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想首先提个问题给大家,什么叫肥水?什么是真正的肥水?我想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话题,大凡是对养鱼有一定造诣和经验的同行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对于很多的新手或是正在摸索养鱼的朋友来说,确实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我开始养鱼的前2年对肥水和水色也是一窍不通,第3年的时候才试着肥水,在摸索中进行,学着看水色和调水,第4年的时候才找到其中的奥妙——肥水的真正机制原理,知道了这个以后肥水调水就变得很简单了,这一过程,我花了4年的时间,有的人或许要花更长的时间,有些人或许一辈子也不能成功,这个因人而异。

说了这么多的啰嗦话,其目的是要告诉大家2点,第一点,实践和摸索很重要,特别是养殖业这种没有固定模式的产业,第二点,总结和创新很重要,这一点决定你在这行业中未来将要达到的高度。都说养殖业是个只能糊口的行业,其实不然,行行出状元。

好,下面步入正题,什么是肥水?真正的肥水不用水色的浓淡判断,而在于水体中鱼类可利用的物质来评定,水中能利用的物质有哪些呢(主要针对于花鲢)

1.浮游动物

2.可消化浮游藻类(我们称之为有益藻类)

3.细菌絮状物、腐屑

2013年的时候,我试着自己培育水花,因为第一次发花,无任何的经验,所以按比较稀的密度放养,2亩面积1.5米深的池塘投放20万花鲢水花,因为我这个人怕脏而且我这本地资源有限,就没有使用有机肥(粪便),清水下塘,下塘后撒豆浆,下塘后3天,用化肥肥水,前期水色嫩绿色,中后期水色一直就是以绿藻类为主的绿水,整个养殖期没出现过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结果在22天锻网的时候,粗步估数在3万尾,长度在2公分左右,成活率和整个的丰满度以及长度都很不理想。前期12天总共用了80斤干黄豆磨豆浆,后期10天投粉料(菜枯油糠豆粕次粉加预混料)60斤。这充分证明了要养好花鲢鱼而且要成本最低化养花鲢,必须有机肥。

同样也是2013年,我用120亩水面的水库主养花鲢,用化肥肥水,绝对按书上的理论施肥,碳铵和过磷酸钙,结果整个的养殖期间没有出现传说中的理想水色茶褐色,浮游动物比较多的时期仅仅只在5月上旬的10来天,从6月份开始水库就一直是绿色水,8月份的高温季节蓝藻爆发,大型浮游动物几乎为零。整个后期花鲢于几乎没怎么长,但尽管如此,这年还是盈利了,比起刚开始2年亏了10几万来说还是有大进步,但是,花白鲢的亩产量还是很低的,亩产仅100斤不到,如果不是我资源优势(120亩年租金1200元)基本上这个产量是赚不了多少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这水库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正因如此,11月份水库捕鱼后,我思考了整整一个冬季。

思考的方向基本上是,如何在不投粪肥的前提下增加水体浮游动物的产量,如何优化化肥配方适应优质藻类(隐藻、硅藻)的生理要求而定向培育出优良藻类。在查阅了大量研究资料已及历来各水产大学的研究论文,通过举一反三和充分发挥想象力基本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

这个方案大致是这样的,找到一种完全替代粪便有机肥的方法,首先否定生物有机肥,其原因是成本太高,而且鱼龙混杂,市场比较混乱,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最低成本,最好操作,最低风险。从一开始便完全否定粪便,其原因之一便是我这里本地粪便资源少,之二便是,动强我的水库是深水性水库,水面范围大,如使用粪便劳度大,利用率低,大多沉积底层,污染底质。

那么如何去寻找一种替代物呢,首先分析为什么水体使用大量粪便类有机肥以后,水质比较适合花鲢呢,我想很少有养殖户从根本上去分析这个问题,都只是大致的说了使用有机肥能提高水体有机质含量,而花鲢更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生长,有机质丰富的水体更有益于大型可消化藻类的生长等等,粪便有机肥投人水体中,首先是大量的细菌繁殖起来(对鱼有益的有害的都有),然后浮游动物开始大量繁殖,细菌不断的分解有机物为小分子无机盐以后,浮游植物开始生长,只要氮磷比例合适(运气因素比较多)优良的藻类开始生长旺盛。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分析到这么几个原理

1、粪便能促进细菌的旺盛生长,而水体细菌又能促进浮游动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换句话说细菌是浮游动物的优质饵料之一,在无浮游植物或是少浮游植物的时候只要细菌充足,浮游动物依然能大量生长。

