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前言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 100kg 干培养料生产了 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 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双孢蘑菇栽培 一、概 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toquis)又叫白蘑菇,洋蘑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它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多的食用菌。目前世界上有70 多个国家栽培,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 60%以上。 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 300 多年历史。20 世纪初(1902 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1936 年主要在西欧约有 10 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 4.6 万 t;1976 年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 67.5 万 t;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 300 多万 t。 我国蘑菇栽培始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主要在上海虹桥一带开始栽培,鲜菇专供租界、领事馆的洋人享用。自 1958 年由牛粪代替马粪栽培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后来又随着培养料两次发酵技术及杂交菌株的选育,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 90 年代中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立体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主要生产省是福建、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 50%以上。我国栽培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蘑菇是有名的植物肉,蛋白质含量是菠菜、白菜等蔬菜的 2 倍,与牛乳相当,但脂肪含量仅为牛乳的 1/10,比一般蔬菜含量还低。其热量比苹果、香蕉、大米、猪肉及啤酒还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 74%~83%。;含有人体必须的 6 种氨基酸,精氨酸、亮氨酸、VB 1 、VB 2 、V C 及磷、钠、锌、钙、铁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营养食品。含有胰蛋白酶、麦芽糖酶、酪氨酸酶等,可助消化、降血压。其浸出液制成的“健肝片”、“肝血灵”等对白细胞减少、肝炎、贫血、营养不良具有显著疗效。因是低热量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