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兵团精神系列报道:致富带头人篇

编者按

立足新时代,展现“她力量”。在兵团,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她们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她们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带领身边人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本期介绍的4位女性,是她们中的优秀代表。敬请关注。

谢瑞银:

从月收入900元到致富带头人

“你放心,咱们合作社已经与专业种业公司、肥料公司签订了协议。如果有疑问,我先在自家地里试用,再给大家销售。”9月1日,二师三〇团职工谢瑞银在自家的农资店向顾客介绍农资产品。

提起谢瑞银,职工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称她是二师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

近年来,她不仅自己承包土地、种植蘑菇、开办农资店,还带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职工种植棉花增收致富。

“我最庆幸的事情就是来到新疆,成为兵团人,和大家一起奋斗。”谢瑞银说。

2000年,她在三〇团落户,成了一名团场职工。

刚到连队时,谢瑞银跟丈夫到处打零工,夫妻俩每个月仅有9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02年,她和丈夫开始学种棉花,承包了70亩棉花地。由于承包的土地盐碱较大,自己又缺乏种植经验,第一年承包棉花地基本没赚到钱。

但是谢瑞银没有气馁,她相信只要勤奋努力,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

2012年,三〇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谢瑞银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利用一个500余平方米的闲置旧伙房种植蘑菇。

“那段时间是难忘的,我们忙完地里的农活后,就来到伙房观察菌种长势,了解蘑菇的生长习性,每一天都过得很快,虽然辛苦,但是充满干劲。”谢瑞银说。

那时,她经常没白天没黑夜地待在菌房里,发现问题赶紧向技术人员求教,还翻书查找问题原因。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当年蘑菇取得了丰收。那两年,谢瑞银每年生产蘑菇都在3吨以上,4年间,她种蘑菇获纯利9万多元。

种植蘑菇增收后,谢瑞银更加坚定了努力致富的信心。同时,她也把自己的经验与身边的职工群众分享,带领他们一起致富。

2014年,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大家对农资的需求与日俱增,谢瑞银看到了销售农资这个商机。

2018年1月,谢瑞银抓住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大好机遇,成立了铁门关市澜海红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覆盖了三〇团10个农业单位的106户职工。

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社员分红按照利润的60%进行返还,利润的4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合作社购买的农资品质怎样?加入合作社能不能挣钱?……每天都会有职工群众问谢瑞银这样的问题。

每次她都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清楚,并且先在自家地里试用合作社的农资。当大家看到她用了合作社的农资后,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合作社。

2020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总收入2946万元,纯收入1346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到12万多元。

“以前自己单干,农资价格高,质量还没有保障,自从加入合作社后,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但成本降低了,农产品销售也不发愁,收入也增加了。”社员吴玉梅说。

2020年,谢瑞银在合作社机械作业分红26万余元,加上各类农资销售带来的收入,谢瑞银一家纯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

“自己富了不叫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叫真的富,带动更多的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我作为一个兵团人应该做的事。”谢瑞银说。(兵团日报记者 莫丽德尔·塔帕衣)

黎淑珍:

大家富了才算富

9月3日清晨,一师一团十八连天地绿源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圈舍里,此起彼伏的牛羊叫声在耳旁环绕,社长黎淑珍正带着务工人员一起给牲畜调配饲料。

从口袋里仅剩5元钱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黎淑珍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周边职工群众佩服不已。

1994年,黎淑珍和丈夫徐志安带着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一团,一路颠簸,一家人仅剩5元钱。一位热心的河南老乡把他们带到了一团十八连,他们一家有了落脚的地方。

为了尽快扎下根,当年,勤劳能干的黎淑珍就承包了20多亩地,她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棉花地里,最终获得了好收成。

因为有养殖经验,再加上团场政策扶持,黎淑珍和丈夫决定开始养殖育肥牛羊。1995年,他们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1万元,买了10头牛、20只羊。通过精心喂养,当年牛羊销售出去后,纯收入3万元。

优选牛羊品种、打扫圈舍、给牲畜注射防疫针……最初发展养殖业的几年,黎淑珍虽然忙得像个陀螺,但她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才充实,才有奔头。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经过多年打拼,黎淑珍一家累计资产近100万元,成了一团远近闻名的富裕家庭。

富起来的黎淑珍,总想为大家做点什么。2013年,她和连队10户养殖户共同出资成立了天地绿源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养殖业。如今,合作社养牛80余头、羊1000余只,不仅社员的纯利润每年可以达到30余万元,还带动了连队的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得到大家认可,来学习观摩的人越来越多,黎淑珍总是倾囊相授,把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和致富经验给大家分享。2015年,天地绿源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7年,黎淑珍一家荣获“兵团最美家庭”称号。

“作为兵团人,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除了自己吃苦肯干,主要靠党的惠民政策。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好心人,我一辈子都不能忘。”黎淑珍说。一人富了不是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为连队的致富带头人,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实现多元增收。(兵团日报记者 陈琼 实习记者 翟薇)

朱广兰:

大棚里“种”出好光景

“这块地辣椒结得少,叶片出现了花叶、卷叶现象,需要及时处理……”9月1日,在十三师黄田农场一连职工刘文林家的蔬菜大棚里,朱广兰正在给辣椒“看病”。

“广兰姐是我们农场的‘蔬菜专家’,她懂得多,还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大家解决种植上的技术难题。”刘文林感激地说。

