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为特种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属福鳍鱼纲,自卢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的一种鱼类,俗称:纳锥,石锥,猪麻锯,辣椒鱼,刀枪鱼。拉丁文学名:Mastacembelusarmatus。大刺鳅为我国原生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各水系。栖息于有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底栖动物、虾类和部分藻类为食。目前,由于水质的污染、过度的捕捞和拦河筑坝等人为因素使得大刺鳅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南方各水系的濒危珍稀野生水生品种。在天然水域,该鱼常见个体一般为25?50克,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以上,生长慢,病害少,肉质细嫩,具有益气壮阳,消渴利尿等功效,属于原生态稀缺水生鱼类,被人们视为滋补珍品。国内现已开展大刺鳅的人工驯化养殖研究,主要是捕捞江河中的野生亲鱼经筛选、人工驯化养殖后进行人工繁殖,生产鱼苗,并饲养为成鱼出售,但繁苗量极少,大多数养殖所需苗种仍然靠捕捞野生苗种。因此,目前,不管是其人工繁殖技术还是人工养殖技术均还不够成熟,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特别是其养殖模式和技术还需进行大量的科技攻关。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目前池塘养殖大刺鳅养殖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刺鳅一鲫鱼一轮叶黑藻生态养殖模式。

[0005]根据上述所述的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Ca)养殖池的选择:

池塘面积300?667平方米,养殖池一边浅、一边深,池深2.0?3.0米,水深1.5?

2.5米,壤性土质底,池底淤泥厚度低于10厘米,有独立的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

[0006](b)养殖池的处理:

在谷雨前后将养殖池的水先排干,在池底铺上5厘米细砂,按照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

100?150千克兑100-150千克水后,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消毒,10天毒性消失后,移栽轮叶黑藻。

[0007](C)轮叶黑藻的移栽:

主要有二种方法,一是营养体移栽法,将长至10?15厘米轮叶黑藻切成5?8厘米左右的段节,每667平方米按20?30千克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砂泥中,再将池水加至15厘米深,15?20天后长出大量的新生轮叶黑藻,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宜使用化肥;二是芽苞种植法,2?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播种前往池水加注新水5?10厘米,选择晴朗天气,每亩用种400?500克,将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行距和株距保持在15?20厘米,水温18°C以上时,5?10天即可发芽,随着芽苞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

[0008](d)大刺鳅和鲫鱼鱼种的投放:

养殖池内轮叶黑藻生长较茂盛时,每667平方米放体重重量5?15克的大刺鳅鱼种3000?4000尾,体重重量10?25克的彭泽鲫鱼100?200尾,鱼种入池前用浓度3%?5%的以氯化钠计食盐浸浴5?10分钟。

[0009](e)养殖池的管护:

在池面四角用竹子围载水葫芦,水葫芦栽种面积不超过养殖池总面积的I / 4,养殖池底部按池底面积的1%分别布置卵石和Φ50?110毫米的塑料管,作为大刺鳅栖息隐蔽场所。

[0010](f)饵料的投喂:

养殖过程投喂蝇蛆和黄粉虫,不投喂其他任何配合饲料,投喂量按大刺鳅体重重量的2%?3%每天早9:00和晚5:00分2次投喂。

[0011](g)水质调控与病害的防治:

养殖池保持微流水,每15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30%?50%,注意温差控制在2°C以内。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I次,不用其他任何药物。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模式生态新颖,大刺鳅-鱼-轮叶黑藻养殖模式是发展大刺鳅养殖的一种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蝇蛆和黄粉虫喂大刺鳅、大刺鳅的粪便以及剩余和死亡的蝇蛆等被底层的鲫鱼摄食,鲫鱼和大刺鳅粪便为轮叶黑藻以及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轮叶黑藻和水葫芦既净化了水质,又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大刺鳅和鲫鱼的生长,轮叶黑藻和水葫芦又可作为鱼、猪的优质青饲料,实现了鳅、鱼、草良性循环,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安全可靠。本模式不施肥、不用药,所有鳅、鱼、草产品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年每667平方米净产大刺鳅300?350千克,彭泽鲫50?100千克,轮叶黑藻300?500千克,每667平方米产值4.5万元,利润1.5万元。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一

本发明是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采用大刺鳅一鲫鱼一轮叶黑藻生态养殖模式。

[0015]根据上述所述的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Ca)养殖池的选择:

池塘面积300?667平方米,养殖池一边浅、一边深,池深2.0?3.0米,水深1.5?

2.5米,壤性土质底,池底淤泥厚度低于10厘米,有独立的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

[0016](b)养殖池的处理:

在谷雨前后将养殖池的水先排干,在池底铺上5厘米细砂,按照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兑100-150千克水后,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消毒,10天毒性消失后,移栽轮叶黑藻。

[0017](C)轮叶黑藻的移栽: 营养体移栽法,将长至10?15厘米轮叶黑藻切成5?8厘米左右的段节,每667平方米按20?30千克均匀泼洒,使茎节部分浸入砂泥中,再将池水加至15厘米深,15?20天后长出大量的新生轮叶黑藻,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宜使用化肥。

[0018](d)大刺鳅和鲫鱼鱼种的投放:

养殖池内轮叶黑藻生长较茂盛时,每667平方米放体重重量5?15克的大刺鳅鱼种3000?4000尾,体重重量10?25克的彭泽鲫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