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看字,可听语音哦,也可边听边看。
1、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饲养强群是养蜂的基本原则,长年饲养强群,可有效地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一些高产蜂场所以产量高、收入多,长年饲养强群是个主要原因。据1996年嵊州市7个蜂场调查,其中3个蜂场长年饲养强群,蜜、浆产量高,310群蜂年纯收入158100元,群均纯收入510元;另4个蜂场有蜂250群群势平平,年纯收入6.5万元,群均纯收入260元;其中王浆产量,前者年群均产5.55公斤,后者为2.8公斤,几乎相差1倍。
强群所以能高产、高收入,是因为强群有3大优势:采集力强、繁殖力强、抗病抗逆力强。笔者1994年油菜大流蜜期做过试验,一个12框足蜂的强群6天累计收蜜6.5公斤;把该群分开为2群,6天累计收蜜4.2公斤,减少2.3公斤,这就是说,同样的蜂量,强群蜂蜜产量比弱群增加1/3。强群还由于哺育蜂多、蜜蜂密集,促使蜂群产生轻度分蜂热,提高了工蜂泌浆积极性,可提高王浆产量。又如每年春繁前期常有寒潮侵入,当气温骤降到零下七八度时,弱群蜜蜂缩紧,常常边脾子冻坏造成损失,而强群由于蜂多密集,护脾蜂多,有力量抗御恶劣气候,可以避免损失;再如蜜蜂白垩病,同一蜂场、同一蜂种、同样饲料、同样管理,强群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而弱群发病快而重。其原因强群蜂多力量大,一有病尸,及时拖出巢外,把巢房清理干净,大大减少了病菌传染的机会,弱群则相反。此外,饲养强群还能降低成本。强群与弱群相比,无论在蜂具损耗上、饲料上,还是人工管理上,都可降低成本。所以在养蜂策略上,养得多而弱不如养得少而强。
2、饲养强群的基础、在于全力搞好秋季繁殖
实践证明,饲养强群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举措。然而如何把蜜蜂养成强群,尤其是长年维持强群、就不太容易了。根据笔者实践体会,要养成强群,首先要全力搞好头年的秋季繁殖。有了数量多、质量好的越冬适龄蜂,为强群春繁奠定了基础,才可以争取全年生产的主动。反之,秋繁搞得不好,越冬蜂不足,春繁基础薄弱,蜂群也就强不起来了,养蜂人有"一年之计在于秋"之说,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养蜂者,总是把秋季繁殖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如何搞好秋繁,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狠治蜂螨,保证越冬蜂的质量
越冬蜂的质量十分重要,因为它要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如若质量不佳,蜂群就难以保存到春繁。造成秋繁新蜂体质不佳的最大危害是蜂螨,螨害严重时将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
治螨,首先要了解、掌握蜂螨的消长规律,蜂群群势上涨,蜂螨寄生率下降;反之,蜂群群势下降时,蜂螨寄生率则急剧上升。以浙江为例,到了秋季,蜂群经过越夏,群势大大下降,而蜂螨寄生率急速上升,所以秋季螨害特别严重。由此可见秋繁之前狠治蜂螨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把蜂螨寄生率降到最低点才能保证越冬蜂的质量。
治螨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效果的好坏。
①治螨重在效果,不求次数。例如用水剂喷治时,在喷治了脾上的蜜蜂后,把蜂抖落再喷脾。喷治时要上下、左右交错喷打,巢框上梁、下沿及两边和隔板、箱壁、箱底、副盖等都要喷到,不能留有死角,这样才能提高治螨效果;喷雾器质量要好,雾点要细,若雾点太粗不但喷打不匀还会伤蜂;用升华硫治螨如果用药不当,会造成蜜蜂慢性中毒。撒施时和滑石粉充分拌匀,均匀地撒于蜂路或框梁上;用片剂挂治时,除挂对角外,靠近巢门处也要挂,以增加接触面,提高药效,使用2周后,翻面再使用,治螨时间尽可能选择在蜜蜂出巢前和回巢后,以提高杀螨效果。
②要严格掌握用量,蜂药是有毒的,过量就会造成蜜蜂慢性中毒,量少了达不到治螨效果,一般应按厂方说明书上的标准用药,但目前总的倾向是超量用药,的确,药的浓度高了,杀螨效果提高,但却对蜜蜂产生了药害,结果蜂螨少了,蜜蜂数量也减少了,用药过量造成的蜜蜂慢性中毒,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