2、粪便能促进优良藻类的大量繁殖

有了以上2点以后,那水质绝对是好水质,花鲢想不生长都不行了,但是,对于第2点,是有很大偶然因素的,也就是说不一定大量粪便就一定能培育出优良藻类来,但有一点是可以绝对肯定的,没有粪便有机肥,传统的纯化肥(过钙和碳铵)绝对不可能培育出优良藻类。

为什么呢?很简单,优良藻类(比如典型的硅藻隐藻)对水体营养元素需求浓度不大,但需求种类更要全面,要求碳、氮、磷、钾、钙、镁、铁、锌、猛、硫等常量及宏量元素、还需要微量元素,维生素,生物素,特别是B族类,而蓝藻绿藻等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相对来说对营养的需求就没这么高,只要水温和光照适宜,只需要简单的氮磷就可以大量旺盛繁殖,特别是蓝藻。而传统的化肥养鱼(过钙和碳铵)在水体养殖前期由于藻类的生长速度以及鱼类的摄食强度,水体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而且前期的水温不利于蓝绿藻类生长(高温强光适合蓝绿藻),所以养殖前期水体的优良藻类基本能正常生长,可消化有益藻类大部分都是大型能运动的鞭毛藻类,从而也就是说只要营养元素不抑制有益藻类,有益藻类绝对是能抑制蓝绿藻等小型藻类的,所以在养殖前期一般不会出现蓝绿藻,而到了中期,特别是6月份以后,水温更适合藻类和鱼类生长,鱼类大量摄食可消化藻类,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开始大量被吸收,于是我们开始大量施肥(过钙和碳铵),氮磷始终在合适的范围,而其他元素开始锐减,有益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加之鱼类对可消化藻类的大量摄入,有益藻类开始锐减,益藻的锐减以后对蓝绿藻的抑制作用就越来越小,加之此时水体中人为高度氮肥磷肥的投入,蓝绿藻就大量爆发了。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晰的了解到。为什么有机肥更能培育出好藻来,因为有机肥粪便有含有更全面的营养成分。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细菌。细菌在大量繁殖以后一方面被浮游动物摄食。另一方面在繁殖的时候产生大量代销产物,还包括菌体自溶死亡等等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微量元素活性成分以及维生素。比如光合细菌就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蛋白氮,核酸等。这些成分给有益藻类提供了全面的粮食。

有了上述的原理后,那么人工大量培育合适的细菌投放水体,结合适宜比例的常量及宏量无机元素,便可以完全替代粪便有机肥。那么,我的最终方案便是光合细菌加无机常量(氮、磷、钾)及宏量元素(钙、镁、铁、锌、猛、硫)

14年的时候,开始应用,首先从水花培育池塘开始,同样的池塘条件(2亩1.5米深)投放30万花鲢水花,生石灰清塘后10天下塘前3天,一次性投1.5PPM的氮(氯化铵)、0.3PPM的磷(磷酸一铵)、0.1ppm的钾(氯化钾),然后按上述常规原料比重的百分之十的量添加预混料(钙、镁、铁、锌、猛、硫),每天(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投光合细菌40斤(相当于亩投20斤)连续7天,7天后,水质发生明显变化,传说中的茶褐色水质出现了,我当时惊喜万分,同时检测轮虫,发现大量轮虫生长,随后继续之前的调水施肥方案,至投苗后的第14天,晚上用电筒照射水体中出现大量的枝角类,之前天气一直低温多雨,水花下塘的后3天,池塘水温最高只有19度,最低14度,这也影响了最终的成活率,鱼苗生长也比较慢,此后的8天时间里,天气开始晴朗水温提高,鱼苗开始爆发式生长,在第23天拉网锻苗,鱼苗生长至4到5公分,计数大约8万多尾,成活率低。和今年天气有关,但是鱼的肥满度和长度较去年有了质的变化,而且水色一直处于茶褐色和清淡色之间转换,全程使用自配无机肥和光合细菌,没用一点粪便有机肥。

这一次实验过程和结果充分证明了我之前设想的方案是合理的,随后。我开始应用于大水面,于6月份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光合细菌,又是连绵的阴雨天,以至于到7月份的时候才开始在水库投第一次配方无机肥和光合细菌。120亩水面。施肥面积上游50亩,总共使用了1.2吨光合细菌,随后2天时间里,水色马上又清淡转为黄绿,在第3天的时候又重新使用1吨光合细菌加配方无机肥。随后几天,成功的将大水面的水色调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茶褐色,检测发现大量轮虫和大型浮游动物,当时异常兴奋了整整几天。最后我总结了只要是茶褐色水质,水体里绝对不缺浮游动物。

