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很高生态经济价值的植物,以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而优于一般林木。竹林又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功能。根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竹子资源在我国共有39属500多种,现有竹林面积6300万亩,总株数500亿株,年产大径竹材5亿株,竹笋160万吨,全年竹业总产值200亿元。我们宜宾也是竹资源较多的地区,且广大农村都有栽竹的习惯。在我市,围绕竹子用于纸浆业、竹笋供食用等产业经营目标。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各地积极培植竹类植物资源。寻找林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新增长点。
一、分类
竹类属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植物,有长或短的木质化地下茎,秆木质化,有明显的节,节问常中空。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形态分类可分为合轴型、单轴型和复轴型竹类。
合轴型竹类靠地下茎竹蔸上的笋芽出土成竹,无延伸的竹鞭,竹秆紧密相依,在地面形成密集的竹丛。这种地下茎的竹子亦称丛生竹,如麻竹、撑绿竹、慈竹、黄竹、牛儿竹、绵竹等。
单轴型竹类竹子在土中有横向生长的竹鞭,竹鞭顶芽通常不出土,由鞭上侧芽成竹,竹秆在地面上散生。这种类型的竹种亦称散生竹,如毛竹、白夹竹、水竹等。
复轴型竹类兼有单轴和复轴两种类型的地下茎,竹秆在地面上有散生的又有成丛的。这种类型的竹种亦称混生竹,如苦竹、方竹、巴山木本竹等。
竹类植物按其开发价值可分为工业用竹、食用竹、手工艺竹、水土保持林用竹和观赏用竹等5类。其中工业用竹和食用竹的集约经营水平较高。
二、适生立地
温度。竹子成片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0℃,极端最低气温–15℃,极端最高温度40℃。在适生范围内,为使竹林速生丰产。在温度偏低的地方,造林地应选择阳坡或背风的山地;温度偏高的地方,宜选阴坡、湿润地带。
降水。竹类生长要求降雨量在1200--18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土壤。竹类一般有强大的根系群,要求土壤肥沃、湿润、深厚和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沙质土或沙质壤土为宜。潮土、紫色土最好,在山地以黄棕壤、棕色森林土较好。
地形。地形对竹子生长量有着较大关系,在同一山地的竹林。山谷的土壤水肥条件好,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缓坡地带次之;山顶、山脊、陡坡土壤干燥瘠薄,竹子生长最差。因此,选择造林地要注意到高山地区、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容易积水的地带均不适宜,而最好选区在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丛生竹种,最适宜营造在水库堤坝,沟渠两旁及河岸水边。作护堤防岸林,可起到保持水土作用。
三、栽培技术
1、育苗技术
根据使用的繁殖材料不同,总共可达20余种,常见的有播种育苗和分枝、节育苗。播种育苗方法已被人们所掌握,这里主要介绍分枝、节育苗,本育苗方式是丛生竹的主要繁育方法。
插枝育苗。
在两年生以上的母竹秆上,选择一年生的主枝或次生枝,其枝条蔸部有一些明显突出合格枝。用利刀从下往上平竹秆切下枝条,留节lu3个,剪去枝梢,最上节保留侧枝一节。把切下的枝条浸在水中或放在阴凉处淋水保湿,到圃地后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按沟距40cm开沟,将枝蔸切口向下,按株距30cm斜埋沟中。入土深6--lOcm,留最上一节枝叶露出地面。盖土踩实后淋水盖草。每亩可育苗4000--5000株。
竹节间切口带蔸埋干育苗。选择丛生竹林外缘1--2年生健壮竹子作母竹,在基部找到母竹老竹秆柄与秆基连接点,用利刀砍断。连蔸挖起,然后取出母竹,砍去竹梢,保留12--16个节,修剪过长的枝条,在竹蔸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用细锯在每一个节锯一个切口,深度为节间直径的3/4,再把母竹移入育苗沟中,使竹柄朝下,节间切口朝上,竹秆上的节芽向两侧。平放沟中,淋透水,蔸部盖土稍厚(10--15cm),用手压紧不伤芽;秆部盖土稍薄,马耳形切口朝上露出地面;最后盖一层草保湿。每亩可挖育苗沟150--180条。
苗期管理。在整个育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防积水。抽节或分蘖前要注意适当遮阴、浇水。苗床上要经常除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幼苗、蘖苗或带动根部。雨后、浇水或施肥后可适当松土。基肥不足或竹苗生长不旺时需要进行追随肥,按先淡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幼苗开叶后,可用5%一10%腐熟的清粪水提苗,进入分蘖期或出节后,可用10%一40%腐熟人畜粪等追肥;最后一次追肥,一般不得超过8月底。冬季应停止施肥和灌溉。
