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竹子”经走好致富路[摘要] 通过对竹林生产再认识以及我省开展竹业致富工程以来的做法,进一步说明加快发展竹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事业,各级各地应高度重视,并对今后的竹业发展提出 了一些建议。1、概述竹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周期短的独特优势。竹林一身都是宝,用途广泛,从枝到叶、根,从笋到笋壳,均可利用。竹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竹鞭错纵繁杂,具有巨大的保水保土能力,而且还能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同时竹子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当今竹林与用材林,经济林一道构成了我国商品人工林的主体。有关专家预测,竹业、花卉业、森林旅游业和森林食品业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林业经济的四大新兴朝阳产业。1.1我省竹业生产概况我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侯温和,竹子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产竹省份之一。竹林在全省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是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竹林分布面积大,种类多。据统计全省共有13属72种,包括变种等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的竹种为毛竹。根据我省发展竹业的有利条件和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竹业的前景,为促进我省竹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尽快实现竹业生产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我省林业二次创业向纵深发展,1996年省厅决定实施安徽省竹业致富工程,既在适宜竹子发展的八个地市,三十个县市区,大力进行竹林的新建、垦复培育、竹林生产结构的改造,并着力培育竹加工和竹市场;确立以广德、宁国、霍山、泾县、休宁、金寨、黄山、六安、东至、潜山十个竹林资源大县为竹林生产重点县, 因为这十个县(市、区)当时竹林面积205万亩,占当时全省竹林面积的60%,要充分发挥它们在竹业生产中排头兵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开展竹业致富工程以来,我省竹业发展已在三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是在竹林生产结构上是单一毛竹向多竹种转变,单一用材竹向笋用、笋材两用竹转变。二是在竹林经营上,开始由粗放向集约经营管理转变。三是在竹林利用上,开始向精加工、系列产品、出口创汇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竹材加工业。现全省有竹林404多万亩,其中毛竹(刚竹)林达330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81.7%,毛竹蓄积6亿根。元杂竹74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19.3%,蓄积13亿根。从竹林生产利用来看,近年来每年采伐竹材约3800万根,生产笋干8000吨, 全省竹业产值已达9亿多元,现已有一批县(市)通过竹林培育和加工,走上了富山富民富行业的道路。2、竹业致富工程的主要做法:2.1 宣传发动、政策扶持 为实施好竹业致富工程,省厅首先确定了十个县(市、区)为竹林生产重点县,突击重点,全面推进。从规划设计,到任务布置,总结提高,每年都要就竹林生产召开一次全专题会议。同时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如在全省范围评选安徽竹乡,开展安徽竹产品的评比活动等,树立了一批竹业生产经营水平高的典型,并通过大力宣传这些典型,统一了大家认识。
其次是各地积极性高,如“中国竹子之乡”广德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的决定》,把竹产业作为龙头,投资竹业开发的经营期限可延长到50年,可继承、转让、转租等,对投资开发三荒成竹林的,从获利年度起,3年内免收农林特产税;并鼓励县直各单位都要办一个200亩以上关于竹乡建设的开发示范点,设立竹业致富单项奖,开发竹业的干部职工连续三年评为先进的可晋升一级工资等如此优惠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竹林的发展,该县连续几年新造竹林达1.5万亩以上,竹林垦复15万亩以上。祁门县委、县政府在1996年就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竹林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营造竹林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的,每亩扶持有偿和无偿资金各50元;1亩以上的无偿补助30元,有偿使用50元。毛竹垦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无偿补助20元,这些鼓励群众发展竹子的政策,大大激发了群众营造竹林的积极性,全县连续几年新建竹林面积都在万亩以上。2.2 注重结构调整在竹业致富工程的实施中,我们突出了“名、特、优、新”的战略,提出要充分利用我省竹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笋用林等,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战略。如宁国市通过竹业致富工程的实施,大力进行竹林生产结构的调整,现已基本形成了毛竹、元竹、笋干竹和雷竹四大竹林基地。
