗?

赤水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近年来游客人数不断攀升,给鱼类消费市场带来压力。但是对于这位已经实施船体网箱养殖的王大哥来说,就不算个事儿了。

养殖户:我实行的是金属船体网箱养殖。

养殖的中华倒刺鲃,生长速度快,2两的鱼苗投下去,一年就长到一斤半到两斤。然后18元一斤批给饭店,饭店则按每斤80元定价。

采购商:来的人多嘛,我们早上5点多就来拉鱼,平均每天500斤左右,有的时候还需要1000斤,不够就让他们送过去。

采访:我们的利润三万斤就是三四十万。

除了网箱养殖,当地还在小溪流进行流水养殖,在稻田实行稻鱼共生,每年养殖中华倒刺鲃达到50万公斤。

记者:在赤水,想吃鱼简单,你说吧,在船上吃还是在岸边的饭店吃,都有美味的鱼宴凡是有鱼宴的地方就少不了中华倒刺鲃,所以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消费者:我是重庆来的,我们在下游,他们在上游,鱼更新鲜啊,鱼汤很鲜,很短的时间就煲出来了。

遵义农委水产站副站长 田景全:味道很鲜美,蛋白质含量占17.3,脂肪5.1,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