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是实现科学农民、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对接的重要渠道,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生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和谐农村,储备政治素养、加强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如何以创新形式开展农村科普,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是摆在新时代农村科普事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农村科普,首要解决谁来普的问题。当前,在缺人才、缺经费、缺机制的背景下,依靠谁来普是解决农村科普问题的关键。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科普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普服务需求。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村科普必须紧紧抓住农民这个主体,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农村科普服务农民,更需要依靠农民。如何动员、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激发乡村本土人才科普内生动力,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引领广大农民尤其是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高素质农民,广泛开展以科技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活动,在无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的情况下,实现自觉自愿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农村科普,其次解决普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科普以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为主,面向农村生活的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精神文明、遵纪守法等内容较少。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必然要求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要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从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农民生活、服务农村文化、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治理的需求出发,打破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边界,实现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文化建设、科普与农民教育、科普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因此,农村科普要实现从以技术服务为主向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科普的深度转变。

农村科普,最后解决怎么普的问题。过去以往,农村科普主要依靠农业科研及农技推广人员、基层科协以及乡镇干部等体制内人员。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主要利用下乡方式科普,农民们常常面临“专家走了,技术忘了”的困惑。基层科普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让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把知识技术传授给高素质农民,培养其成为科普工作的“二传手”,再由这些源于基层、了解基层、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农民也就是土专家们,将先进的科技文化传授给当地的小农户。通过构建大专家带土专家、土专家带小农户的“两带两促”农村科普新模式,真正培养了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常驻村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在有力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土专家与小农户技能与素质的双提升。

通过科普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形成农村科普的实效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建立农村科普服务的新模式、新体系、新生态,不但把先进科技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产业欣欣向荣,也把先进思想观念引入农村,重塑农村文化,改造农村风貌,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中国农学会科普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