现浙皖淡竹面积达6.4万亩,年产元竹9000吨,加工元竹7000吨,产品主要出口,年创汇达500万元,以生产笋干为主的石竹、石绿笋的面积达4.1万亩,加工生产的“宁国青笋”、“天目茶笋”等品牌的笋干产品供不应求;以生产鲜笋为主要经营目的雷笋,现也发展达3万多亩,年产鲜笋1.5万吨,产品在苏、浙、沪、杭很受欢迎。竹林生产已成为当地林业的半壁江山。2.3推广丰产技术,实行科技兴竹针对我省竹林已有一定规模,但经营粗放,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我省在竹业致富工程中,注重以培育竹资源总量,提高竹林单位面积生产力为中心来推动竹业发展。因为只有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让群众尝到甜头,才能使竹业致富工程具有永久的动力,才能将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能动力。为此我厅确立了十个竹林生产重点县,以抓垦复、讲质量、清“三头” 为主要任务来促进竹林经营水平的提高,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省林业厅都以明传电报等形式,要求各地开展竹林垦复突击月活动,对坡度在20度以上的竹林地,要求以砍灌为主,对坡度在20度以下的原则上要求进行全面垦复,秋季省厅还开展竹林垦复评比检查予以推动。同时在皖西、皖南建立了不同的示范点,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如宁国县以开发笋用竹等为重点,以示范培育为引导,在全县辐射推广竹笋生产丰产技术.霍山县以靠树立了一批竹林建设示范工程为手段,使竹林经营水平明显提高,竹林面积、蓄崐积和平均胸径分别增加到24万亩、3800万株和9寸。
自竹业致富工程以来,全省每年的竹林垦复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大大提高了我省的竹林质量。2.4资金扶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对竹林基地的建设,省厅始终给予积极的资金扶持,尽管数量有限,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将新建竹林基地(包括引鞭扩造)的补助起始面积定为1亩开始,凡符合设计标准并验收合格的,均给补助;每年拿出30-50万元用于对竹林垦复质量好、面积大、任务完成好的县,实行以奖代补。各地也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竹林生产。如霍山县仅这两年全县竹林垦复投入达240万元,六安市政府每年从以工代赈等经费中拿出了40万元用于竹林垦复,宁国市政府每年拿出8万元进行竹林生产表彰,并要求各乡镇财政拿出农特税的3%进行以奖代补。 千方百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做法。7-9月,是竹林垦复的最佳时间,俗称“七挖金,八挖银”,因此,在这期间集中时间、人力开展会战,是竹林生产的好经验。如霍山县政府每年7月份左右在全县开展以竹林垦复为重点的夏季林业生产穿插战,县六大班子领导齐上阵,划片包干。广德,宁国等地则确定9月为竹林垦复突击月,实行领导责任制,联村干部责任制,千方百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年年掀起竹林垦复的高潮。
2.5树立典型,多角度经营竹林 为扩大竹业的影响和知名度,调动广大干群竹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实施竹业致富工程时,我们树立了一批丰产示范和致富典型,以带动竹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促进竹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首先是在全省范围评选产生了18个“安徽竹乡”, 它们分布在7个市15个县中,竹林总面积面积达64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15.9%。如颍上县江口镇,虽地处淮北平原,但通过安徽竹乡的评选和竹子致富工程的实施,栽竹子也成了当地发展经济的热门,现全镇竹林面积已达到1.9万亩,成为淮北竹子第一镇,不仅在景观上构成了北方少见的四季常青的景色,也是当地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呈现了“家家户户都种竹,房前房后都是竹,精耕细作竹茂翠,竹业致富奔小康”的景象。其次是在广德建设了竹展馆,开展了安徽竹产品的评选活动。广德县还借举办第四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之机,不仅使全县竹子建设如火如荼,还建立了竹种园,目前这个竹种园已成为衡山森林公园重要景观之一。该县还在卢湖村通过竹林培育,新建和林区道路的修建,使卢湖竹海成为周边县市区居民节假日游憩休闲的好场所,并成了广德县的十景之一,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数在5万多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当前竹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几年,我省竹业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竹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竹子的经济效益好,无需国家的投入,群众也会发展的,既使有一点投入也是贷款的形式,而且利息也比其它林业项目高。由于竹子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不强,在经济上投入不大,在竹子的发展中基本上是以群众为主,从我省已有的竹种资源和适宜性分布,以及其发展潜力来说,我省发展竹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加快发展我们林业上的优势产业----竹业,是我们林业产业走向世界经济的重要方面,我们对此应有一个充分认识,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快竹业的发展。4、对发展竹业的再认识4.1 加快竹业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发展竹子是建立两大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竹子四季常青,枝叶繁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一个理想的防护林种。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10%,林冠下温度低3-5度,竹林的渗水率是草地的一倍,平均降水截留率11%。
