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下来,董妍忙里忙外,得了严重的颈椎病,而这竟然是为了叠煎饼。煎饼摊出来圆圆薄薄的一张,光是怎么叠,董妍坐在那研究了俩月。董妍说,别小瞧她琢磨出来的方法,效率提高了很多。
董妍:一步,两步,转过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老方法是7步。
记者:看看新方法。
董妍:新方法,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步。
记者:差两步呢。
董妍:差两步。那一天下来得节省多少时间。
到2010年,董妍研究出了花生,大米,松仁等十六个品种的大煎饼,单价从1元钱到10元钱不等。她还把煎饼的保质期从40天增加到了90天,她的煎饼不仅在东三省20多家超市销售,董妍自己还开了4家专卖店,员工们的工资也从不到一千元涨到了两三千元。生意好了,人手开始不够了,有的原料也开始供应不足,这边等着要煎饼,那边供不上粮食,董妍有时候就要花高价从更远的地方进粮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谁知道这时后院起火,女员工家里的老爷们竟然不满意了。
2013年的一天,董妍发现一个女员工在偷偷抹眼泪,董妍把她拽到一旁一问,这个女员工的话让她顿时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这个女员工的丈夫觉得现在自己没有老婆赚得多,有点没面子,为这事儿三天两头吵吵。
董妍:男的吧夏天出去打工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到了冬天就一分不赚,女的可能就说两句,说你不干活不赚钱在家洗个衣服做个饭还不能干,那你想肯定有矛盾。
村民:首先我说明一下,一般男的不愿意收拾家,都是女的在家收拾收拾家做饭啥的,哪个男的想做饭,我就不想做饭。
妇女主任:男人觉得我是不是一家之主的威严受到挑战了,以前这个家我赚的最多,我说的话是最有力度的,现在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我还没有我老婆赚的多,女同志倒不是说我赚的多我就是一家之主,可男人就觉得心里不行,大男子主义就开始泛滥了。
原村支部书记:表面上还是男人,内心已经脆弱了。因为他赚的钱不多了,收入少了,他没有家庭妇女赚的多。
老三队多年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因为董妍,女人们每天出去上班,回家干活自然就少,似乎有点管不住了,男人们哪里受的了?董妍了解到,这种情况在女员工身上不占少数,有的甚至闹到要不干。
董妍:她在厂子干活累得够呛,回家还得不到理解,家里一顿抱怨,那就只有不干的,在家靠着呗。哭天抹泪的请假说我不干了。
本来人手就不够,这边还要闹着辞职不干,董妍又气又急,好几次,她都冲到员工家里找男人们理论。可上门理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董妍到底该怎么办呢?
2013年,董妍夫妇成立了一个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就是女员工的老公们。
董妍的丈夫:订单种植,我们统一提供化肥种子,你们完事之后我们统一回收过来,一是价格肯定不低于市场,而是中间你们也不用投入什么。
董妍:他家种什么,他家种什么,然后保证他们一种固定收入,这种固定之后,他夏天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打散工。
种植合作社不仅提高了丈夫们的收入,董妍的煎饼厂也控制了粮食的源头,像紫薯等一些特别的作物可以随时供应的上,解决了以前原料难买的问题。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时间一长,村里的男人们也被董妍的诚心所打动,现在,老三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洗衣服,工作服,他们老板要求的严,工作服两天一换,一天一换。
记者:都你洗啊。
村民:我洗。
记者:现在你俩谁做饭?
村民:都我做饭洗衣服。
如今,因为董妍的大煎饼,老三队的温泉旅游也跟着火了起来。2014年,董妍煎饼销售额超过了350万,她的煎饼手工工艺还申请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她正计划把煎饼店开到北京,上海,让更多的人认识临江大煎饼。总之,还是要折腾下去。
编导:郭思豆
摄像:孙彦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导视:她人送外号小辣椒,一直往前冲,老公都拽不住。一夜之间,天上掉下一百万的大馅饼。她进村要摊大煎饼,村儿里的男人不干了。摊个煎饼惹了谁?
