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的美丽乡村
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4月24日至25日
由内蒙古电台、山东电台
广东电台、浙江之声
等全国知名电台组成的
“美丽乡村浙江行”全媒体采风团
走进我县
两天里
采风团先后走访了
海游街道前郭村
蛇蟠乡
花桥镇方家渔村
近30名新闻工作者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直播等全媒体传播形式,集中报道了我县乡村的新风貌、农村生活的新变化、农民群众的新感受,真实生动地展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成就。
第一站
探访前郭村的盆景致富路
从甬台温高速三门出口向东不到2公里
就见到一株昂然挺立的百年老樟树
这便是采风团探访的第一站
三门赫赫有名的“盆景村”
——海游街道前郭村
行走在盆景村,一处处品种各异、造型别致的盆景相继入眼而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皆是盆景之美,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取景,记录下这独特的乡村风情。
“盆景产业是如何发展而来的?现在,村里集体经济咋样?”一位记者好奇地问道。
“过去,前郭村是附近有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该村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抓住盆景文化做文章,依托20多年的盆景制作经验,着力打造‘盆景村’休闲特色产业,打造美丽庭院、增创美丽经济。”海游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志元笑着说,2015年开始,该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还走出了一条由盆景带来的“美丽产业强村、全民创业致富”新路子。
在村口不远的盆景交易市场,件件制作精美、自然生动的盆景艺术品陈列展架。在一间间小木屋前悬挂盆景户的个人信息牌,展示他们的姓名、联系方式、种植经验和收款二维码。当日,采风团恰好遇到了一位特地赶来购买盆景的上海客户徐先生。
“请问您是怎么知道前郭村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通联部主任董云静问道。
“我是从网上知道前郭村的,这里的盆景素材非常丰富,我在宁波开会结束后,特地绕到这里购买盆景。”徐先生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前郭购买盆景,不一会功夫,他便成交了3件盆景,售价达2万余元。
互联网+盆景,让前郭盆景经营户们尝到了甜头。“目前,村里共有七八十户是盆景大户,散户也有一百来户。盆景市场发挥集聚效应后,村中盆景经营户平均年收入能有20万元,更有企业高管辞职回乡从事盆景产业。”丁志元介绍道。
前郭村依托盆景走出的乡村振兴之路,令采风团记者们感触颇深。“前郭村发展盆景产业,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致富了百姓,恰好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广西广播电视台南宁记者站站长彭龙对前郭村的发展模式十分赞赏,“前郭盆景销售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好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快车,避免了市场拥挤和混乱,让百姓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站
感受海岛蛇蟠的魅力“蝶变”
离开前郭村后
采风团第二站来到蛇蟠乡
作为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电影
《渔光曲》的外景地之一
蛇蟠乡逐渐为人所熟知
“这里为什么叫蛇蟠,是因为有蛇吗?”抵达后,记者们首先对蛇蟠的地名产生了兴趣。
“蛇蟠,是三门唯一的海岛乡镇,为台州市海域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位于三门湾蛇蟠洋,西距三门县城17.5公里,经旗门海游两港,接猫头山水道,沐五屿长风巨浪,蛇蟠岛环海独立,亘古未已。鸟瞰全岛,状如蛇蟠龙蛰,遂有其名。”蛇蟠乡宣传委员陈丹丹当场解答了记者们的疑问。
“那过去和现在的蛇蟠乡发生了什么变化?老百姓有着怎样的切身感受?”一位记者同时抛出两个问题。
陈丹丹介绍,近年来,蛇蟠乡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优化海岛环境。昔日空中蜘蛛网般交织着的线网,如今被统一埋到了地下;道路边杂乱无章的废物堆,被绿化带代替……
如今,漫步渔光曲路,一面面海文化元素的壁画跃然于墙面,一条条花草点缀的彩色渔船静“坐”于路边,一幢幢海岛风情的“浙派民居”排列于路两侧……眼前这一道道风景,勾勒出蛇蟠乡“蝶变”后的靓丽画卷。
“镇域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成为景观。要通过整治让群众得实惠,这是工作的落脚点。”蛇蟠乡党委书记陈红琴表示,该乡持续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载体,如今文明乡风已经深植到每个蛇蟠乡村民的内心,催动着大家共享共治,以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个角落。
“以前这里环境差,很多游客都选择去更好的饭店吃饭,现在店铺环境好了,环境也更美了,我们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村民李建周在岛上开了8年饭店,他笑着说,家乡蝶变后,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第三站
走进方家渔村的幸福生活
这里
白墙黛瓦隐匿在青山绿水间
山花烂漫,天空澄碧,纤云不染
这里
就是采风团探访的美丽乡村第三站
——花桥镇方家渔村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错落有序的农家别墅,方家渔村成了县内外游客采风、休闲的场所,发展农家乐逐渐成熟。2017年,在花桥镇的包装支持下,方家渔村旅游品牌正式打响。
采风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方家渔村养殖塘、村内民宿、龙头山摄影平台、文化礼堂等地。由此,记者们了解到方家渔村村民主要以外出或在家承包养殖谋生,村民腰包渐鼓的同时,进行了整村规划、全面改造,如今,家家户户建起了小康楼。
随后,记者们还深入到村民方学云家中采访。方学云和多数方家渔村村民一样,住在一栋小别墅里,记者们一进门就被他家华丽的装饰吸引住了。“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河南新闻广播新闻采编中心评论部副主任张华婧问道。
“我们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养殖,年收入大约20万元,同时家中3间民宿还可以贴补家用。”方学云笑着说,像他家这样收入的村民在方家渔村比比皆是,“我们一家六口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觉得很幸福。”
采风团发现,如今在方家渔村,不仅有一饱眼福的山海风光,还有一饱口福的海鲜美味,更有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民宿。目前,该村民宿共有6户42张床位,周边餐饮接待能力可达每天上千人左右。
雨中,登上龙头山摄影平台,云雾缭绕,美丽渔村和连片养殖塘尽收眼底,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美景。在花桥镇党委书记丁宏苗的介绍下,采风团详细了解了花桥的历史、养殖产业、乡村旅游开发等情况。
据介绍,花桥镇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水、滩涂资源和文化底蕴,围绕“一果”“一鲜”“一画”,融入摄影、“水产+柑橘”特色产业等元素,着力打造“海上田园”摄影小镇,并设置了栅下“S”湾等12个摄影平台,逐渐延伸摄影空间,形成摄影景观集群,撬动“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点。
“海上田园”摄影小镇
栅下S湾 胡传斗 摄
龙头山摄影平台
“站在龙头山眺望,你会发现,这里的民居错落有致,山后就是大海,风景特别优美,犹如身处仙境。这里的生活,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湖南株洲新闻广播主持人熊佳琪表示,方家渔村的美景,让人恋恋不舍。
最后,采风团一行在方家渔村村口合影留念,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
中国蓝新闻、掌上三门
联合进行了视频直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美丽乡村点赞
为大美三门打call
图文:李贝妮 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