与其它木本树种相比,竹林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林业中长中之短,慢中之快。竹林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一经营造成功,便可永续利用,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经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2 发展竹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发展竹业,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富山富民富行业的需要。竹材、竹笋加工产品种类多,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通过竹业开发,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同时,竹子的立地条件要求与杉木相近,可以作为山区杉木更新改造的理想树种之一,发展竹子也是山坡退耕还林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是平原地区庭园经济的理想树种之一。对于正在进行的林业内部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3 发展竹业是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竹笋被誉为“纯天然森林绿色食品”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A、B、C等,500克竹笋含蛋白质15克左右,比土豆多一倍。含氨基酸有18种之多,人们食笋后,能促进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减少中毒和肠癌的发生.中国很多地方自古就有食笋习惯,而且这个区域也正在扩大。竹汁是绿色饮料的珍品,内含几十种微量元素。竹荪是竹林中的副产品,被称为“山珍之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在食品的选择上不仅要味美,还要营养、保健,因此,发展食品竹业,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事业。 4.4发展竹业、是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竹海旅游的需要 竹子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园林四贤”中的梅、兰、竹、菊,都崐少不了竹子,大力发展和培育竹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崐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竹子固有的特殊景观对旅游也有很大意义,中国黄山、浙江莫干山、江西井岗山、四川竹海的“清凉世界”都是以竹林作为旅游胜地的,北京紫竹公园、安吉竹种园等都是以竹为特色的公园。同时竹林还是很多珍奇动物的栖息地。4.5 发展竹业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天然林的需要 竹林一身都是宝,用途广泛,从枝、叶到根,从笋到笋壳,均可利用。竹子已突破传统的利用领域,在建筑、轻工、食品、饮料、包装、家具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特别是阔叶树的禁伐,优质地板等木材用品将有很大的市埸缺口,而竹胶板、竹地板、竹拼花板、断面板等则由于工艺的改进,将以成本低,质量好来做为补充和替代品,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竹编、竹雕、竹工艺、竹日用品等历史悠久工艺精细,居世界之崐首,也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强项。在进入WTO后,更是一项在世界经济中有竟争力的产业。因此,发展竹业也是出口创汇的需要。5.竹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根据安徽竹类资源的分布与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安徽竹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5.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竹业是加快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富山富民富行业的需要。我省发展竹业有条件很多,如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等。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不懈的抓住竹子不放。竹产区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对发展竹业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为政府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切实加大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真正把竹业做为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5.2增加竹业的投入竹业的发展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就必须增加对竹业的的投入,必须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来推动竹业的发展。首先国家要象扶持商品用材林生产那样,扶持竹业的生产,要将竹林这一优势树种,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势产业。其次要加强竹子育林基金的管理,不仅要收足,而且要用好,做到期取之于竹,用之于竹, 以竹养竹。
三是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各地政府和竹农增加结竹业生产的投入,特别是增加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四是积极创造条件,迎接WTO的到来,积极引进外国资本投入竹业生产。五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办竹业,吸引各行各业各界人员对竹业生产的投入。经营布局规模化,经营目的的多样化,特色化安徽竹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皖南和大别山区,两地竹种数占全省竹种的100%,竹林面积占全省竹林面积的80%以上,因此,全省竹类资源发展的重点 应当在这两个地区。一方面通过科学培育,提高现有竹林的质量,快速发展竹产品产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引栽发展优良经济竹种,大力营造高效竹林基地,使竹产业逐步 形成气势,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在发展竹类资源时,宏观布局上要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微观管理上要实行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走集约经营的路子。除了做好主导竹种--毛竹的发展外,对一些当地优良竹种,还应根据每个竹产区的竹种资源和其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好特色竹种的发展,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形成特色化经营,以有利于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5.4 进一步优化竹业生产结构当前在竹业资源培育、加工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竹业结构。
