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记者吴佩

■为什么蜜蜂授粉问题两次上了美国国会听证会■片面注重蜂产品致使养蜂业逐渐滑向农业生产边缘■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增加的产量相当于扩种

5%~10%的耕地

去年初,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明确提出了“养蜂业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同年春,在北京召开的“蜜蜂为西瓜授粉现场观摩会”既是对农业部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揭开了由国家主导的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的序幕。最近,在四川什邡召开的“蜜蜂为油菜授粉观摩会”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蜜蜂授粉业推向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已经正式开始。

近日,记者就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问题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勇。

记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养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产蜜,而您提出养蜂业的主要使命在于为农业生产做贡献,在于为农作物授粉,这些观点与传统认识完全不同,您的依据是什么?

王勇:养蜂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于为农作物授粉,这是由养蜂业生存价值所决定的。它立足生态、服务“三农”、造福人类,在关键环节开辟了“空中农业”,将农业生态要素有机连接,成为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靠饲养蜜蜂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将产生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统计,美国利用蜜蜂授粉获得的产值效益占到农业生产总产值的5.4%。

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德委员长就提出“发展养蜂业将成为农业增产除‘八字宪法’以外的又一条重要途径”的书面报告,率先阐述了养蜂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美两国政府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同时关注“蜜蜂授粉”问题。美国因“蜜蜂突然消失”造成农业减产的问题,两次召开国会听证会,拨款研究解决办法;我国因“生态农业问题”,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别在《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亟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建议上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资源丰富,应采取有力举措,充分发挥蜂业的作用。中美两国对蜜蜂授粉同时做出的反响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人类共同对自然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掌握运用的见证。

记者:正如您所说,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蜜蜂授粉的重要性,但在养蜂业发展过程中蜂业生产趋于农业生产的边缘。您认为当前养蜂业面临哪些问题?养蜂业有哪些发展机遇?

王勇:国际上把蜜蜂授粉作为现代农业养蜂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多年来,我国养蜂业片面注重蜂产品,采用“追花夺蜜”的生产方式。同时,重产品、轻授粉;重销售、轻饲养等做法,使行业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久而久之滑向农业生产边缘,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长年困扰着我国,劣质蜂产品屡遭曝光。应该看到,蜂产品质量问题的背后是生产问题,生产问题的背后是重视问题,重视问题的背后是定位问题,养蜂业的定位在哪里,现在应该有结论了,蜜蜂授粉与农业生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利益相关,效益显著,是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在采取重视与扶持政策,对行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行业的发展将得到极大的保证。

当前,我国养蜂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四十七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和推广蜜蜂授粉农艺措施”的明确规定,在充分肯定蜜蜂授粉工作的同时,为蜜蜂授粉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依据。眼下,全国的生态建设为养蜂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我国养蜂业将在为农业生产做贡献的同时,进入花多、蜂多,蜂多、蜜多,蜜多、产量必然就好的良性循环阶段。我们应珍惜机遇,狠抓养蜂业的薄弱环节,推动蜜蜂授粉,增加蜂群数量,争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好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养蜂业的形象。

记者: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社会变革的必修课,要还原蜜蜂授粉这一养蜂业的本质,使其在现代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势必需要我们尽快转变养蜂业现有的观念和方式,在这一点上,政府和科研机构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王勇:首先,我们要从源头上弄清蜜蜂授粉可以增产的机理,从感情上接受这一事实。农业经济学者刘凤彦说:蜜蜂授粉应列为“生产资料”范畴,而决不仅仅是“生活资料”,它和化肥、农药、生长素一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它们还重要。

其次,我们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夯实蜜蜂授粉的基础,让农民尽快看到实惠。要改变过去单纯培训蜂农的习惯做法,有目标、有计划地在粮农、菜农、果农、林农、草农中以及大宗农作物主产区、小流域治理保护区等广大地区普及养蜂技术,形成“农农”学养蜂的格局,让“农农”通过蜜蜂授粉向粮、菜、果、林、草的增产中要经济效益、增生态效益;要改变长距离流动放蜂、追花夺蜜的饲养方式,大力提倡农业部一贯倡导的“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的方式,从国情实际出发,适度规模饲养,保证蜂群强势。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立足生态增产,加强科学谋划,在一切有蜜、粉源的地方大力扶持养蜂业。

第三,科研机构要重点研究蜜蜂授粉生态效应评价、授粉增产机理探究、蜜蜂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蜜蜂生物指示及预警作用的运用、设施农业授粉昆虫繁育技术的研究等,要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高新技术完成上述研究任务。

记者:我们都知道,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对蜜蜂授粉做了很多的研究,您能否结合之前的研究情况,谈一下未来发展蜜蜂授粉产业的构想?

王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蜜蜂通过异花授粉的“虫媒”形态,实现果实受精发育生长,利用“杂交”优势原理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质量,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和抗逆性,起到增产和优化品质的作用,由此产生出良好的经济、生态效应。

当前,现代农业高度集约化管理,大面积平整土地,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莠剂和其他农药化肥,造成野生授粉昆虫数量锐减,虫媒授粉环节普遍缺失。因此,采用可以控制、便于管理的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既可填补虫媒授粉的不足,又可完成生态链,修补残缺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专家估算,如果我国农业能普遍推广蜜蜂授粉这项技术,其增加的产量相当于扩种了5%~10%的耕地。

我国农业发展很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极其繁重,设施农业的现代管理,授粉环节的瓶颈突破已迫在眉睫。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是国家级蜂业科研单位,担当着全国蜂业科研任务,“十一五”期间,国家设置了重大课题和产业技术体系,对蜜蜂育种、病防、饲养、授粉,蜂产品加工、检测,蜂业经济学等全面展开研究,“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为保证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