春分之后,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依旧透出一股浓烈的寒意。
这个穿羊皮袄带狗皮帽的就是上山的清林人。每年这个时候,山脚下的村民都要进山清林,砍去多余的枝条,这样来年春天树木才能长得更好。一旦入山就要劳作一整天,到了午饭时刻,清林人的一个举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只见他从腰间拿出了一个蓝色小包袱。
记者:这是啥啊?
村民:大煎饼。
记者:从腰上拿下来的啊。
村民:裹在腰上热乎,不冷啊。
这裹在腰上的大煎饼通常就是清林人的午饭。
记者:带腰上多长时间了?
村民:早上围腰上,一直围到中午,热乎的。
记者:带午饭就这么带?
村民:对。你不来一张。
记者:我来一张,真好,没带点大葱?
村民:没有,就带点大咸菜,那个上山它也怕冻。漂白的大雪,你看。
记者:就这么吃啊?
村民:对啊,还有点甜呢,你尝尝。
记者:我尝尝,我划拉划拉。
村民:甜吗?
记者:恩,有点。凉。
村民:凉。
上山劳作,咸菜疙瘩大煎饼,渴了就吃口雪。煎饼叠成条,裹在布里,围在腰间,外面穿着羊皮袄,用体温捂着,这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习惯。这大煎饼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带过来的,现在有了东北人的味道和气质。而要说到东北大煎饼,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叫董妍的女人。她不仅把煎饼摊成了产业,还让一个村子上演了一幕充满戏剧性的改变。
她就是董妍,今天在她的煎饼厂,一场特别的摊煎饼比赛正在进行。说这比赛特别,是因为这是一场夫妻间的比赛。女方是董妍的员工,而男方就是这位女员工的丈夫。夫妻俩各摊5张煎饼,看谁摊的又快又好。
记者:大姐这第二张煎饼已经快好了。
村民:你就不能慢点,等会我。
前两组夫妻赛,女员工们优势明显,都取得胜利。
到了第三组比赛,村民们推选了一个人,这位丈夫是村里出了名的心灵手巧,干活麻利。
村民:必胜,为我们男同胞争口气。
果然,这位丈夫的手艺和速度不输给自己的老婆,到最后一张煎饼时,双方势均力敌。
记者:谁赢了?
村民:男的赢了。
记者:男的赢了你那么高兴干啥?你咋那么高兴呢?
村民:男的赢了给男的争气。
村民:男的不是专业的,赢了是正确的。
村民:男的不是专业的,摊这么快不是挺好。
董妍:我说句公道话,为啥说没有一张或半张的区别,是因为火小了。
记者:你输了?
村民:我输了。
记者:服不?
村民:服了,挺辛苦的,不容易。
其实,董妍举办这场夫妻二人摊煎饼比赛有她的一番用意,她就是想让村里的男人们体会下自己老婆每天的辛苦。因为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就是因为给董妍摊煎饼,这村子里的很多夫妻闹起了矛盾,用东北话说,成天干仗。
董妍:这家这个媳妇去年得肩周炎不干了,两口子打仗她家男人我都来收拾过。
记者:你来收拾过他?为啥打仗啊?
董妍:打仗影响我们情绪烙不了上班啊。
记者;你咋收拾他的啊?
