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处理一直是让畜禽养殖户们头疼的事情,但对于贵州领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姜继海来说,牛粪却成了宝贝疙瘩。趁着关岭大力发展“关岭牛”的东风,姜继海利用养殖“关岭牛”每年产生的大量牛粪来养殖蚯蚓,蚯蚓又能分解牛粪,分解后的牛粪变成优等有机肥,既解决了粪便的污染问题,还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环保产业发展之路,也用实际行动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脱贫致富。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记者走进关岭普利乡长田村蚯蚓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牛粪有序排列,基地负责人姜继海正在基地里查看蚯蚓的成长情况。“牛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是蚯蚓生长的“沃土”,经过蚯蚓处理过的牛粪,臭味基本被消解掉,用作肥料能够让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用蚯蚓来喂养家禽能够增加30%的产肉率,也会缩短一定的养殖周期;而用‘蚯蚓粪’种植水果,口感也很好。”说起用牛粪养殖蚯蚓的优势,姜继海头头是道。

据姜继海介绍,蚯蚓产出两个产品,一个是成品蚯蚓,另一个是蚯蚓肥料,顶级的生物有机肥。蚯蚓主要卖给渔具店,蚯蚓肥料销往周边的茶山、果林,药材种植基地。

有了“牛粪+蚯蚓”产业的支撑,姜继海继续开辟出了土鸡养殖、八月瓜种等产业,将自家基地产出的蚯蚓用来喂养土鸡,用蚯蚓粪种植八月瓜,逐渐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链,并相继在关岭普利乡、永宁镇、花江镇建立了蚯蚓养殖基地,经过两年的发展,产业日趋成熟,与村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开启了扶贫新模式。

致富又环保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自己能够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周边村寨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以前都是种玉米,吃穿都愁,还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出门就能做工,一天还有80块钱的收入,比自己种玉米划算多了。”家住关岭普利乡长田村的村民罗明秀正在姜继海的蚯蚓养殖基地里将刚运来的牛粪进行分沟,谈起基地到基地做工以后的带来的变化,脸上难掩满意和欣喜。

姜继海告诉记者,自己的基地平均一天有15个工人务工,贫困户占一半左右,开出的工钱80元到120元不等。现在还带动六户农户养殖,自己提供技术支出并回收,保底利润8000元到10000元。

长田村村民刘忠元也是养殖户中的一员。“刚开始我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出一亩地来养蚯蚓,没想到一年不到,不仅成本回来了,还赚了不少。”第一年养殖蚯蚓就给刘忠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也坚定了刘忠元继续养殖蚯蚓的信心。刘忠元说:“养蚯蚓比种庄稼划算多了,你种庄稼种的不好,还要贴本,你把活路钱除了根本没有钱。相比之下,一亩地养蚯蚓只需300到400元的成本,还能赚到上万元的利润,”

在姜继海看来,蚯蚓养殖技术难度不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投入一次可多次使用,市场缺口大产业发展前景好。眼下急需做的工作就是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现在一个月处理一千吨牛粪,接下来照我们扩展的速度,3个月我们可以处理3000吨左右。牛粪的产量决定了我们的产业规模。接下来,我们的产业链分两步走,第一步打造4到5个核心基地,第二步以核心基地辐射到周边,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的同时也引导周边农户加盟恩来养殖蚯蚓。”姜继海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