朱广兰今年46岁,是黄田农场一连第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人。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获得者、巾帼创业致富能手、兵团三八红旗手……在别人看来,朱广兰是团场的“名人”,但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兵团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兵团人的血脉。带着大家一起干,是我应该做的事。”作为“兵二代”的朱广兰,深知父辈创业的艰辛,也被他们白手起家,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的创业精神所感染。

2000年,中专毕业的朱广兰结婚成家。婚后,朱广兰夫妇一直以种植葡萄为生。当时,朱广兰夫妇承包的地少又不懂技术,再加上孩子上学也正是用钱的时候,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

拮据的生活,时时提醒着朱广兰,日子不能这样继续,要想过得好,就要努力奋斗。

2009年,黄田农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团场建了大棚,免费给职工种植大棚蔬菜。听到这个消息,朱广兰夫妻俩果断承包了2座大棚种菜。

“苦点儿累点儿不算什么,收入高了、日子好了那才是真舒坦。”朱广兰的创业初心简单而质朴。

第一年,两座蔬菜大棚纯收入1万余元,看到实打实的效益,朱广兰信心十足。2011年春节,她在逛菜店时发现,蔬菜价格居然是平时的两倍。“早就听说大棚冬天也可以种菜,如果让自家的大棚蔬菜赶在春节前上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但种植反季节蔬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何把握种植时间、掌握棚内温度、冬天蔬菜怎么管理……面对这些问题,朱广兰心里没底。

怎么办?学!在职工书屋翻阅相关资料、上网搜索种植方法、四处向人请教,一年时间,朱广兰硬是啃下了种植反季节蔬菜这块“硬骨头”。

2012年,朱广兰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利10多万元。她致富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不仅连队的职工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哈密市的种植户也慕名前来取经。

热心的朱广兰主动给想尝试种菜的群众教授技术,帮助他们联系销售渠道,对接批发市场和超市。作为种菜能手和致富带头人,连队“两委”也积极支持朱广兰走出去学习新技术。陕西、河南……朱广兰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大蔬菜种植基地。

见的世面广了,朱广兰又有了新想法。2015年,她在连队牵头成立了四季鲜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40余户职工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他们所在的连队也成了哈密市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

“帮助种植户挑选合适的种子、化肥,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联系商家进行销售,通过一条龙服务,带动大家增收。”朱广兰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合作社作为职工群众持续增收的平台,瞄准高效益果蔬种植,在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兵团日报记者 陈琼 实习记者 张美玲)

李玉霞:

像胡杨般顽强生长

9月2日,十二师三坪农场六连职工李玉霞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种植的“熊蜂牛奶西红柿”被熬制成了浓稠的西红柿酱,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

“有朋友问我拍摄的西红柿酱为什么这么红,我说这是用原相机拍摄的,没有加滤镜效果。西红柿酱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加色素,是用吊干西红柿制作的。1公斤西红柿只能做出这1瓶西红柿酱。”视频中,李玉霞一边进行熬制,一边向网友介绍道。

一直以来,李玉霞种植的“熊蜂牛奶西红柿”坚持使用纯物理调控方法种植,熊蜂授粉,牛奶发酵,让西红柿在大棚里自由生长。用的是农家肥,滴灌的是井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这样种植出来的“熊蜂牛奶西红柿”口感纯正,深受消费者欢迎。

不仅如此,热心的李玉霞还通过抖音平台跟种植同行分享种植经验,给他们提供优质的西红柿苗,为有意向的消费者展示产品,给他们提供购买方式。

纯物理调控方法种植,电商宣传销售……李玉霞坚持了多年,她的西红柿“产业”也从最初的3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水果蔬菜采摘园,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低保户、抑郁症患者……点开李玉霞的抖音主页,你完全无法将这些词与这个笑容灿烂的女人联系在一起,但这确实是她的真实经历。“当时医生诊断出我患甲状腺癌,为了凑够手术费用,我前前后后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李玉霞告诉记者,治疗中大大小小动了7次手术,她也因此患上抑郁症,半年瘦了10多公斤。三坪农场“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机制为李玉霞补助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不仅如此,农场机关的工作人员还上门为李玉霞做思想工作:“想想当初咱们兵团人在戈壁上开荒的时候,吃的是苞谷面,住的是地窝子,没有耕牛就用人拉犁,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硬是在沙漠和戈壁中建起了城市。你是咱们兵团的职工,要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那股劲。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相信你一定行。”李玉霞告诉记者,在三坪农场领导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她的身体和精神都逐渐好了起来。

现在的李玉霞,春夏季种植西红柿,秋冬季做西红柿酱,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致富经”,笑着迎接每一天的生活,像大漠中坚强的胡杨般顽强生长着。(兵团日报记者 谌慧)

葡萄种植致富视频_视频致富种植葡萄是真的吗_致富经葡萄栽培技术视频

谢瑞银(右一)给团场职工介绍农资产品(资料图片)。陈红 摄

视频致富种植葡萄是真的吗_葡萄种植致富视频_致富经葡萄栽培技术视频

黎淑珍和丈夫在查看羊的生长情况(资料图片)。黎淑珍本人提供

葡萄种植致富视频_致富经葡萄栽培技术视频_视频致富种植葡萄是真的吗

朱广兰(左)给团场职工讲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朱广兰本人提供

葡萄种植致富视频_致富经葡萄栽培技术视频_视频致富种植葡萄是真的吗

7月20日,李玉霞在西红柿大棚里进行直播,推广自己培育的西红柿。王瑞文 摄

葡萄种植致富视频_致富经葡萄栽培技术视频_视频致富种植葡萄是真的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