一是要优化竹林资源结构,下大力气改造现有毛竹林,培育丰产竹林,并通过扩鞭、新造等手段造成来增加资源总量;大力发展特色竹林,景观竹林、风景竹林,对竹林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分类经营,在稳产高产上下工夫。二是优化加工结构,要研究和开发各种适销对路的竹产品、笋用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特别是要重视通过股份转化、资产重组等手段组建一批竹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办法,带动竹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三是优化管理发展竹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林业主管部门在争取上级的各项优惠和资金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竹类资源开发利用中有关政策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特别是要发挥好各级竹产业协会和竹子学会的作用,为竹业生产提供技术、经营等信息服务,推动竹业的发展。5.5 进一步抓好科技兴竹,做好分类经营竹类资源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竹林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竹林的集约化管理,必须体现三个原则:一是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追求主导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主导经营目的不同,将竹林划分为材用竹林,笋用竹林,笋材两用竹林,纸浆竹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竹林,风景观赏竹林等来经营。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同类型 的竹林,其竹种选择,立竹密度,立竹大小,竹林结构,立地生产条件,林地水肥管理,留养与伐竹技术等经营措施均不一样。
要因地制宜选用先进衫技术,使其定向性强,综合配套,效果显著。三是技术措施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稳定。通过控制林地经营方式和竹林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和竹林生产力的衰退。而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科技兴竹的关键,只有劳动者掌握了丰产技术,才能转化生产力。要通过办技术培训班、印发科技书籍、抓科技示范点、组织专家进行现场 讲学,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普及竹业生产知识,培育农民技术员和开发带头人,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要根据竹业生产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研攻关,并应积极有效地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别是一些专利技术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品的竟争力。国家、省市县要培育一批自己的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从竹林生产到点竹加工利用的不同典型,要从研发、培育、加工利用、信息交流多方面全面推进,促进竹业的整体发展。要鼓励和支持社会上有知识,有资金,有管理经验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竹类资源的培育与开发,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5.6 经营品种优良化和经营生产产业化经营竹种的优良化,也是决定竹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现有的主要经济竹种中有雷竹,高节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石竹等为优良笋用林竹种,红壳竹,早园竹,燕竹,水竹,台湾桂竹等均为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刚竹,淡竹,毛环竹,紫竹,桂竹,花竹等为优良材用竹, 应当大力 推广应用,还有一些处于野生状态的优良经济竹种,应加强研究挖掘。
此外,还要加大外地优良经济竹种的引种工作力度,以丰富安徽的优良竹种,为竹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种质资源基础。竹类资源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资源培育,产品加工与市场营销一体化的路子,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我省的竹产品加工业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加工业的发展还滞后,竹材加工量仅为30%左右,大量竹材和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江浙等地,经济效益不高。如何提高加工增值能力,提高竹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是当前安徽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要加快竹产品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在皖南和大别山区建立一批大中小不同级别的竹笋与竹制品交易市场,以市场促加工,由加工带动资源的高效培育;另一方面,要发挥一些中界机构作用,如由省竹产业协会组织建立全省联网的竹产业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指导全省竹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