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参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臭参的特征特性,并从选种、选地整地、催芽、种子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移栽、采收等方面总结臭参栽培技术,以为广泛推广臭参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臭参;高产;栽培技术臭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党参属(codonopsis)多年生落叶纤细藤本植物,又称臭党参。在云南的丽江、中甸、维西、德钦、鹤庆、会泽、彝良等地方有野生臭参,滇中宜良、通海、寻甸、玉溪等地亦有人工种植;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也生产[1]。种植臭参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云南臭参种植面积在133.33hm2左右。臭参根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糖、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有机酸、鞣质、酚类、树脂和少量皂苷等成分,其中黄酮香豆素为其主要成分之一[1]。臭参能防治vb缺乏症如脚气病、口舌炎、癞皮病,促进食物消化,消除气胀,促进食欲,防止贫血,抑制胆固醇沉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胎儿畸形,是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滋补药[2]。民间用臭参补气补血,治疗多种虚症,疗效显著[3]。臭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全面的营养成分,还因为它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4]。臭参为半喜阴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000灌丛及山野阳坡草丛中[5]。

根为肉质,圆柱状或纺锤形,有黄白色乳汁,植物体具有特殊臭味。茎高20~40cm,上部有稀疏单生叶。叶心形,长1.0~1.5cm,宽1.0~1.2cm,两面被毛,叶柄短。花单生茎顶,花萼白色,萼筒长约0.4cm,裂片卵形,长cm,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0~1.5cm,cm;雄蕊长0.8cm;雌蕊与雄蕊近等长,花柱短,柱头裂片宽大,花果期7—l02.1选种选择无病害、饱满、发芽率高的臭参种子作种,存放1年以上的陈种子不宜采用,挑选出来的种子需在太阳下曝晒52.2选地整地臭参育苗地的海拔高度为2000~3000m,育苗地选择半阴半阳坡、离水源近、无地下害虫和宿根草的山坡地和二荒地。土壤宜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的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前茬不宜为根茎作物(如洋芋),而以玉米、荞麦等作物为好。ph值5.5~6.5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最为适宜。整地时,需把地面上的枯枝杂草用火烧掉,以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当年翻地整地,翻耕深度30cm左右,这样有利于臭参根的生长,临种前再进行细致的整地。播前用75%硝基苯和50%敌菌灵g/m2进行土壤消毒,或用熟石灰750kg/hm2,用机械或牛将其与土壤混匀,如不进行土壤消毒,臭参苗易感病。

2.3催芽为了使种子尽早发芽及提高发芽率,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催芽时,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挖20cm左右深的平底土坑,长宽视种子的多少而定,坑内放一个无底的木箱,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将干种子用温水浸泡24后,取出,与种子量3倍左右的河沙混拌均匀,倒入坑内,摊平,再盖一层苇帘,或搭遮荫棚,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就开始萌芽。经过催芽的种子,1周后便可播种,最好不要超过12播种,否则会使种子出现机械损伤。2.4种子消毒播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min,晾干后下种。2.5播种在云南一般是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其他地方应根据节令因地制宜;播种量33~36kg/hm2(催芽前的干种子的量);播种方式为条播。坡地多为顺山做畦,这样有利于排水,防止雨季积水烂根。做成宽120~140cm的畦或垄,可根据遮阳网的具体宽度而定,为了便于拔草,宽度不能太大,垄距30cm左右。把经催芽的臭参种子均匀地撒在垄上,不需要盖土。将草木灰和充分腐熟而细散的农家肥均匀地撒一层在籽上,厚度0.5cm,施用钙镁磷肥1500kg/hm2。

