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印通讯员刘鹏
立夏刚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近400座农业大棚里正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有的移栽吊篮西瓜、甜瓜种苗,有的细心呵护刚刚长出的网纹瓜、羊角蜜,还有的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西红柿、圣女果。大家正铆足干劲,种下“希望苗”,收获“致富果”,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空港新城徐徐展开。
“这是村里的致富棚、希望棚”
“棚里上一茬种的油麦菜、菠菜、茼蒿都卖完了,现在种的甜瓜很快能上市了。”在空港新城北杜街道龙岩村大棚里,村委会副主任魏苏周高兴地说,“这是村里的致富棚、希望棚,都盼望着有个好收成。”
魏苏周告诉记者,龙岩村去年9月开始发展大棚果蔬种植产业,目前已经建成17座温棚、12座拱棚,主要种植油麦菜、菠菜、茼蒿、西红柿、圣女果、黄瓜、甜瓜等蔬果。
4月中旬,龙岩村第一茬大棚甜瓜上市,开园当天就卖出60箱,收入4800元。
“刚开始谁心里也没底,我们村干部就带头干,等见了成效挣了钱,大家自然会支持。”龙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运动说,蔬菜瓜果销售火爆,大家不仅担忧少了,还主动提出要发展大棚。
“一天能挣70元,加班还有加班费,离家也近,好得很!”大棚里,龙岩村村民王菊花手里忙个不停。“平时浇水、覆膜、采摘啥都干,还有礼泉、泾阳的人到咱这棚里干活哩!”王菊花说,因为大棚蔬菜瓜果供不应求,春节期间大家还加了班挣了钱。
“等今年夏季瓜果卖完了,我们打算开个会给算算经济账,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大棚种植,大家一起增收致富。”魏运动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计划再增加20座大棚”
“这是碧娇品种的圣女果,品质好、耐储存,一公斤可以卖20元左右。”离龙岩村不远,杨家寨村兴园家庭农场的大棚里,果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一串串饱满的圣女果压低了枝头,陈尚和妻子杨媚嵛正带领工人抓紧采摘。
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为什么放弃体面的国企工作,回乡做起家庭农场当农民?
“国家这些年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我觉得跟着政策走肯定错不了,所以就回乡创业。”陈尚告诉记者,回到杨媚嵛老家杨家寨村,他们投资建成了10座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圣女果、甜瓜等蔬果,一座大棚年利润3.5万元左右。陈尚两口子用努力回应了刚回乡时乡亲们的质疑。
“虽然棚里的活不轻松,但是我们相信能通过努力一步步走上正轨。我们计划再增加20座大棚,把农场规模做起来。”杨媚嵛说,从建成投产到顺利销售,从水电接通到技术培训,是因为有空港新城农业农村局和街办的帮助,让他们最终能够坚持下来并不断扩大规模。
受益的不仅仅是杨媚嵛一家。空港新城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杨博介绍,空港新城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兑现各类政策性惠农补贴,还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让村民对发展设施农业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
“这是我们从江苏引进的种苗,等试种成功,可以向农户推广。”5月6日,在空港临空生态农业示范园,陕西空港城乡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土地经营部副经理李晓光正在大棚里观察新引进的“绿凤凰”西瓜种苗生长情况。
绿油油的种苗,是希望,更是财富。
“我们有平台化管理服务的优势,可以发挥示范效应,带动空港的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李晓光表示,示范园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营,采用“订单农业”及“合作种植”,吸纳辖区农户参与种植经营共同致富。示范园不但引进培育了“绿凤凰”西瓜、“泾番一号”西红柿等优良品种,还定期组织农技专家开展培训,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近年来,空港新城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目前,空港新城发展设施蔬菜1085亩、温室大棚314个、拱棚63个,还成功申报集体商标“北杜甜瓜”“北杜西红柿”“太平红杏”,地理标志商标“太平大枣”等,以好品牌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空港新城农业农村局高级主管韩冰表示,下一步,空港新城还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把设施农业抓出特色、抓出品牌,拓宽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