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东方企业文化 商业文化 Business culture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提出,中国的贫困人口依然众多,按2010年标准贫困人口仍有 2688万,而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 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虽然我 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是我国的贫困形势 依然严峻,从绝对数来看,未来我们的扶贫任务仍然是十分艰 微型金融,向穷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一系列支持其生产、提高其收入、稳定其消费、防控其风险的金融服务,自上世纪70 年代由世界银行提出后就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播。其中包括贴息 贷款、小额信贷、合作医保、助学贷款、微型保险及其他方面的 金融服务等。发展微型金融,既是各类金融机构未来的战略选 择,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 微型金融自本世纪初进入中国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现今在扶 贫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金融扶贫方式以简单的信贷配给和贴息贷款 为主,虽然在短期内略有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贷 款回收率较低,许多贷款难以到达真正需要的农户手中等。

长 期来看,如果不改进这些顽疾,而继续以政府主导的金融作为 扶贫的单一手段,而低估了市场的力量,则无异于饮鸩止渴,只 能使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激励不 足、管理信贷的积极性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改革失败 的成本将由中央银行埋单。 二、典型案例分析 小额信贷项目的发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小额信贷 项目的开展,从小规模的项目逐步成为独立机构,后经政府批 准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典型例子包括著名的孟加拉“格莱珉 银行”和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二是正规的国有银行引入小 额信贷项目,逐步将业务扩展到中低收入人群中,很多需要政 府扶持,等渐渐运作成熟之后,可以达到市场化运营,实现盈 利。如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改革后的蒙古农业银行等。本 部分通过研究孟家格莱珉银行等小额信贷发展进程中的典型 案例,总结出其成功运营的核心制度规定,对相似项目的开展 起到示范作用。 2.1格莱珉银行 2.1.1产生的背景 1972年,留学美国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穆罕曼德?尤努 斯回孟加拉国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经济系。面对现实中依然 存在的难以解释的贫穷问题,尤努斯决定抛弃理论教科书,去 实践中寻求消除贫困的办法。

尤努斯教授在乔布拉村发现农民在制作竹凳的过程中面 临的尴尬问题。农户没有办法从银行取得贷款,只能通过高利 贷的渠道,如此一来,制作一个竹凳只能获利0.5塔卡(1孟加拉 塔卡=0.0781人民币)。而如果以自有资金加工,那每个竹凳能 获利3-5塔卡,是现有收入的6-10倍。经过进一步调查,他发现 村里共有42个同样情况的人,他们共借了865塔卡,合27美元。 这使他震惊,就因为区区27美元,导致这40多人承受了如此多 的不合理的利息费。于是,他拿出27 美元,让她们还给放贷人, 等产品出售后再还自己钱,讲好不要利息。结果农妇们很守信 用,实现了诺言。 后来,尤努斯教授以自己的名义从银行借出钱,组织自己 的学生先后在吉大港近郊以及孟加拉国的东、西、南、北、中五 个地区农村,把钱再借给穷人。结果,穷人用这些为数不多的借 款,精打细算,精心经营,普遍增加了收入,而且按要求还了借 款,并能够归还高于商业银行的利息。于是,一套专门针对穷人 贷款的方法和创办“乡村银行”的设想产生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推广以及尤努斯教授的努力争取,1983 月,一项政府法令将该项目转变为格莱珉银行——一家向农村穷人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所有权结构中政府占60%,借款 人占40%。到1986年7月,格莱珉银行借款人股本占到75%,而政 府仅占25%。(Mahabub Hossain(1988)讨论了格莱珉银行的发 展,本部分参考了有关数据。) 2.1.2运作模式分析 以五人为一小组,连带承担偿还责任。该制度是确保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核心,具体还包括许多细节规定,如每户家 庭只能出一人成为小组成员,男女分别设组,有近亲关系的人 不能分到同一组等。以小组形式放贷,提供的确保共同责任的 制度,充当了银行贷款的担保,使单个成员会受到来自小组其 他成员的压力。 款项用于生产活动并且分批还款。贷款提供给个人,最多5000塔卡,借款人必须将资金用于生产活动,且必须立即使 用。贷款按每周2 %,但是按照贷款余额的实际数计息,所以实际贷款利率为本金的8.12%)。 设立小组基金。格莱珉银行规定,每周除了要固定偿还本金之外,每位村民要存1 塔卡进入小组基金,以防止不时之 需。从成员违规收取的罚款也注入小组基金。农户投入的金额 以8.5%的年利率存放在格莱珉银行中。 4.利息作为应急基金。银行规定每个借款人要拿出占借款 金额5 %的费用,被用于应急基金积累,用于拖欠、死亡、、伤残 等未来不定事件的保证。

小组成员可以申请最多2500塔卡或者 累计额度的50%。 此外,格莱珉银行还规定了小组每周举行例会、每个借款 人都要参加培训以了解贷款的制度等条例。这些核心规定确保 了小额信贷在还款率、目标瞄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 基本保障,并得到了迅速推广。 1998 年,孟加拉发生严重洪灾,格莱敏银行的十余万客户 受灾,大量的人员伤亡使不良贷款猛升到30%左右;而根据先前 的规定,如果借款者不按时还款,就将被永远取消借款资格,如 果真的按此执行,大量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将使格莱珉银行 将会面临崩溃的风险。为弥补“传统模式”在应对系统风险时存 在的不足,尤努斯于2000年推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以增强小额 信贷制度应对系统风险的能力。新规定中的核心部分总结如 小额信贷典型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4-0070-02 71 东方企业文化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 借款基础变成借款人。不再要求小组提取5%的风险基 金,同时取消小组成员之间联保关系,小组被削弱为一个议事 和相互监督的组织。