在垄上用竹条或细钢筋插上拱架,盖上遮阳网,立即在遮阳网上浇透水。2.6田间管理2.6.1浇水。如果长时间不下雨,要勤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否则经催芽的臭参种子不会出苗。浇水时在水管头安装1个喷头,出苗后也要保持土壤的一定湿度。2.6.2中耕除草。拔草时注意不要连臭参苗一起拔出,次数要适宜,不能在雨天和烈日时进行。2.6.3移除遮阳网。当苗长到3cm左右高时,移除遮阳网,让臭参苗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揭网之前需要炼苗,切忌在烈日的时候揭网,防止苗被晒死。在连续多日雨季天,特别是苗高在1cm2.6.4割苗。当苗长到15cm高时,需要把臭参的部分茎蔓割掉,控制高度在10~15cm,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根的生长。因育苗期栽培的密度大,如不割苗处理,易感病。2.7病虫害防治2.7.1病害。臭参在幼苗期易感病,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和疫病。其中,臭参根腐病发病时,根部逐渐腐烂,腐烂的根变成红褐色,植株萎蔫,叶片下垂,像开水烫过,在潮湿的田间,腐烂株的茎表有霉状物生出,最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3]。霜霉病表现为叶背后产生褐色的霜状霉层;防治方法: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液喷洒3~4或用115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液喷洒,除去病株,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3]。

疫病发病初期用11120倍波尔多液喷防,或用乙膦铝400倍液喷洒,同时降低田间湿度。2.7.2虫害。虫害主要为蛴螬和红蜘蛛。防治方法:合理轮作;臭参移栽前,把地面上的枯枝杂草集中用火烧掉,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同时对土壤消毒,喷1.2b石硫合剂3次;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未腐熟的农家肥坚决不能用,以防止招引成虫产卵。2.8移栽2.8.1移栽时间。臭参在云南移栽的时间是11月上旬左右。如果过早移栽,气温高,易感病;过晚移栽,气温低,易冻死。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灵活掌握。2.8.2选地。移栽地选半阴半阳坡,土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和磷、钾肥的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土,前茬不宜为根茎作物(如洋芋),而以玉米、荞麦等作物为好;忌连作。2.8.3移栽方法。挖臭参时,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装入背篓,防止风吹日晒。选无病虫害及健壮的苗,分为大、中、小3种移栽。如不同规格参苗混栽,大苗会防碍小苗生长,造成减产。栽前,苗根用11120波尔多液浸泡10min,或用50%多菌灵500浸泡15min,晾干水汽后再移栽。山坡地从下往上栽种,用板锄横畦开沟,沟深为10~12cm,参苗平放沟内,使头朝向下坡方向,根不要弯曲。

平地种参与山坡地栽种相似,多采用斜栽,将参苗倾斜30~40栽于土中。株距10~12cm,行距18~20cm。施用腐熟农家肥22.5t/hm2和钙镁磷肥1500kg/hm2,施好底肥是臭参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2.8.4管理。移栽后的初期,防止牲畜进入践踏。待第2年春天,臭参就开始发芽生长,当茎长到20cm以后,需不定期进行割藤处理,促进营养物质向根转化。中期在阴雨天撒施尿素150kg/hm2,间隔20左右,施用3次为宜,不下雨不能施用尿素, 否则易导致臭参烧苗,同时勤除杂草。 2.8.5留种。对于需要留种的臭参,不能割藤,茎长到20 cm 右时,需要插杆,让茎蔓爬杆开花结籽,当籽的外壳变黄后,就可以采摘,集中放在太阳下晒干,通过脱壳处理后,得到臭参种子, 用布袋包装储存,等待下一年播种用。 2.9适时采收 年,于10月下旬左右开始采挖。采挖前,选择 晴天割去地上部分,将参根挖出,除去泥土,分档捆扎,大中型的 臭参15~20 个/捆,分别用线扎起来,包装出售,小号型的臭参留 着再移栽。 李树帜,叶光正.臭参的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报,1994,17(4):17-20. 陈子琚,韦群辉,周吉燕.臭参的研究进展[j].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19-20. 李艾莲.药用植物栽培与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22-65. 段琼芬,王有琼,赵虹.云南省特产植物药臭参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2(2):57-58. 段琼芬,赵虹,王有琼.云南臭参的研究现状和开发构想[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2(1):39-4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