最后说大家最为关注的成本,这种施肥方式成本是很低的,光合细菌自己做培养基一吨的综合成本在100元,配方无机肥就是常见的化肥加合适比例的金属元素,价格都很低廉,相比市场上几千元一吨的生物肥简直是太爽了,比起粪便来说更加不用说了,用量少,全水溶,用2个12V直流泵加导管,全水库均匀撒施,50-80亩面积1个小时轻松施完。

兴奋几天以后,我便开始冷静的把这一过程写下来分享给各位养殖同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的方案。

最后从理论上较为详细的和大家讨论下光合细菌配合无机肥肥水机理

从以下3点入手分析

1、配方无机肥提供常量营养和宏量元素,光合菌提供微量元素、维生素、核酸、促生长因子等等(大家百度搜索光合细菌的营养就知道了),大量的光合细菌本身也是一种有机肥,这两者结合以后就是一种营养全面的全价鱼肥,符合有益藻类对营养的要求。不会出现之前所说的因为缺少微量元素导致有益藻类生长受抑制,只要大型有益藻类能生生息息的生长,从根本上就能抑制住小型的蓝绿藻。

2、大量的光合细菌投入水体中以后,一部分用于第一点所述的给藻类提供补充营养元素,另一部分可直接作为浮游动物的优质饵料,因为光合细菌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从而快速培育出浮游动物

3、最后一点很重要,光合细菌投入水体中除了完成前2点的作用以外,在水体中定植和繁殖,能直接利用配方无机肥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猛锌铁以及其他极少的微量元素,利用阳光为光能,同化水体中硫化氢、铵氮等有害物以及藻类、鱼类、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是其他异样菌分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等其中的任意一种或是几种物质做碳源,在繁殖自己的过程中清洁了水质,大量繁殖后又符合上述第一第二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藻、菌、虫最稳定与最和谐的水体环境,你的鱼长不好都不行了,或许上述你还有疑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光合细菌而不是其他菌比如芽孢杆菌,那么我告诉你,这一系列的过程非光合细菌莫属,换其他任何菌都不行,因为只有光合细菌能直接同化无机氮碳利用光能大量繁殖,因为光合细菌是光能自养性细菌兼性异样,光能自养就和蓝藻(蓝藻其实又叫蓝细菌)是一样的,对环境营养要求不高,只要有光能和较为适宜的温度以及营养元素就能大量繁殖生长,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光合细菌的繁殖生长过程就如同藻类植物生长的过程一样将无机物质转为了有机物质,最后还得提到另一重要作用机制,综上所述很显然的光合细菌是和蓝藻处于同一生态位的,光合细菌的大量生长繁殖势必又从另一根本上抑制了蓝藻,抑制蓝藻的同时提供给浮游动物和有益藻类的全面营养,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也会抑制藻类的大爆发,当然在高密度鳙鱼放养模式下,大型浮游动物的过渡滤食,也有可能会出现有益藻类的大量旺盛生长,这就要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水色适时适量做出肥与菌的调整,或是做鱼类的轮捕轮放计划等等一系列变通的措施,一定要学会变。还可以在藻类大量旺盛生长的时候,在使用光合细菌的同时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其作用机制是能不断的分解死亡藻类加快新陈代谢,分解的死亡藻类又被光合细菌利用,从而解决了高温季节藻类生长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后注:

1、本文中的实验以及提到的各种分析侧重于较大水面以施肥主养花鲢的粗养或半精养模式

2、池塘精养模式也可从中分析出调水精髓,关键看你会不会变通

3、各位养殖朋友在生产中如果要达到本文阐述的结果,其关键有2点,菌的量和肥的配比,菌必须足量下够,肥必须全面配比(各元素的比例协调)

4、成本问题,本文所提光合细菌自己培养成本100元/吨,质量比商品菌更浓,生长速度比商品菌更快,本土水源培育适应性更强。枯草芽孢杆菌自己培养成本在180元/吨,配方无机肥成本按氮0.6ppm、磷0.3ppm、钾0.1ppm、氮磷钾总重百分之十的预混料(钙镁硫猛锌铁)总成本在3元/亩/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