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成都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施小琳此前曾长期在上海任职,曾任上海南汇区副区长、虹口区副区长、普陀区委书记,2018年调任江西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她在成都对产业发展和科创工作十分重视。
01 施小琳:
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保持产业立城兴城战略定力,有力有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市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各项工作更加深化、精准、有力,形成圈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具化发展目标、强化监测分析、优化工作举措,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以产业体系高质量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保持产业立城兴城的战略定力,扎实推进谋定举措见行见效。聚焦打造一流现代产业基地,围绕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5+N”产业生态,细化可评估、可推进、可参与的目标举措,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以及各条产业链之间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更好实现融合集群发展。关注市场主体痛点、难点和堵点,用好12345亲清在线“蓉易见”等平台,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引优育强力度,政企联动助力产业做优做强。
要完善推进工作机制,时不我待做强产业能级、做优产业生态。持续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每月每季分析推进机制,推动产业政策兑现和落地落实,千方百计“做大蛋糕”。各重点产业链链长要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工作措施更加细化、要素更加集聚。市级有关部门要动态更新“5+N”生态清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企业所需制定出台专项政策,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各区(市)县要加强跨区域协同联动合作,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涵养产业生态,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02 施小琳:
成都要积极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要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并真抓实干见行见效,特别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借鉴先发城市经验,积极借助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培育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独特优势,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成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成都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做优做强城市功能,坚定不移推动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坚定不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之路。希望大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帮助成都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携手抢抓新机遇、壮大新动能,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对片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的研究和对产业发展趋势规律的认识,以重大项目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成群、公共服务均衡共享,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智慧治理、绿色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成都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高标准打造天府实验室,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要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承载力,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科技服务中介和孵化转化平台,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就近产品化、产业化,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紧紧围绕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加快形成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03 按照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各项工作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强省”的要求,深入分析发展趋势和现状,尽快完成我省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升工作,指导和推进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大数据系统和智慧旅游系统两大支撑,通过精准分析找到工作的着力点,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把握智慧旅游发展趋势,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要着眼旅游主体的提升、引进和服务,对外引智引资,对内提升水平,当下尤其要加大帮扶力度,苦练内功,巩固常态化防疫措施,做好跨省旅游业务恢复准备,尽快出台“文旅贷”等政策举措,帮助旅游企业共克时艰、化危为机。要聚焦重点项目、重点景区、重点线路,突出问题目标导向,补齐每一个短板,做实每一个环节,持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要完善链长制工作制度,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抓手,认真落实好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各项工作。
04 按照卓越的全球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
过去五年里,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标准”的要求,转型发展的任务更亟待去破题、去推进。我们也一直在论证,能抓住哪些好的机遇来发展。我们在苦练内功、持续调整、积蓄力量的基础上,如今正向着功能完善、统筹协调、内涵发展的阶段发力前行。
近年来,随着一批初级市场的关闭,一大批低端企业的淘汰,我们已腾出3000多亩宝贵的空间资源,在中心城区是难得的一块“大衣料子”。如今要深入思考的是,市场拆除后“立”什么?区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没有想明白先不急着装东西进去,要适当“留白”,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因此,要高起点规划编制,高强度产业调整,要按照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标准来进行规划。
我们科研院校等科创资源较为集聚,理应为科创中心建设作出贡献。同时,我们自身发展也已经到了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转化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如今,我们“一轴两翼”功能布局已渐渐清晰:以快速化改造和区域中部城市更新为契机,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使沿线成为带动全区创新的活力发展轴。
未来五年,我们的两个着力点,一个是深化科创驱动转型实践,一个是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生态。“深化科创驱动实践”是路径和方法,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要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充分借鉴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改进和加强政府服务与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宜居宜创宜业生态”是发展目标,也是工作标准。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让生活、工作、学习在这里的人们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05 如何把城市
打造成企业发展的“大苗圃”?
服务是城市营商环境的第一资源,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通过做好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营商环境,真正把城市打造成企业发展的大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做环境吗诶个地方都在做,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也做了专项调研,我感到,我们现有的科创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目前,区内共有17家部属、市属科研院所和2家“985”高校,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近期,出台的“科创”28条政策,积极鼓励发挥科研院校的溢出效应、空间平台的承载效应、创新要素的带动效应、环境资源的服务效应,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在功能平台方面,金融要素和人才要素集聚将有力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引领,积极地发展金融服务业。我们将紧紧地围绕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现区,宜居、宜创、宜业的目标,加强建设功能区的建设,特别是包括并购金融集聚区的建设,我们已经出台了助推科创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28条政策意见,将充分地吸收本届年会的成果,把开创的思路转换为扎实的行动。进一步加快金融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进一步地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和长三角发展的重大战略。服务好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
06 如何努力建设“科创驱动
转型实践区、 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
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牢牢抓住科创驱动转型主线。要深刻认识,全面对接、主动承载,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努力闯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思想认识要到位,想明白“为什么”。要认识到,科创驱动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一招,是服从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自身发展转型,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之策。目标方向要明确,想明白“做什么”。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关键是“转型升级”。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大胆试、大胆闯,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关键是“服务环境”,政府要做好生活环境、服务环境、产业环境等,使服务链契合和适应创新,让所有科技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蓬勃生长。要构建“一轴两翼”功能布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方法要科学,想明白“怎么做”。要发挥科研院所的溢出效应、空间平台的承载效应、要素平台的带动效应、环境资源的服务效应,打造科创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要抓紧“四大板块”工作,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科研院所和区域发展合作共赢,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众创空间,形成集聚创新资本、人才、平台要素的激励政策。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区上下都可以有所作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既要全力稳增长,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要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科技创新和转型要效益、要速度。
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做实做深做细各项民生工作。要保障城市安全有序,强化风险意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要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要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加强促进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坚持典型引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要有更高的工作标准,对标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标准、对接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要有更新的工作理念,明晰定位、促进共治,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要有更实的举措,坚持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老百姓点赞。
要增强定力,围绕大局,在服从服务中心工作中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只有卯足劲加快发展,敢闯敢试,把机遇转化成为发展成果,才能打开新局面,使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质的跨跃。全区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同向的工作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工作舞台,坚定不移地将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要始终紧紧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坚持从是否有利于加快区域转型发展、是否有利于形成工作推进合力、是否有利于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推进工作。引导全区上下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凝聚共识,激发干劲,以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去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要善于学习,勤于调研,在求真务实中提高推进工作的能力水平。行动的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的成效取决于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加强学习,深入调研,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防止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及时掌握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学习成果灵活运用到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夯实基层基础等工作上去;要坚持深入基层,坚持问题导向,摸实情、知真情,多听,多问,善听,真听,在求深、求实、求准上下功夫,拿出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举措,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未来发展,使调研工作切实发挥作用。
要以上率下,严格要求,在正风肃纪中形成严管干部的新常态。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坚持以品德立身、用能力服人、让业绩说话、靠廉洁树威。要坚持以严的要求管理干部,要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干部监督,加强日常教育,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干净干事。要坚持以严的纪律约束队伍,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始终遵守的刚性约束,严肃处理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筑牢法律和纪律两条防线。
来源丨招商引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