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唐诗《咏鹅》我们都很熟悉。
在农村里,
家庭散养的鹅也很常见!
但是,
规模化养鹅却是很鲜见,
在鼎龙乡石源村,
村民侯乐友就依靠规模养鹅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的道路。
近日,笔者来到侯乐友的养鹅场里,未见鹅场,先闻鹅声。随着此起彼伏的鹅叫声,放眼望去,一群大大小小的兴国灰鹅尽在眼前,憨态可掬。
“家乡的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林地面积大,空气质量也好,我养的兴国灰鹅,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细嫩,70天就可以出栏;鹅绒是天然的保暖材料,是加工羽绒制品的优质填充材料;鹅胸脯肉、鹅蹼和鹅肝等产品营养价值高,所以鹅肉是当今餐桌上紧俏的佳肴之一,鹅全身都是宝。”正在养殖场里忙活的侯乐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养殖兴国灰鹅的好处。
忙完手里的活后,侯乐友又讲起了自己“养鹅达人”的来历,回忆起当初创业之路的艰辛,侯乐友不无感慨地说:“我从事建筑行业4年多,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现在也有了一些积蓄,就想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出一份力。”怀揣梦想的侯乐友告诉笔者,要把当地老百姓都带动起来,让他们通过养鹅来脱贫致富。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养鹅,确实走了不少弯路,侯乐友告诉笔者:“养殖场刚办起来,我确实付出了很多,不光是把钱花了,还有家人和老百姓质疑的眼光,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养鹅遇到困难,我就努力学习养鹅技术、疾病防治等,还一起和同行创建了兴国灰鹅基地联盟,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现在虽然有了起色,但丝毫不敢马虎。现在,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社员23户。鹅场存栏灰鹅800羽,鹅苗培育800羽,计划年出栏4-6批次,出栏总量1万羽以上。”
为了让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侯乐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采用领养或寄养模式,将鹅苗发放给养殖户,提供饲料、疫苗、养殖技术等,鹅的销售以及损失由合作社承担,不但让老百姓没了先期投资压力,还能轻轻松松赚到钱呢。侯乐友说:“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又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一举两得。”现已有8户领养、16户寄养,由合作社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技术指导及管理,并发给贫困户领养寄养款,户均年增收2500-4500元。
此外,石源村贫困户还可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开发定制经营管理,按照入股土地面积占比进行分红,分红比例为当年实物产量的13%。截至目前,已为贫困户发放分红7480元。“以前种水稻一年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基地务工,每月有1500元工资,一年下来就有18000元的收入呢。基地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里,现在村里养鹅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谢名杨告诉笔者。据统计,基地今年以来共为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4.86万元。
“村里觉得侯乐友的创业劲头很足,是年轻人的榜样,能够反哺家乡,我们应该支持他,所以鼎龙乡拿出村集体经济40万元入股该合作社。”石源村第一书记江国海告诉笔者。而基地则拿出政府产业扶持项目资金总量的8%参股的红利,回报给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给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分红,被分红的贫困户,实行动态进退的调整机制,确保实现输血一批、造血一批、脱贫一批的良性循环。
“养殖场虽然办起来了,但是规模和发展状况还是有所欠缺,我想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发展更多合作社社员,将自己的养鹅产业发展成集灰鹅养殖、休闲垂钓、水产养殖、花卉观赏、果园采摘、蔬菜种植于一体的现代规模化种养基地,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起未来的发展计划,侯乐友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