2、造林技术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散生竹造林适用于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方式;丛生竹造林适用于穴状整地方式。
全面整地:将造林地全部翻土,深度20cm,然后按二定的株行距挖种植穴。带状整地:按照一定的宽度的距离。挖一带留一带,一般带宽1--2m,带间距离2m,带内翻土深度20era,然后在带状地里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种植穴。
穴状整地: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整地,穴的大小一般为50×50×35cm或60×60×40cm。
造林季节与密度。造林季节最好在1--2月间竹子休眠期间进行,此时竹子的挖掘、搬运、移植都比较方便,成活率高。造林密度取决于土壤条件和竹子种类。土壤肥沃的宜稀,土壤贫瘠的可密些;大径竹宜稀,小径竹种宜密。一般大密度的株行距为2×3m或3×3m,中密度的株行距为3×4m或4x4m,大密度的株行距为4×5m或5×5m。
造林方法。按散生竹种类和丛生竹种类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造林方法。
散生竹。可采用移母竹法、竹苗造林法和埋鞭造林法。
移母竹法:一般应尽量选择2--4年生的健壮小母竹,沿母竹竹枝生长的方向找到来鞭和去鞭,从来鞭30cm处和去鞭70cm处切断,连竹蔸带鞭一起挖起。将竹梢切断,仅留2--3盘枝叶,也可只留秆长30cm左右(称根枝移植法),将母竹根蔸部包扎好,运往造林地种植。种时先拌匀穴内基肥,放入母竹蔸时使竹鞭沿山坡水平方向自然伸展,覆土踩实。表面再培一层松土,高过根颈lOcm左右。
竹苗造林:实生苗造林优点是造林成活率高,种苗来源丰富,运输方便,造林工效高、速度快、成本低,成材时间大概要8--10年。一般采用1--2年生的实生苗造林。起苗时先剪去部分枝叶,成丛挖起。栽植时,要使竹苗根系在穴内伸展,然后覆土。覆土要分层踩实,然后在表面覆一层松土,覆土略高于竹苗原根颈处。
埋根造林:选择深黄色、具光泽的健壮竹鞭,带土挖起,截取lm长左右,保留须根。种植时将竹鞭平放于长方形的穴中,覆土10cm左右,踩实后再盖一层松土,最后盖草。
丛生竹。可采用带蔸埋秆造林、竹苗造林和移母竹造林法。
带蔸埋秆造林:一般选择大径竹直径4--5cm、中径竹2—3cm一年生竹株作母竹。挖掘母竹时,先挖开土壤找到秆基和秆柄,从秆柄处砍断,取出母竹,注意勿使竹蔸破裂或留得太短,将母竹竹秆截取lm长左右,浆根并包扎好竹蔸部运往造林地种植。种时将母竹秆平放于穴中。秆柄向下,覆土lOcm左右,踩实再盖一层松土。
竹苗造林:用地径O.5一1.5cm的一年生竹苗造林。将竹苗成丛挖起,按2--3秆为一丛。浆根栽植。
移母竹造林:这是一种老方法。母竹的选择、挖掘、浆根包扎和运输同嘉宾蔸埋根造林,但母竹一般要保留5--6个节的长竹秆。种植时竹秆完全露出地面。
四、主要产业化栽培竹种推荐
麻竹
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地下茎合轴丛生,为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株高大、粗壮、节间长,一般秆高15—20m,径15—20cm,节间长30一50cm,是最高大的巨型竹之一;笋期长。出笋期为5—12月。竹笋大,一般单个竹笋4--5公斤;产量极高,以亩栽222株为例,栽苗当年一般可亩产鲜笋600公斤左右,第二年亩产鲜笋2000公斤以上,第三年进入丰产期,进入丰产期后,一般亩产鲜笋5000---8000公斤,为当前产笋量最高的品种(一般高达1一1.2m才割笋,这时竹笋仍然嫩脆,肉质不老不绵,这点与其他笋用竹有明显的区别);笋味鲜美,品质极上等,制成笋干和罐头笋畅销国内外;竹秆粗大坚硬,可作建筑、竹蔑、水管等用途。
麻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多年栽培实践证明,麻竹在我市各区县均可栽培。它病虫害少,不择土壤,对气温适应范围广,适宜在温度为–4℃一42℃,PH值4.5—8的江河两岸。河滩荒坡,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大量发展,
撑绿竹
撑绿竹是我国科学家研究培育出的优良杂交速生竹种。地下茎合轴丛生乔木状竹类,父本是撑蒿竹,母本是壮绿竹。撑绿竹秆高一般12—15m,径粗10cm,节间长25—44cm,竹壁厚O.7一lcm。撑绿竹生长快,产量极高。造林后,通常三年进入盛产期,每丛年平均成竹30秆。年产鲜竹材225吨/ha;撑绿竹笋体大,笋期长,笋质好,一般单个笋重达3--4公斤,笋期为5—10月,长达170天,撑绿竹鲜笋美味可口,品质优良,比楠竹冬笋品质更胜一筹。
撑绿竹适应性强,抗涝耐寒。适宜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大量发展。繁殖方法简单,如以主枝扦插、母竹移植等方法育苗,成活率均可达到92%以上。
宜宾从1989年开始引种,经观察测定,竹种具有的发笋多、笋期长,生长快,产量高,分枝高、竹秆长、适应性强、竹材造纸好等特点,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已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