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时效性要求更高的农产品更是如此。今年很多农产品在刚刚上市就惨遭滞销,尤其是交通不畅的地区农产品滞销更为严重。除了种植业受到影响以外,养殖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大,尤其是在“禁野令”发布后,除了特种养殖受到影响以外,其它养殖品种也同样受到了波及,比如今天要说到的泥鳅养殖。
说到泥鳅,相信在农村生活或长大的人对它都不陌生。泥鳅喜欢生活在烂泥塘或稻田中,每年夏天,放暑假的孩子们便会成群结队去烂泥塘或稻田中抓泥鳅,抓泥鳅既丰富了农村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还能给家人改善伙食。如今由于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增多,泥鳅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后,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将目光放到了人工养殖泥鳅上。
泥鳅在以前虽然是野生水产品,但是却一直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水产品之一,因其含有的营养价值较高,所以泥鳅还有“鱼中珍品”、“淡水人参”等美誉。所以当人工养殖的泥鳅进入到水产品市场后,一直饱受消费者的喜爱,很多前期养殖泥鳅的人都实现了年赚百万的梦想。
但是今年泥鳅市场却很反常,在泥鳅上市后,不仅价格和往年相比便宜了很多不说,就连前来采购的客商都少得可怜,很多人还将前几年赚的钱连本带利全部赔进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的泥鳅行情如此低迷呢?
原因一、跟风养殖。由于前几年搞泥鳅养殖的农民都赚到了钱,再加上人工养殖泥鳅日渐成熟,所以最近这几年跟风养殖泥鳅的农民越来越多,泥鳅养殖甚至一度成为网红养殖品种。短短几年间,泥鳅的年产量就呈几倍增加,乃至供大于求,当市场上的泥鳅开始泛滥时,价格自然会开始下降。
原因二、养殖不规范。泥鳅的生长比较缓慢,但是有经验的渔农通常在养殖半年后就会将泥鳅卖掉,所以产量较低,但是也能有一个可观的收入。但是有些没有经验又很贪心的渔农,则会将半年的养殖周期延迟到9个月,甚至更长,这样做完全将自己的养殖节奏打乱,泥鳅在后期不仅生长缓慢,养殖成本也在增加,甚至还占用了塘口资源,导致多重浪费,所以才会有同样是养殖泥鳅,别人赚钱自己却不赚钱。
原因三、消费低迷期。由于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农民增加,市场上的泥鳅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加上今年海外疫情严峻,出口量骤减,单纯依赖国内市场消费很是吃力,所以农民不仅卖不上价格,前来采购的客商也很少。
综上所述,导致今年泥鳅滞销的主要原因还是养殖泥鳅的农民太多导致,大家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大家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