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坚持走特色产业振兴乡村之路,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蜜瓜、西瓜、毛辣子等特色种植业,有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蜜瓜铺就甜蜜致富路

4月22日,广至藏族乡新堡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划线、打眼、搭建钢架……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徐徐展开。

村民马彩慧一行人拿着铁锹在钢架中来回穿梭,填埋铺设好的农田灌溉管道。她说:“农闲时,我们就在附近的产业园做零工,每天工资220元,既能挣钱,也能顾家。”

“园区工人大部分是附近村民,不仅能领工资,还能学习种植技术,为今后产业发展打基础。”瓜州县露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漆小强说,合作社种植蜜瓜十余年,有成熟的经验、技术和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广至藏族乡依托“联农带农”机制,在去年实施200亩连栋钢架蜜瓜大棚的基础上,继续按照政府建基地、企业投资建设的模式,投资衔接资金671.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95万元,在新堡村蜜瓜产业园区新建连栋钢架大棚545.5亩,由露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带动7户脱贫农户租赁种植,形成“园区带农户”的致富合作模式。在带动脱贫群众增收的同时,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统筹解决脱贫户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务工就业和返乡创业难等问题。推行“合作社+脱贫户+村集体”共同发展模式,紧盯一户一策,有效开展产业扶持和就业扶持。

“小糖丸”西瓜抢“鲜”上市

行走在广至藏族乡岷县村戈壁农业园区“小糖丸”西瓜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一个个碧绿滚圆、小巧玲珑的西瓜进入成熟季。

采摘、称重、装箱……村民王翠菊正在瓜棚中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的西瓜长势非常好,一棚瓜能摘1500多公斤,我家两个大棚保底收入4万元。”王翠菊难掩喜悦地说。

“我家温室西瓜从4月13日开始采摘,到现在卖了7000多元。”岷县村村民陈学芳一边往箱子里装西瓜一边说,“小糖丸”西瓜生长周期短、大约三个月,一年可种两茬,相比其他一年两茬的作物,温棚利用周期至少提高了一倍。

广至藏族乡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植的“小糖丸”西瓜皮薄肉厚、香甜可口、糖分含量高,备受青睐。“我从陕西过来旅游,当地朋友强烈推荐‘小糖丸’西瓜,味道确实不错,所以买了两箱让家人尝尝。”游客张建说。

近年来,岷县村坚持“先找市场、再签订单、后抓种植”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党支部+收购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国内知名果蔬企业广州金山“小糖丸”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先行先试的方式,示范种植“小糖丸”西瓜80棚。

西瓜采取有机无土栽培、膜下滴灌、温室育苗、吊蔓栽培、全程跟踪等新技术,实现了降成本、提品种、增效益的目标。同时,采取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水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的新模式,达到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实现了种植技术、管理模式、营销方式三个方面的突破。

奏响增收“椒”响曲

走进广至藏族乡卓尼村辣椒种植基地,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鲜嫩青翠的辣椒挂满枝头。

“我们种植的毛辣子都是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不用担心销路,一年能收入4万元左右,对我们老两口来说够花了。”村民赵普说。

近年来,卓尼村充分利用戈壁农业发展优势,把毛辣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打造“广至藏乡毛辣子”品牌,为当地群众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卓尼村党支部书记乔建武说:“卓尼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毛辣子已经从零星种植发展到了规模化种植。设计包装、注册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现在毛辣子已经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

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乔建武积极争取民族发展资金80万元,将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集毛辣子分拣、加工、包装、仓储、冷链为一体的特色果蔬车间,进一步推动毛辣子产业链精细化发展,提高毛辣子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特色果蔬车间建成后,可以辐射带动全村种植日光温室毛辣子,保证‘菜篮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毛辣子。”乔建武说。

目前,毛辣子种植产业初具规模,技术也趋于成熟,全村种植毛辣子70棚,带动农户46户。卓尼村还按照打造“独一份、特别好、好中优、错峰头”的“甘”味品牌思路,通过“园区+产业+农户”经营模式,打造“广至藏乡毛辣子”品牌,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实现了小产品走俏大市场。

广至藏族乡党委书记周文剑说:“广至藏族乡借助设施农业面积大、群众种植技术好的优势,创新发展思路,聚力‘一村一品’,形成系列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酒泉融媒记者米静刘铁成通讯员王翠

cctv2致富之路_种植农业致富之路_致富之路大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