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通讯员 刘芳芳
春日好时光,农民采摘忙。2月22日,在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裴德相正在自家大棚内采摘芸豆角。“我主要种植的是龙椒,间作了些芸豆角,充分利用空间,价值增收不少,摘这一次能卖1000元。”裴德相乐呵呵地说。
2017年,裴德相通过租赁方式加入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又扩大规模,目前总计承包了两个各占地4亩的全自动配置蔬菜大棚。
裴德相介绍,他承包的这种无立柱高温大棚除了摘菜用人工,其余操作基本全可实现自动化,而且通过合作社的大数据智慧化管理,他种植的作物错时上市,经济价值也更高。“7月底到12月,我种植苦瓜,一个棚一茬的毛收入在10万元。元旦后,我又改种了龙椒,头茬已经采摘出售,目前每斤5元左右,比往年价格还略高。”裴德相说。
裴德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建一个这种高科技智能大棚大概需要投入五六十万,而租一个每年只需要5万元租金,并且合作社还会根据大数据分析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种植,抛除各项投入,两个大棚一年能净收入约30万元。
吃过午饭后,合作社的老社员项中国准备给自家的大棚进行施肥灌溉。只见他打开大棚入口处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将肥料加入肥料桶,按下自动搅拌按钮,肥料自动混合后便和水一起通过管道开始自动输送。
项中国介绍,现在种菜可是方便,不再像以前一样满身泥巴,放风、补光、喷药等都可通过手机指令遥控操作,外出办事也不耽误大棚看护,两个大棚夫妻两人就可轻松搞定,并且还不耽误农田各项耕作。
据悉,为了护航社员蔬菜“舒适”生长,安装在大棚内的各种智能探头和自动设备全权担负起了“保姆”职责,在大棚管理中起了大作用。通过南小王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负责人孙晓杰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农业所起的大作用。
孙晓杰介绍,合作社的智慧平台包含了大数据系统、物联网中控系统、价格数据监测分析、臭氧水灌溉秸秆还田、AI病害智能识别五项。“大数据系统清晰记录了每个大棚的智能配置,物联网中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大棚温度、湿度等各项物理指标的精准掌握,价格数据检测系统直接对接北京新发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以便对农户进行生产指导,AI病虫害识别则可帮助农户及时识别病虫害做好及时处理。”孙晓杰说。
经过多年发展,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周边 8 个村共4500 亩土地,入社会员已达420 户。因为直接管理农户生产经营,合作社也最能“贴心”地知晓农户需求。孙晓杰说,目前合作社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标准化,每棵蔬菜基本保持在30元的收益。
利润可观,刺激了更多新农户加入,也刺激了更多老农户扩大种植,对智慧化生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怎样增加植株产出,我们又联合专家研发了二氧化碳产生器,预计今年六月份就能投入使用。并且,对于冬季除雪费时费力问题,我们又研发了自动碳晶管加热毯装置,不久也将成为智慧大棚的‘标配’。”孙晓杰说。
好品质不愁“好婆家”。2019年,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功吸引山东泽远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央大厨房项目落地,进一步拉近了农户田间地头“一棵菜”与万千百姓餐桌“一盘菜”的距离。
在山东泽远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大厨房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芸豆角经过挑拣、清洗、切断、传送,进入包装箱。工作人员袁普超介绍,公司项目目前总投资1.3亿元,主要以合作社生产的辣椒、茄子、土豆、山药、芸豆等常种品种为原料,进行简单的半成品加工,直接供应省内的饭店、食堂、学校等。
“今年,我们还聘请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周长生担任公司的蔬菜精深加工首席技术专家,并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保持长期合作,进一步联合研发各种分切蔬菜和恒温食品,近期将新上麻辣副食品加工项目,进一步拉动合作社蔬菜收购和深加工。”袁普超说。
近年来,除了泽远中央大厨房项目,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还相继引进了丰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国食品谷双创中心项目等,全面打造集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乡村旅游、采摘民宿、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六产”项目,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年发送蔬菜10万吨、生产半成品食品14万吨,农产品销售范围遍及全国25 个省,年产值7.5亿元。“作为农业大镇,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农业优势,建设种苗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冷链配送为一体的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聚集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让更多群众得实惠。”青州市何官镇党委书记盖宇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