董妍:我来说他,我说你吧,你得鼓励她点,她赚钱也是你也跟着花,家里不能宽裕点。
摊个煎饼为啥会让村里的夫妻闹矛盾呢?而董妍要解决的问题还远不止如此。
董妍:有时候你陷到窝里的时候,你想出来你就得想办法,可能说爬可能是最好的,再需要的时候可能你就得躺在那滚出来。
董妍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连滚带爬,她的个性更是鲜明泼辣。她人送外号小辣椒,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她从一贫如洗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到现在年创收入300多万。而这一切,还要从一夜间天降一百万说起。
1996年,董妍和丈夫贾邵宾的女儿刚出生几个月,夫妻二人就双双下岗,日子穷到半年没有炒过一盘菜。
董妍:我们吃什么,我们有半年没炒菜,吃什么,吃海带。
因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搬家成了家常便饭。
董妍:因为总是租房子,别人一用房子,我们就得搬家,我们最高峰一年搬了6次家。
为了省钱,他们租的都是偏僻地区的平房,而一次夜半惊魂事件让他们至今心有余悸。
一天夜里,董妍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
董妍:踩这个雪吱咯吱咯的声音,我就听见窗户根有人。
董妍马上推了旁边的丈夫一把。
董妍:在这个时候,窗户就响了。
只听见咣咣咣三声,玻璃碎了一地。
董妍:我爱人起来也不知道怎么了,顷刻大喊,我就搂个孩子,惊吓那种。
也许是有人喝醉了故意捣乱,过了一会就再也没了动静。
董妍丈夫:当时三更半夜的能不害怕吗?后来整个后半夜也没睡,就再搬,搬家。
董妍:一说起这个事,俩人对着就能把眼泪掉下来,就说哎呀什么时候能好啊,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小房子,一个安安全全的家。
这件事让夫妻俩对房子愈发地渴望。他们在市场上烙酥饼,一个酥饼能赚一毛钱,起早贪黑,一毛钱一毛钱的攒,房子还是遥遥无期。可就在2001年的一天,穷了小半辈子的两口子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居然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2001年正月,董妍的丈夫贾邵宾说想买张彩票。
董妍:我说多少钱一张,他说两块钱,我说不行啊,不许你买,你可千万别去买,两块钱我20个饼啊。
董妍不知道,那天丈夫还是偷偷买了一张彩票,就是这偷偷买的彩票,让夫妻俩以后的生活既突飞猛进又水深火热。
开奖当天是正月十五,董妍全家在包元宵,她发觉丈夫似乎有点不对劲。
董妍:我就看他在那拿个笔在那记。
号码一个一个出来,丈夫贾邵宾似乎有点坐不住了。
董妍:看后期他就坐立不安的感觉。
记者:说是喝了好几瓶啤酒,压压惊是不?
董妍丈夫:可以说很低调了,内心多澎湃啊。
等亲戚们都走了,董妍都躺下了,丈夫的一句话让她一下坐了起来。
董妍:上炕了睡觉了,我有个事我想跟你说。我说啥事啊,他说我买了彩票;好像是中了,我一下坐起来,我说你可别瞎说。他说我那个35选7,那几个号,我就跟着电视念,全有啊。
不仅中了奖,居然还是一等奖,102万!夫妻俩去长春领奖,税后81万,当时福彩中心给了董妍一张银行卡,说钱在里面。天上掉这么大的馅饼,砸得董妍都不敢相信。
董妍:回来之后我就拿着卡去银行,我说取钱,不知道里面到底有没有啊。你取多少吧。我说里面有多少取多少。他一看80万都取啊。我才知道里面真有钱,我说不都取了。
2001年,董妍夫妇买了一个90多平米的期房,又买了两个小门市房,一辆捷达轿车。房子还没到手,两口子就去看了无数遍。
董妍:钥匙还没到手,建筑期间就天天去看,这怎么弄,怎么规划。
董妍丈夫:一辈子的窝了,也不挪了。
可仅仅过了3年,董妍不仅卖了一个门市房,卖了车,卖了首饰,还差点把这个家也卖了。
记者:如果能回到过去,你绝对不让董姐进这行,是不?
董妍丈夫:回到过去我说了也不算。
董妍丈夫这无奈的回答里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这就是董妍的煎饼厂生产出来的煎饼,一张的煎饼上能栓5斤煎饼。
可是这样的煎饼咬起来会不会很费劲呢?
记者:能咬动不?
董妍:我给你咬,你看,一点都不费劲。
记者:我也咬一口,一点都不费劲。
董妍:你着方向不对,你要是竖着咬更好咬。
薄薄一张大煎饼,既有韧性,又好咬,这就是董妍要的效果。在东北农村,很多家庭都会摊煎饼,把煎饼当口粮。可在城市里,这大煎饼就很少见,很多城里人都来乡下买煎饼,董妍觉得这是个商机。2006年,她拽着老公一起,要把农村的大煎饼卖到城里去。
这里是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老三队村,离城区有25公里,董妍的煎饼厂就坐落在这里。当初董妍找遍了临江市要建厂房,最后找到了老三队,大老远的非要来这摊煎饼,董妍到底看中了啥?
