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世界范围内,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目前,我国的马铃薯产量是排在世界首位的。本文就马铃薯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一、马铃薯的生产技术
1、马铃薯品种的选择
在生产马铃薯的过程中,优质的马铃薯品种是实现稳产与高产的基础保障。在选择马铃薯品种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与实际的种植需求,尽量选用具备高产特性与较强抗病能力的马铃薯品种。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生产效益,尽量选用那些生长周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果生产的是菜用马铃薯,早大白、东农303以及费乌瑞等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如果生产的是用于淀粉加工的马铃薯,克新12、俄7以及黄麻子等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马铃薯种子的处理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马铃薯的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要对马铃薯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薯放置在十五摄氏度到二十摄氏度之间的环境中进行晾晒,同时将其摊铺成三到四层。在此过程中,为了使种薯能够均匀见光,每隔三天需要将种薯翻动一次。另外,在催芽过程中,要做好防雨措施与防冻措施,并及时的将病薯和烂熟淘汰掉。当种薯的芽长到一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切块了。其次,切块。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播种前的五天进行切块的操作。在切块前,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在切块时,需要准备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切刀。对于体型较大的种薯而言,可以从其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随后将顶部竖切。在切块时,要确保每个薯块都可以有一到两个健壮的芽眼。最后,拌种处理。在此过程中,种薯、甲基托布津以及、滑石粉之间的比例100:0.1:1。
3、选地与整地
在生产马铃薯的过程中,种植地块除了要具备土层深厚与土壤肥沃的特征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与排水条件。另外,要确保该地块前几年没有种植过马铃薯,前茬作物最好是谷类作物与豆茬作物。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要及时的开展整地工作,采用旋耕的方式进行灭茬,深松土地,把土地整平耙细,最后起垄,将垄高控制在二十五厘米,将垄底的宽度控制在八十五厘米。
4、播种工作
在播种马铃薯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最佳的播种时期。通常情况下,当十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十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了。其次,要对播种量进行合理的掌控,通常每亩地可以播种一百三十公斤左右的马铃薯种子。最后,结合马铃薯的品种特性与土壤肥力状况来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掌控。对于早熟的马铃薯品种而言,种植密度可以大一点,对于晚熟的马铃薯品种,种植密度可以小一点。在播种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的进行覆土镇压,覆土厚度在十厘米左右。
二、马铃薯的管理方法
1、田间管理要点
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做好施肥管理。结合土壤的肥力状况来施用底肥,每亩地施用农家腐熟肥一千五百公斤左右,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料六十公斤左右。对于缺乏钙元素与镁元素的地块而言,可以施用适量的钙肥与镁肥。在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期,如果出现了脱肥的现象,要及时的喷施叶面肥,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喷施两次。其次,做好水分管理。在对马铃薯进行灌溉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同时根据气候情况来对灌水量与灌水次数进行合理的掌控。
在马铃薯的发棵期与盛花期,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土壤的水分含量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在降雨量较多的时候,要做好排涝工作;在马铃薯的结薯初期,要减少浇水量,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在马铃薯的结薯期,要根据实际的气候情况与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在马铃薯的结薯后期,要严格的控制水分;在马铃薯收获的前十天,可以停止浇水。再次,做好中耕管理。在马铃薯出苗之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中耕耗锄;在苗齐之后,为了有效的提升地温,要及时的进行铲蹚;在马铃薯的发棵期,要进行第三遍的铲趟;中耕培土需要进行三次;中耕除草可以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最后,适时采收。在收获前的一星期左右,需要进行机械割秧的操作,并及时的清理地块中的马铃薯茎叶。对于早熟的马铃薯品种而言,通常在每年的八月中下旬就可以收获了;对于中晚熟的马铃薯品种而言,通常在每年的九月上中旬就可以收获了。在采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对马铃薯造成损伤,要合理的控制挖掘深度。
2、病虫害防治
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晚疫病、病毒病以及环腐病等是最为常见的病害,在防治过程中,要从综合角度出发来制定防治策略:优选抗病品种、选用无毒种薯、加强检疫工作、强化栽培管理、合理用药。在防治蚜虫、地老虎、蛴螬以及马铃薯瓢虫等常见害虫的时候,要积极的采用物理防治技术与生物防治技术,尽可能的使用低毒性低残留的绿色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