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齐鲁大地天寒地冻,而淄博经济开发区沣水镇大高村的香菇大棚里却充满了丝丝暖意,一条条菌棒整齐排列在钢管搭建的架子上,圆润可爱的香菇像一个个小精灵,撑起了大高村村民的“致富伞”。
随着覆盖大棚的保温棉被缓缓拉起,大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雷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香菇的世界。“这个大棚面积有250平方米,每个架子有7层,共放置了9000个菌棒。”李雷介绍道。像这样的大棚,大高村共新建了26个,2020年启用了其中的13个,全部用来种植香菇。棚内干净整洁、喷洒装置、菌棒注水设施等一应俱全,由于昨天下午刚安排过统一采摘,所以现在棚内的香菇数量不是很多。
针对村集体收入不高、村民老龄化严重、经营方式分散等客观问题,2019年,大高村依托淄博枝鹊农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法人代表,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走上了一条强村与富民的共赢之路。
“发展产业要有规模才有优势,村里先后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0亩农田用来发展产业,每亩地每年向村民补贴700元。”李雷说。土地有了,帮扶资金到位了,种植经济作物的发展思路也定了,具体选什么经济作物来种呢?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扶下,李雷先后到沂源等地考察蘑菇种植,并邀请专家来村实地考查种植条件,探讨香菇种植可行性。经过多方论证,大高村具备发展香菇种植的条件,2019年10月,李雷拿出一个大棚来做香菇种植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说干就干,大高村通过村集体出资加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343.5万元,启用了13个大棚的香菇种植。“目前村里有86名村民认购了股份,每股5000元,每户最多认购两股,每股的投资回报率定为10%左右。”李雷说。合作社分红后的收益被分为两部分,50%进行留存,用于补充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剩余50%纳入村集体收入账户和扶贫储蓄金,作为村集体稳定收益和慈善救助储备,为村集体持续增收和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香菇大棚除了能给村民带来分红收益,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工作问题,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0余名村民被安排到合作社上班,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蘑菇采摘和运输等工作,与原来靠天吃饭相比,村民收入有了显著提升。“不出村就能上班,工作也不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合作社上班的村民岳士宾说。
大棚运营之初,由于村民没有种植经验,李雷便联系菌棒提供商每周来村指导三至四次,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工人已熟练掌握了整套种植流程,香菇产量也稳中有升。为了方便香菇储存,大棚旁还修建了一大一小两个冷库,未能及时售出的香菇会被放到冷库里暂存,延长香菇储存时间,确保卖个好价钱。“这里的香菇个大、饱满、品相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呢。”一名前来收购香菇的批发商边装边说。
除了现有的26个大棚,大高村还新建了4个蔬菜大棚和2个空调大棚,以此来实现大棚种植多样化。流转的200亩土地中,有40亩已种植了桃树,今年春天就能看到朵朵桃花迎着春风开放。“今后,大高村将充分利用好合作社这个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增收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李雷语气坚定地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蒲泫奇 通讯员 孙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