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的意义及现状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是我国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 实施以来,广泛服务于测绘成果质量管控,有力地保障了测绘成果质量,促进了测绘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服务。

近10年来,测绘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成果形式越来越丰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该标准存在个别成果类型的检查、验收的方式方法与现代测绘技术手段相比明显落后的问题;以及个别检查项涉及观测过程指标检查要求未考虑新的观测技术手段的问题;成果类型的分类也未能及时跟上目前市场的发展,无法完全适应信息化测绘的时代要求。比如缺乏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等新成果评定标准。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化对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满足当下测绘成果质检需求,提升《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对我国测绘成果质量的保障力度,增强测绘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支撑作用,2018 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立项,至2023年推出《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23版本并进行了分发工作。新标准对标准术语、基本要求、抽样方案、评价方法、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等多项技术内容与指标进行修订,对成果分类进行了修订,提升了标准适用性,更好的支撑法律、行政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新版标准与旧版的主要差异

新标准将测绘成果分为八大类,47个小类。

1.参考《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国测管发〔2014〕31号),本文件部分修改了测绘成果分类方式和分类名称,将 GB/T 24356-2009 中的“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和“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归为“界线与不动产测绘”;将“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与遥感”修改为“遥感数据获取”和“摄影测量”,相似成果归为同一类,结构更清晰、应用更便捷;

2.增加了19小类的单位成果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位置数据服务,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倾斜航空摄影影像,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规划测量,宗地测绘,宗海测绘,房产测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测绘,林权测绘,草原测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测绘,水深测量,海岸带地形图,海洋地形图(海底地形图),海岛(礁)地形图,影像地图;

3.扩充了部分单位成果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内容的适用范围,如数字航空摄影影像扩充了GNSS/IMU数码航摄成果检查内容、像片控制测量和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同时适用于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外业调查的质量元素及错漏分类更适用于当前以内业判读为主外业调查为辅的测绘生产工艺流程及方法;

4.删除或合并了13小类过时或发生变化的单位成果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包括导线测量,光电测距,航空摄影扫描数据,竣工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地籍细部测量成果,地籍图,宗地图,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分幅图、房产分丘图),房产薄测成果,房产面积测算;

5.修改了检查意见记录表、检查报告内容和格式、检验报告格式的范本。

三、引用标准的信息化方式方法

目前标准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省级的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机构中,而未得到广大的行业单位的普遍实践。原因主要两个方面:

客观方面

1.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形特征、地物分布等方面差异较大,使得错漏分类和质量评定适用于多数区域,特殊区域需调整使用;

2.无法完全适应测绘技术在广泛的行业应用中所带来项目对测绘成果质量的个性化需求及动态变化;

3.标准术语、评价方法、质量元素与错漏分类等内容多且不易理解,对质检人员的作业经验要求与理论学识要求较高,构成一定的门槛。

4.“多测合一”在全国开展较为普遍,但缺少“多测合一”成果的评定标准。

主观方面

1.行业内企业对成果的质量评定重视不足,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测绘单位两级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对最终成果进行规范而全面的质量评价,第二是内设质检机构和专职质检人员缺位,专职质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质检标准理解、执行不全面。

2.作业单位较少在技术设计中进行质量评定标准设计。

标准加持信息化的手段后,将能解决上述大部分的客观、主观问题。目前市面上的一款质量评价产品-智评助理,行业单位可以在适当调整后使用,有降本增效以及提升成果质量水平的效果。目前福建省测绘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基于新版标准并加持了信息化功能来开展业务工作。

该产品的主要特点:

四、信息化后解决的问题

标准加持信息化手段后的主要益处有两个:

有利于行业单位

有利于监管部门

初审:段鹏丽

复审:宋启凡

终审:金 君

资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