2.对个人的财务管理做了更细化的要求。银行要求借款人 开设三个账户:个人账户、养老账户和特别账户。要求借款人每 周在个人账户中小额存款;个人账户的资金可随时提取,特别 账户资金用于购买格莱敏银行股金,不能提取,但享受分红;将 贷款的5%作为强制储蓄,平均分成两等份,分别存入个人账户 和特别账户。借贷8000塔卡(约138美元)以上的客户,每个月都 必须往养老金账户中存入5 0塔卡,待客户退休后分期返还;客 户的储蓄资金将会得到高于市场利息率的利息回报。以上安排 一方面为格莱敏银行创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降低借款人的财 务风险,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借款人的储蓄意识,提高财务积累。 贷款期限更灵活。增加“灵活贷款”这一安排。如果客户不能按时偿还,那么客户的贷款被划归为“灵活贷款”,不是和 以前一样被取消贷款资格。“灵活贷款”其实质就是放宽客户还 款的条件,如延长还款期限、减少分期还款的频率等。通过这些 改变,增强借款人还款的意愿和信心,从而减少不良贷款实际 发生的可能性。当然,转入“灵活贷款”的客户再申请新的贷款 时会受到更多的约束,必须在其将“灵活贷款”按时偿还之后才 能转回正常贷款模式。

这项规定大大增强了小额信贷的灵活 性,使格莱珉银行能在风险冲击之下继续经营存续。 准备金计提的标准更严格。在新的规定之下,对于拖欠首次还款达到10周,或贷款逾期超过6个月的借款人,其借款被 自动转为“灵活贷款”,按欠款本息的60%到100%计提准备金。这 样规定有利于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促进风险管理。 2.2其他典型案例 2.2.1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 印尼人民银行(简称BRI)是印尼国有银行中唯一一家经营 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BRI的小额信贷占其业务量的31%,贡献 了40%的利润。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将BRI 成功运作的原因整理 如下: 1.组织结构设计设计精巧。BRI将其工作分为四个层面开 展,形成总办公室——区域办公室——地级支行——村银行服 务站的组织结构。该体系的核心是村银行,一般设在城镇中心, 规模非常小,通常只有一间办公室,且员工数限制在11人以下。 其人员的核心是会计员,负责筛选借款者、监督贷款发放和收 回的全过程。这样的小型基层机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有助于村银行覆盖更多的低收入农民,并且使会计员和借款人 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形成个人的银行——客户关系,大 大减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激励机制。通过对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制,鼓励借款人及时偿还并申请下一步的借款。此外,对存款人也实行差别利 率或者提供奖品,鼓励储蓄者存款。对银行从业人员和每个存 银行服务站也进行按绩效评奖的安排,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 增强管理。在人员管理上,尽量招聘熟悉银行所在地风俗习惯的员工,可以对存贷款业务进行更好的管理,并有利于 维持与客户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上,尽快推广电子管理信息系 统,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也有助于每年进行的内审,对风险管 理也起到的促进作用。 2.2.2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是小额信贷发展史上一个很典型的案 例,它从非正常金融机构开始经营小额信贷,而后成功的改制 为金融机构。尽管性质上是私人银行,但其股东中有7 %左右。阳光银行的前身是PRODEM这一小额信贷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 其非政府组织地位以及可贷基金来源局限于捐赠而难以扩大, 所以在1992年,PRODEM创建了阳光银行。升级成为正规金融 机构,给阳光银行带来了很多好处,如可以在市场上更灵活的 动员资金,实现规模经济等。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继承了PRODEM的贷款相关技术,包括 激励制度、动态管理贷款、差别利率对待、小组联保等,这些成 熟的经验使其面对市场上基金利率高、期限短、宽限期短的苛 刻条件,成功实现了转型。

三、国外经验总结 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很多都经历了由政府帮扶而渐渐成 长为市场化的行为,这也证明了小额信贷存在的合理性。因此, 如何正确的借鉴之前项目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从机制入手,创新改革贷款技术。从上述案例可看出,在 成功的小额信贷案例中,有一些贷款制度规定多次出现,包括: 小组管理、动态激励、差别利率、小组间联合担保、增加强制存 款环节以增强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等。正是因为这些制度规 定,使得小额信贷这种针对无担保、风险大、且偿还利率高的中 低收入者的高风险贷款能够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并渐渐推广开 来。因此,推广小额信贷不能生硬的参照普通贷款的运行方式, 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机构赢利且促进 中低收入者增收的“双赢”效果。 2.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的约束作用。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研 究主要从区域或国家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资本存量对该地区 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这个层次上,社会资本是组织内部为了成 员间的相互利益而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规范。一个小群体的信任 度、行为规范特征、连接网络的紧密程度,决定社会资本的状 况。在小额信贷中,社会资本的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 组贷款机制中尤其明显。

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小额信贷应该利 用好社会资本的约束作用,以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确保 让真正需要并能够偿还贷款的借款人得到贷款。 3.针对实际情况,实施灵活的管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因此金融机构根据形势调整其贷款的运 营。比如放宽或收紧贷款约束条件,采用信贷员或会计员等熟 悉借款人的当地员工负责贷款工作等被广泛采用的规定,都是 根据小额信贷的特殊情况而因地制宜实施的,以维持小额信贷 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成虎等,小额信贷额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人文杂志,2009 梁东,加快发展小额信贷扶贫探索扶贫开发有效政策机制,金融经济,2010 (12) 王春华等,农村扶贫资金目标瞄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经济,2006 陶天海等,信贷扶贫的困境与创新——兼论小额信贷项目,经济体制改革,1999(S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