③治螨不可以长期使用同一种蜂药,应轮换使用不同品脾,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④购买蜂药时要注意是否有厂名、厂址、批准文号和出厂日期等等,慎防假冒伪劣蜂药;特别要注意有效期。过期蜂药效力不佳,甚至无效,使用后会贻误治螨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⑤治螨除用药之外,还需综合防治,以减少蜂螨寄生率,蜂螨喜欢在雄蜂房内产子,所以刈除雄蜂房可以有效地降低蜂螨寄生率。平时要切断传染蜂螨的途径,尽可能减少带螨蜂与健康蜂的接触。不使用未经消毒的蜂具、蜂箱等等;放王越冬的蜂群,春繁前往往有少量封盖子,蜂螨大多集中潜入封盖子内,忍痛刈去,可以收到很好的治螨效果。
第二,育秋王更替老王,提高产卵量,增加越冬蜂
用新王更替老王,是提高产卵量、增加越冬蜂的一项十分有效的举措。因为蜂王自早春以来不断地产卵,体弱力衰,到了深秋产卵积极性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步缩小产卵圈,甚至会停产。所以用老王秋繁难以养成强群。新育的秋王情况则不同,她产卵积极性高、卵圈大、抗寒抗逆能力强,停产也迟。笔者做过试验:用同样群势、同样蜂种、同样饲料、同样管理,新王比老王多育出50%-80%的越冬蜂。用秋王更替老王的另一个好处是:把换出的老王加以利用,发挥其余热,组成双王群,产几代子后并入基本群可大大加强基本群的群势。秋王多了可以增加双王群或作越冬和春繁失王时备用。
秋季育王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因为:一、培育1只春王,一般要从基本群中提出一二框带蜂的出房子脾。一个中等蜂场,若培育40只新王,就要提出40~80框蜜蜂和老子脾。此时正值采集油菜蜜和生产蜂王浆的重要时刻,一旦提出几十框蜂和老子脾,就会大大削弱生产群的群势,减少了蜂产品的收入。育秋王代替春王,就可避免上述缺点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二、育秋王更替老王、劣王,可提高产卵量、增加越冬蜂,能为强群春繁奠定基础。三、多育秋王、有条件组织成双王群春繁,有利于加速把蜂养成强群。四、用秋王更替老劣王,可以减少分蜂热的产生,有利于维持强群。秋王仅产几代子就关王停产,到春繁放出时仍处于青年时期,分泌的蜂王物质多,可以避免或减少分蜂热所造成的损失。
有人认为秋王素质不佳、利用价值低,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实践证明:只要思想上重视、措施上有力、管理上勤细,同样能够育出高质量的秋王。育好秋王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秋季蜜粉源众多,以浙东来说,就有足够的蜜粉源,可以满足育王群的需要;二是气候适宜,秋季有"十月小阳春"之称,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是处女王婚飞、交尾的适宜气候;三是秋季睛天反比早春多,风和日丽。有利于处女王婚飞和提高交尾成功率,再加上人的因素,完全可以育好秋王。
为了保证育好秋王,在育王时间上要周密安排好,育王过早,气温尚高,外界蜜粉源尚少,育出的新王质量较差;育王时间过迟,气温下降、雄蜂减少,交尾成功率低.以浙东为例,分2批育王较好。第1批在8月下旬前后,使新王交尾处在杂交水稻开花扬穗期,此时花粉多,也有其它零星蜜源,这批新王成功后,作为更替老王之用;第2批9月中旬前后移虫育王,茶花期交尾,此时蜜粉源充足,晴天也多,气候凉爽,对婚飞和交尾十分有利,成功率高,这批新王作为组织双王群和作越冬、春繁期失王的后备蜂王。
第三、勤管细管,为蜂群秋繁创造适宜小气候,促进繁殖
①秋繁开始前,调整好蜂脾关系,紧出多余的脾,达到蜂多于脾,以利工蜂护脾保温和散热,扩大子面。②喂足粉蜜。通过全面检查,对巢内存蜜不足的蜂群,应用浓糖喂足,直至脾角起白蜡;缺粉的蜂群补喂花粉。在此基础上每晚奖饲,以提高工蜂泌浆积极性,促使蜂王多产卵。③及时互调子脾,平衡群势。把弱群卵虫脾调给强群哺育,发挥强群哺育蜂多的优势;把强群的出房子脾或老子脾谓给弱群,以强补弱、增强群势,共同加速发展。④继箱双王群停止生产蜂王浆后。提1只蜂王上继箱、上下双王繁殖,提高产卵率。⑤合理扩巢,促进繁殖。秋繁时的气温在一天天下降,因此在秋繁中期以后。不宜过快加脾,务须保持蜜蜂密集。以防寒潮到来时冻坏边脾子。⑥调控巢温,为蜂群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繁殖群中的巢温应保持在34.5-35℃之间,巢温过高或过低都对繁殖不利,要人为地做好蜂群的散热与保温工作。秋繁前期气温尚高,重点是做好蜂箱遮荫、充分供水、浇湿场地、放大巢门。以降低巢温和增加湿度、秋繁后期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应相应地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尤其是冷空气到来时。要缩小巢门,巢内放置保暖的草;当寒潮侵入时,气温会骤降到-7~-8℃、此时箱后和箱上应覆盖稻草夜间套上尼龙布,以减少冷空气侵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