董妍:看中水,看中这里的水质。
原来,老三队有温泉,冰天雪地,无论温度多低,这里的小河沟从不上冻,而且还冒着热气儿。老三队不仅有好水,而且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温泉水摊煎饼。
村民:我这个啊,自己吃的。
记者:自己吃的啊,每年都摊吗?
村民:我一年摊老了。
记者:一年摊老了。
可董妍哪知道,从她踏上老三队的第一刻起,她盼了多年终于盼到的房子车子开始一个一个跟她说再见。而这一个小小的村子,也因为董妍的到来,变的鸡犬不宁。
董妍刚来老三队,第一个找的就是村妇女主任,让她帮忙招工。妇女主任带着董妍挨家挨户走,可村里的男人不干了,经常一句话把人噎得够呛。
董妍:说你家嫂子闲着呢吧,煎饼厂招工,缺人招不上来人,你说他扔出一句话啥吗,怎么的了,吃不上喝不上了,上那去烙煎饼,哎呀我就伤的。
妇女主任:因为说实话,农村还是封建观念比较强,男同志我们叫老爷们,老爷们就想我能赚来一块钱,我就不会让我的媳妇抛头露面去赚钱,你家就养不起媳妇了,非要让媳妇出去赚钱啊。
村民:怎么说呢,那玩意,大概是来的时候咱这确实也没个厂子,也没有意识上去,再说家里这些女的都很少出去干活。
老三队多年来都是年轻人和男人们夏天出去打工,冬天打不着散工就在家闲着,留下来的都是中老年妇女,负责种地干活。
好说歹说,上门劝了几个月,终于召集了十几个妇女摊煎饼。但家里的老爷们没一个看好。
原村支部书记:老百姓太知道的东西,人说盖房子能赚到钱,没说你这个摊煎饼能赚到钱,说白了人家就说你这玩意不能赚钱。
果不其然,还真被村里的人说中了,煎饼厂干了三年,竟然一分钱没赚!
董妍丈夫:说白了,开支都是取钱,所以讲卖了个车,卖了个门市。
3年没赚钱,不是因为煎饼没销路,而是因为董妍来回来去地折腾。就拿这摊煎饼的鏊子来说,董妍就折腾了好几次。2008年之前,东北大部分煎饼厂的鏊子都是固定的,但董妍为了提高效率,研究出了能转的鏊子,改造了五六次,前后投入了四十多万。鏊子能转了,不仅提高了效率,煎饼质地也更薄更均匀。
建厂头三年,为了打造出理想的煎饼,董妍一直在改造,除去成本和员工工资,卖出的煎饼根本回不了本,董妍的家底早空了,到后来,甚至为了一车粮食,董妍把丈夫的金项链和自己的金手镯也卖了。
董妍丈夫:没有麻烦给自己创造麻烦,有了麻烦就天天琢磨这些玩意。
董妍:我就告诉他这事我弄了啊,马上就得干什么。
董妍的丈夫:就是啥呢,你赞成也得赞成,不赞成也得赞成。我都急了,我说我不是万能,因为啥呢,她在前面一干啥,我就得在后面跟着,我说你别弄了,我不是万能的。
丈夫虽然嘴上抱怨,但在行动上还是任由董妍折腾,自己的媳妇,自己最了解。
董妍的丈夫:她做的东西肯定要比别人好,她就是有这个自信。
建厂头三年,董妍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明天钱从哪来?这个月怎么给员工开工资?那段时间,因为压力太大,董妍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她不能睡床,只能睡沙发。
董妍:到床上一躺舒服了,一舒展了,大脑就开始想事了,反而在沙发上看电视,累的,随着电视的情节。
记者:让自己不去想事。
董妍:对,让自己不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